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从东至出来的总理,是怎么成为每个时代的赢家?
家在东至05-26 19:26查看原网页
在官港,有一首民谣:“旗锣快马兆吉山,高房瓦屋元甲山,扁担打杵西龙山,老皮茶叶乌竹山。”旗锣快马说的就是兆吉山出了个大官:民国总理许世英,也就是现在的官港许村。 许世英 为什么说他没你好看,看看这张和张啸林、褚民谊、黄金荣、杜月笙合影照片就知道了。许世英个子不高,人也清瘦,和上海滩大佬们的气度相比,真不太像是民国的高官呢。 图片中间即许世英 其貌不扬,出身平民,可是他肯定比很多人都要努力。许世英出生在许村老屋,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老屋三进12间,建于清顺治年间,青砖小瓦齐檐墙,是典型的徽派民居。 许村祖屋 许世英17岁来到元甲山书馆来学诗作文,师从王云龙先生。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周馥也是在此读书。我们可以想见,一个17岁少年胸怀家国,跋山涉水来到元甲山书馆拜师学习,也是一路艰辛。 通往元甲山学馆的路 仅仅两年后,许世英19岁在乡试中以一等的成绩中秀才,24岁时以拔贡生选送京师,廷试成绩依然是一等,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 元甲山书馆遗址 很多人不懂什么叫拔贡,拔贡逢酉一选,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成绩最好的优选者以小京官用,次选以教谕用。至于优贡,则是由地方教官保举品学兼优生员,项目呈送学政会同巡抚考试,非常难得。 许世英拔贡得一等,以七品京官分发刑部主事,是中国最后一批科举从政的旧文人。从此走出大山,跻身官场。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曾担任驻日大使、安徽省省长、中华民国交通总长、国务总理等要职,宦海浮游六十余年。 许世英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民国时期徽章 许世英第一次发迹是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慈禧、光绪出奔西安,许世英在两宫回銮时都随驾护行。不仅护驾有功,还一手承办沿途刑案,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这个情节。1906年年终考绩时,许被列为京察一等,得以四品任用资格。据说许氏后人至今保留着慈禧当年赏赐的翡翠钻石戒指及不少书画珍品。 《慈禧出逃》连环画内页 大清亡了之后,许世英本属清朝遗老,却依然活跃在北洋政府和民国,与他自身的勤勉是分不开的。作为传统文人,却在民国时期被称作“司法专才”可见其在司法上的努力。特别是1912年至1913年司法总长任内,推行各项司法改革,亲自颁证任命了很多大律师大法官。 许世英签发的律师证书 此律师证书盖的是“司法部印”,小章是“司法总长”四字,“许世英”三字为其亲笔所签。这是当初国家最高级别的律师认可证书。 许世英任安徽省长的官印 1921年9月29日,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任命48岁的许世英为安徽省长,当时原皖督倪嗣冲的势力在安徽依然很大。在许世英的领导下,无为、桐城、宿松、舒城、广德等县地方法院,相继判决由倪嗣冲主导的地方议员资格无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许世英骑在马上,是不是也高大了起来呢? 此外,许世英修建了安徽第一条官办公路怀集路,建了四座桥,安庆民国第二桥遗迹即为安徽省第一座水泥建造的桥梁(现在安庆工农街),就是用的是东至同乡周学熙开办的洋灰水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安庆民国第二桥 1922年1月17日,《民岩报》刊发的顺口溜《不错一打》,记录了当时的省城安庆吃住用12个颇有口碑的“不错”之处。开篇第一句是“许省长善心不错”,可见大家对许世英执政的认可。 《民岩报》 许世英身在官场六十年,肯定有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但他能从平民到民国总理,必是付出非常多的努力的。仅此一点,他就是东至这块土地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如果你还想听听许世英的故事,不妨来兆吉山下的许村,走一走许世英的求学路,看一看他的老家和学堂,相信我们都会有收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