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6231|回复: 14

[美食点评] 江南好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7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春天里,艾草清嫩味鲜,且具备增进食欲健脾,开胃的成效。
    国人吃艾叶的历史悠久。《春秋外传》里也有“国君好艾,大夫知艾”的记载。在梁代本草学专著《名医别录》中记载:“艾叶,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妇人漏血、利阳气、生肌肉、避风寒、使人有子。”。《本草从新》中亦有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危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由此可见,艾在古代就已经使用得非常普遍了。


    新鲜艾蒿,可做青团,,青团是江南地区清明节及农历三月三的汉族民俗小吃之一。青团主要以艾蒿、糯米为主要原料按一定的比例,经过蒸煮等工序精制而成。其口感柔润香糯,味鲜色美。

  安徽江南地区把青团叫做蒿子粑,是当地民俗小吃之一,蒿子粑是由传统江南青团衍生出来的另一种做法。这种做法流行于安徽江南和安庆一带,几乎家家都会做,老人小孩都爱吃!


  安徽江南,即安徽长江以南地区,池州、宣城、黄山等地;因为太平天国攻打江南导致部分皖南居民逃避战乱到江北地区安家,因此把这种小吃带到了部分零散的江北县城。(如桐城霍山、霍邱南部、舒城)因为是皖南移民带过去的,所以像六安整个城市以及整个皖北,并没有完全接受和认识这种小吃,仅仅局限于有皖南移民的县城才有这种清明小吃。



!670257928.jpg

6702579271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元 +2 收起 理由
凝霜雪 + 2 支持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艾草青团的做法:
  将新鲜艾草去掉硬梗、枯叶,用清水将泥沙淘净,加点食用碱或小苏打放在水里煮,煮到容易捣碎就好,煮好后捞在冷水里,然后用清水漂洗几次,直到艾草的苦涩味去除为止.喜欢苦味药香的可不用久泡,洗净既可。我喜欢口感上有很香浓的艾草香和少量的艾草苦味,吃后齿颊留香。
  艾草苦味去除后,用刀把艾草捣碎或者用搅拌器打碎打成艾蓉,然后加入糯米粉和籼米粉.糯米粉与粳米粉的比例为 3:1,揉成面田团待用。

  芝麻放锅里炒香  加白糖猪油混拌用来做馅心。有猪油做馅的饼或汤团的味道基本上都好好啦。
馅心可以用笋干肉馅  坚果仁糖蜜饯馅 ,玫瑰豆沙。 反正各种创意无限都可以啦!
  手上抹油,接面包馅, 放青团的容器上,也要稍稍刷一点油。
  上笼蒸15--20分钟。

090502.jpg
090501.jpg
6702579210.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摊上买的玫瑰豆沙馅。 时令美食,应该是用大棚里长出来的艾草叶做的。
6702579271.jpg

春姑娘轻盈的脚步声已近了,吃货小伙伴快快奔向田间地头,采艾草做粑粑!  
新鲜艾草及艾叶蓉已上架了。
既懒又好吃的吃货小伙伴,不想动手又想吃青团,上马云家,微波炉热热就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元 +2 收起 理由
凝霜雪 + 2 你的帖子很赞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比蒸着吃的江浙青团,徽式蒿子粑,更适煎来吃!
煎到外表微黄,外脃焦香,里嫩软绵!

090505896.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3-8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13_293:}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3-8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13_293:}{:13_293:}{:13_293:}{:13_293:}{:13_293:}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座城市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美食。世间百态,人生百味,城市总在不断变迁着,但不变的是那撞击舌尖,触及心底的老味道,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饮食文化就是其中一朵奇葩。一个鲜明的例证就是,在中国所有的传统的节日里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特色小吃。
   粿,这一习俗似乎只在江南盛行,在北方却很少见。清明粿是清明节每家每户都要做的美食,一是继承风俗,二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一般在清明还未到之时,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准备做清明粿了。

  做馃祭祖的习俗,在徽浙闽赣粤至今依然保存着,以馃祭祖是南方通俗。宋元之前,先民们从中原南迁到南方,按祖籍的习惯,祭祖是要用面食当果品。但由于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来做果品。这就是“粿”的来历。
   印馃,米馃中的一种,既用印模打制而成的米馃,图案往往是寿桃、菊花、人物等,带有祈福之意

初春时节,春意盎然,草药滋长,野菜旺生,家庭主妇们不失时机提篮拎袋,到乡间田野采摘制作清明粿的艾草和鼠曲草。
  同艾草一样,鼠曲草也同时兼具祛风湿、健脾胃的药用功效。《本草纲目》有载:“鼠曲草,原野间甚多……可以入药,性平、味甘、能袪痰止咳。”因此用鼠曲草为主料加工制成鼠壳粿,食之有袪痰消积、化痰止咳和调和肠胃之动能。
另据南朝·宋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三月二日,取鼠曲菜汁作羹,以密和粉,谓之龙舌 ,以厌时气。”可见这种防病食俗南北朝时就已有之。

鼠曲草和艾草
470387.jpg
03087bf40ad162d900fb64f711dfa9ec8b13cdc0.jpg
01200000028323134373977504677.jpg

   采集未开花蕊的鼠曲草,洗净,煮软,滤干,剁碎捣烂变软化浓稠。冰糖在温水中融化后,混着鼠粬草汤鼠粬草渣同糯米粉相互搅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南方粿呈绿色的主要原因。
  接着就是手工搓揉。搓揉的时间20分钟甚至更久,搓揉到粉团显得有韧性才可。搓揉好的粉团先揉成圆形,将配好的馅料装进粉团内用手稍微压平后,再放到刻有花纹的模板上压型。
   洗好的芭蕉叶或箸叶提前剪成小片,置放于蒸笼里。将一个个做好的米粿放到上面,蒸20分钟,蒸好后,将粿边上的箸叶蕉叶修齐,以让整个鼠粬粿的形状更好看。
箸叶青团.jpg


f0a352a1bbcbfcbbd2ed9619ceaec374_IMG_20150404_160937.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清乾隆皇帝微服南巡,与徽客汪某在客栈中相遇,汪某赠徽州粿吕尝。
皇帝回朝后一日与内阁大臣曹文埴谈起徽州地方风味时,称赞此粿为食中佳品。
4136161_980568.jpg
20150420102606e59b0.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节期间,人们往往会带上几个清明粿,伴以思亲之情、敬祖之心、感恩之行去上坟祭祀,缅怀先人。小小清明粿,浓浓相思情,它包含的不单是节日特色小吃,而且包含人们对已故亲人的缅悼追思。节日期间国人经常会请客宴饮,亲戚朋友间还有相互赠送清明粿的习惯。你来我往互相品尝不同口味的清明粿,也给节日里添加了亲情、友情的情感氛围。
  正如清明节的清明粿一样,几乎每个节日小吃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以及独特的纪念意义。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小吃各个都算的上难得的美味,也只有过节才能享用这些美食,而享用这些美食也让人们更加期待节日的到来。而在如今物质丰富的年代,任何时候都能享用,无疑使这些原本只有过节时才能享用的美食暗淡了许多,但每年过节之时人们依然忘不了品尝一二,除去它们本身所带来的营养价值及独特口味,更多的是在回味、继承它们背后的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祭祖粿
142121524.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qq.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捣青草为汁,和米粉为团! 吃的是千年前的回忆!

yuan_ca7713f735c96552d17471a905000d92.jpg

做粿团和粉有个小小诀窍,记得一定要用沸水来拌米粉。只有用沸水来拌米粉做出来的粿团才会口感绵软细腻,而且不粘牙。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
这是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路过青团店,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青团”也就是青粿,。大约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每逢清明,江南几乎家家户户蒸青团,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形制未变,现在人们更多的是时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

“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
吴门竹枝词》说的就是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青团,并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单》里是这样描述的“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20150619230525_zsF4e.thumb.700_0.jpe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7-3-25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花事二月起, 闲折桃花两三枝。
做饼、祭祖、吃团:
桃花谷.jpg

青团 -----《曼达小馆 美食2017》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 ... XMjY1NjQ5ODI4NA==.A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3-26 19:17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好吃的东西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4-6-4 01: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