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2193|回复: 0

攻陷避税天堂 CRS出台32万亿美元巨款何处藏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9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70年前,避税港还不像今天这样恶名远扬。它们曾经和保护区一样。二战时期的犹太人就曾利用瑞士银行的保密性,保护了自己的财产。
  如今的避税港则是全球富豪们逃避监管的藏宝库—依靠复杂的资金流向,外界需要花大力气追踪,甚至仍无法得知最终钱到了哪里。
  今年9月起,第二批47个CRS成员的首次金融账户资讯交换正式展开,随着这张全球金融监管的大网铺开,隐形富豪的好日子似乎也走到了尽头。
  然而,没有签署CRS协议的美国向他们张开了双臂。在多个避税天堂陆续被攻陷之际,美国可能是一块最后的绿洲。
  合法的避税天堂
  1898年,一名叫Reginald Appleby的军人在神秘的百慕大群岛上创办了毅柏律师事务所(Appleby),80年后,这家事务所已经遍布全球。
  外界对它所知甚少。但拥有120年历史的毅柏,其主营业务和声誉则在世界超级富豪群体中广为流传—汇聚世界各地的律师、会计师及银行家,专门为客人管理离岸公司、银行账户,协助他们避税及保密财政状况。
  去年11月5日,一份财务报告的意外曝光,让毅柏真正进入了大众视野。报告直指百慕大、巴拿马、开曼群岛等19个避税港的乱象,超过1340万份资料中,大部分是毅柏的客户。该报告不仅涉及苹果、耐克等资本巨头和电影、体坛明星,还将多国政要名人卷入了舆论漩涡之中。
  报告甚至直指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和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Jared Kushner)通过境外密账与俄罗斯官方基金搭桥。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约1000万英镑的私人财富则投入了离岸避税天堂,替女王经营其价值5亿英镑私人地产的“兰开斯特公爵领地(Duchy of Lancaster)”’将这笔钱存入了开曼群岛和百慕大群岛的基金中。
  但这些并无法指责避税绿洲存在的不合理—可能仅悖于商业和政治上的伦理。
  数十年来,以加勒比海为核心的离岸金融体系逐渐完善,仿佛是监管之外的平行经济世界:银行提供避税协助,律师团和企业则设计复杂的规则,以模糊资金流向。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不无沮丧地说过:“无疑,全球避税是一个巨大问题。这个问题在于,其中很多行为是合法的。”
  层出不穷的避税手段
  “我们这样的人是不需要纳税的,只有小人物才纳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地产巨鳄利昂娜·赫尔姆斯利(Leona Helmsley)如是说。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加布里埃尔·祖克曼(Gabriel Zucman)在研究离岸金融体制时发现,全球最少有8%的资产被隐藏起来,“数据显示,大部分财富上层的收入都是以牺牲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ICIJ (国际调查记者协会)亦指出,全球富豪每年避税中消失的秘密款项预计超过7.9万亿欧元。
  OCE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划定了38个“避税天堂”,它们吸引富豪的原因惊人的一致:宽松的资本和外汇管制、严格的信息保密措施、简便的公司注册程序和轻微的赋税。
  苹果公司曾利用“双重爱尔兰”的漏洞,将海外营收的55%全数转移到爱尔兰子公司的名下。2014年以后,苹果又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离岸操作,将爱尔兰的子公司转移到了英国皇家属地泽西岛(Jersey)上,使1280亿美元的海外利润免予交税。
  将财富置换成飞机、游艇、古董和珠宝等也是避税的手段之一。俄罗斯顶级富豪米赫尔松((Leonid Mikhelson)就曾通过犹他银行的帮助,在美国注册了一架价值6500万美元的私人飞机。
  离岸财富或在美国上岸
  各国政府对于利用跨境金融账户逃税的行为可谓深恶痛绝。
  2014年7月,OECD发布了CRS这一跨政府协议,旨在建立国际金融账户资讯交换机制,共有101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进来。在这一框架下,成员国之间几乎所有的海外金融机构、纳税人的个人和资产信息都要被交换,在跨境金融资讯交换透明化的趋势下,隐形财富的跨境乾坤大挪移似乎再无法奏效。
  事实并非如此。
  自2017年9月份第一批CRS成员(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开曼群岛、印度、大部分欧洲国家等54个国家/地区)展开第一次信息交换以来,离岸财富的流向便悄然发生转变。
  2018年1月30日,TJN(英国非政府组织税收正义联盟)公布了今年的FSI(金融保密指数)报告,并指出全球的避税天堂共藏匿21万亿–32万亿美元。该报告还特别提到,2013年排名第六的美国在2015年跃升至第三,今年又攀升至第二,仅次于瑞士,“隐匿在美国的海外资产比重大幅上升”。
  虽然美国在打击跨境避税方面雷厉风行,就连UBS(瑞银集团)的保险柜都在2009年被美国无情撬开过,但事实上美国并没有加入CRS。
  因为早在2010年美国便提出了著名的“FATCA”条款,即“外国账户税收遵从法案”。通过这一不平等的双边信息交换协议,美国既拦住了外逃的资本,又暧昧地保护了在本国注册的公司及储户信息。
  CRS来袭,置身事外的美国自然成为了藏匿秘密资产的首选地点,况且美国的特拉华州和内华达州等地一直以来便有避税天堂的“美名”。彭博社称,美国正在磁吸全球离岸财富,“迅速成为新的瑞士”。
  就连特朗普自己都毫不避讳:“我在特拉华州有378家公司”。《卫报》在2016年的报道中提到,在特拉华州,超过28万家公司拥有相同的注册地址—威尔明顿北奥兰治街1209号。特朗普曾经的政治对手希拉里也在这座不起眼的土黄色的两层小楼里注册过公司。
  目前,满足全球精英需求的金融机构,如罗斯柴尔德公司和三叉戟信托有限公司,已将账户从离岸避税港转移到内华达州、怀俄明州和南达科他州;纽约律师也在积极推销美国,称其为寄托资产的最佳所在。
  在全球监管浪潮的助推下,一个资本的大航海时代或将开启。(来源:时代周报)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2-23 22: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