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重建九华行祠石壁庙记解析庙所以神也,惟神有以福乎人,宜人有以奉乎神也。九华之神,吾邑①之主。而九华行祠石壁庙则老田吴氏之所创也,,今观吴氏《谱》及参邑②《志》而知所自矣。 昔有金池藏者,新罗国王之属也。唐肃宗时,浮海来青阳,依吴氏水口③以居。吴氏孟光父子见其神色之异,指诣城峰闵氏之寺居,以修行之所,今化城寺是也。后其君使谭、曾二臣请其归(无果),二臣辞别下山亦不去。地藏至九十九,无疾而坐化,寺僧立塔碑直以奉之。二臣④蒙皆为神。吴氏、宋氏、()氏创庙九华山下,为民祭祷,捍御⑸有功,宋之时屡封侯王,为吾邑之主。 淳化间,吴氏鹏飞知事⑥穆州,致政归,感其神灵,乃于新城水口创建今庙。其族四时致祭,四时疾疫,有祈皆应。 庙建以来屡败,成化间,缅东义官吴永廉同弟永暹、永升欲合族众易之以石,有志未就而卒。今与族弟吴永春偕侄辈吴宗权、宗道、吴琪、吴景等为倡,合族之长幼吴永昌等男妇若干人协心捐资,凿矶营石、撤木而石构之,为计百年计,盖以成义官等未成之志也。 夫幽⑦而为神,明而为人;明而无二,神人即明人。人之奉乎神者,至明!神之福乎人者,厚矣。 吴之始祖吴栋材,汉宣帝元康中以唐州桐柏县任顺元守,左适六安令,弃官来隐陵阳县九子山,遂家山之西松阳新城里。子卿至成帝时迁侍御史,自后簪缨蝉联⑧至(穆)州。公为四十六世而立是庙,义官兄弟为五十九世。 石庙复建,居之,奉乎神也,非一世矣。神之于吴,宁不阴佑而默相之乎!故吴自创庙以来,五百余年族属之盛,子孙之繁,挤身陟耀⑨代有其人,曲迂阡陌⑽,资累钜万(11),而他族罕伦(12)者,神福所致也。尔今以往,吴以奉神,神以福吴,幽明咸通,始复无穷,殆於天地相为悠久矣。 姻弟(13)程懋为记其事,以科诸石。而捐金集事者,则惟吴之族;物者存以(仓)(14)之外,则门婿兴焉。他弟及也行次姓名,另石勒之。庙记碑居左,纪名碑居右,以同垂不朽焉。 时大明弘治元年戊申九月之吉。 前乡试(举)(人)直隶⒃真定府平山县儒学教谕⒄髙坦静庵程懋撰 国邑庠生(18)赵()熙应书 老田本以奠民生,土主惟赏罚分明,物阜时康资代者,风顺雨顺庆升平。古今祈祷(皆)(灵)(应),诰勒褒封宠荣,庙食千年香为盛,乔松古柏气峥嵘。 吴氏四十七世 吴应之 注解 注解①②邑:古代指县。 注解③吴氏水口:指玉带河进入九华河的水口的位置。 注解④二臣:九华山脚下二圣殿的二圣。 注解⑸捍御:防卫;抵御。 注解⑥知事: .官名。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宋时分命京官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知事之名由此而起。 注解⑦夫幽:夫为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幽:暗。指神。神在暗,人在明。 注解⑧簪缨蝉联 :簪缨蝉联:簪缨读音为zān yīng,指头簪和束发的缨络,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接连几代都是做高官的仕宦之家。注解⑨挤身陟(读音 zhì)耀:晋升,升迁身处荣耀。 注解⑩阡陌:指田间小路。 注解(11)钜万:形容为数极多。 注解(12) 罕伦: 少有伦比。 注解(13)姻弟 :姻亲中同辈相互间的谦称或姻亲中长辈对晚辈称呼。 注解(14)(仓)泛指储藏物资的建筑物 。 注解(15)乡试(举)(人):科举时代称乡试考中为中举。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注解(17):儒学教谕是县学的教授相当于教委主任有时是县学校长。县学教谕、训导、嘱托,多为举人、贡生出身。 注解(18)邑庠生:邑:县,庠:学校。邑庠生古代秀才的一个别称。 分析 九华行祠位于老田村吴氏大宗祠东侧,俗称石壁庙,此庙汉末唐初为新城吴氏水口社庙。唐玄宗时已改社庙为协济行祠。唐开元末金乔觉浮海来华,曾暂住水口社庙,得到吴用之的资助,并经吴用之的指点,卓锡九华山。宋淳化年间,吴氏后人为纪念先祖与金乔觉的历史因缘,在协济行祠的旧制上建九华行祠。 根据《复健九华行祠石壁庙记》资料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金地藏卓锡九华山之前,曾“依吴氏水口以居”。后来“吴氏孟光父子见其神色之异,指诣城峰闵氏之寺居,以修行之所”。它证实了金地藏进山路线和早期活动的地点,弥补了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中的不足。 二,在金地藏卓锡九华山之前,九华山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当地群众难以接受佛教教化,其时山上曾发生过“僧檀号广度男女,触时豪所嫉,莹其居而废之”的悲剧。金地藏如果没有得到本地氏族百姓和豪绅的护持,欲在九华山光施教化是难以立足的。碑文载明,正是由于吴氏孟光父子的保护护持,才为金地藏兴教度化人奠定了基础。 三,教化行祠的前身是水口社庙,只因金地藏曾住在此,与孟光父子结缘,成为教化佛教的早期发祥地,故而吴氏后人于金地藏坐化二百周年之际,即宋淳化年间创建九华行祠,绝非偶然。淳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四个年号,共五年(990-994)。据《吴鹏飞传》记载,吴鹏飞是“淳化辛卯授穆州刺史”。中国古代行政长官一般任期3年左右便迁徙,而辛卯为淳化二年(991),因此吴鹏飞至政归至期是993年底或994年初。所以,创建九华行祠肯定也是这个时间,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九华行祠是专以纪念金地藏并为往来山上山下的僧人提供食宿方便的寺庙,它与氏族宗祠的功用是不同的,九华行祠的创建,不仅是金地藏当年在老田村活动的见证,也是金地藏所以兴起的九华佛教与当地氏族关系融洽并得到护持的象征,更是吴氏护法的荣耀。 四,九华行祠石壁庙记是举人程懋撰写的。程懋居住河北省真定府平山县髙坦静庵,任该县儒学教谕。是老田吴家某女婿之弟。 五,九华行祠石壁庙初建是老田吴家四十六世鹏飞公宋淳化年间创建。石壁庙记碑文最后的诗词是四十七世应之公之作。他们是父子关系。这首诗词复健时在老庙之中发现,于是刻录碑文,以供后人欣赏。 六,石壁庙在明成化年间老田吴五十九世,六十世两代人复建,并刻以石壁记。 七,石壁庙记碑文是秀才赵()熙的手迹。 八,部分资料来源于朱采堂老先生《九华行祠考》注明以示敬意。 九,九华行祠青阳县已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家红 吴先培作于丁酉,孟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