- 积分
- 1212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6-10-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80后的记忆里,总会出现这样一幕:一条长长的竹篾做成的长龙、一盏精心扎好的灯笼、一串孩童玩耍的拨浪鼓……穿街走巷,穿上漂亮的新衣裳,戴上美美的大红花,挨家挨户送祝福,淳朴的记忆里没有现时代脱口而出的“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有的只是极为腼腆的微微一笑。主人家见到我们这一群小萝卜头,多多少少都会从自家的果盒里抓一些小龙人、大白兔、玻璃糖揣我们兜里,小伙伴们领了赏,一个个的喜笑颜开,继续上另一家讨乐趣。 春节的前几天,小伙伴们就马不停蹄的准备起来,制作“长龙”、准备灯笼、翻箱倒柜的找拨浪鼓,这些都是讨赏所必备的工具,一想起来浑身都是激情。
制作“长龙”的工具是竹篾,生在石台山里的孩子,家门口有的是竹子,竹篾也是一拿一大捆的,原材料倒是不用担心,关键是扎需要实力,我那么个小丫头只有看的份儿,动手扎“长龙”是万万轮不到我的。那时,哥哥是孩子王,一般都是他来扎,弟弟打下手,他们配合的无懈可击。虽说是无懈可击,但是真的演示的时候,不大一会儿,就散架了,于是他们焦头烂额,我这个围观的就在旁边焦急万分,指手画脚,惹的他们厌烦不已,最后在父亲的帮忙下,完成了创作。
灯笼这等精致的活儿孩子们是万万做不了的,纸扎的灯笼,也是要用竹篾做骨架的,还得用上好的宣纸画上花草,将宣纸绷在竹篾做的骨架上,然后用麻绳小心翼翼的做一个吊绳儿,固定在竹竿上,方便用手提着,还得开一个小门,把蜡烛放进去,底座上镶嵌一个小钉子,用来固定蜡烛。这个活儿是我央求外公来帮忙的,小时候欢喜赖在外公家,外公手巧,善于做很多稀奇古怪的物件儿,其中就有灯笼,他扎的灯笼可绝了,各式各样的都可以扎,我最喜欢的就是像亭子一样的灯笼,画上高山流水,提着它,我感觉自己像极了女侠,那滋味,别提有多酷了。可惜,上大学时,外公去了另一个世界,至今想起仍觉遗憾,未能见他最后一面。我最爱的灯笼也因时间太久而遗忘在记忆的废墟里了。
拨浪鼓儿倒是现成的,在母亲纳鞋底的鞋脑里找到的。(鞋脑:装阵线的篮子)
讨赏的工具是有了,但是还缺一身漂亮的行头。于是又各自央求家里人给置办行头,其实倒也不用央求,几乎每年春节,家里都会给置办一身崭新的行头。记忆里最漂亮的一套行头是一套橙色的套装,橙色格子的上衣,有一个娃娃领,还镶着花边,裤子就是橙色通头,穿在身上可洋气了。母亲还给我买了两朵头花,粉红色的,花心是两个笑脸头像,可把我美死了。哥哥的是一套黑色的西服,穿在身上板正板正的,很是帅气。
除夕夜里当我们穿好行头、舞起长龙、提着灯笼、摇着拨浪鼓,穿梭在村头村尾送福时,你们在做什么呢?
我可喜欢送福了,送福有的吃,各种零食应有尽有,那时,买的零食比较少,都是自己家里制作的,比如糖类就有好几种:麦芽糖、芝麻糖、冻米糖、稻花糖,我最爱稻花糖了,尤其时放棉了之后吃,那味道比棉花糖强几百倍都是有的。还有面粉制品:炒米个子、炒山芋果、炒瓜子、炒花生、炸豆个酥、炸果子、炸锅粑松……记忆里的味道除了香还有幸福。
说起吃,春节前,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每年最爱杀猪的时候,因为有的吃,不吃肉,光吃脑花,母亲会把新鲜的脑花取出来,撒上盐花儿,用粽叶包好放进上碳的火桶里烤。每每这时,我和哥哥就眼巴巴的看着火桶,一会儿就用木棍戳戳它,迫不及待的想吃,母亲在旁边看着,觉得我俩跟个馋猫似的,当即吩咐我俩干点分散注意力的活儿,就算干活儿我俩也还是选择离火桶近一些,再近一些,生怕吃不着。伴随着一阵粽叶的香味散发在小院的上空时,我和哥哥来不及搁下手里的活儿,拔腿就冲向火桶,只见母亲正小心翼翼的把脑花儿分成两部分,分别递给我和哥哥,一人一半儿,我俩像是如获至宝一般端把小椅子坐在堂亲(客厅)小口小口的吃起来,边吃边笑,幸福极了。
还有一件关于吃的事儿,小时候的春节还会做挂面,印象中最深的一次,那一年,挺冷的,做的面条不成型,老是断,母亲也不着急,因为她总说做事要一点一点做,心急吃不着热豆腐,母亲时贤惠的,至今一直贤惠,无论贫穷还是富裕,她都能平常心的看待所有。就好比是做面条老是断,她就把断掉的那一截儿捏成个球,放在火桶上方的铁网上烤,不得不说这又成为了我至今难忘的美食,一股咸香的味道,好吃极了,母亲见我爱吃,就用断掉的面条都捏成了球,烤来给我吃。至今想起仍觉幸福。
记忆里的春节,苦中做乐,玩出了花样,吃出了幸福。
相关活动:“我记忆中的春节”征文活动开始啦!快来赢15周年定制礼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