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5703|回复: 4

泾浦源的六朝古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8 19:2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全唐诗》卷147_85北歸次秋浦界清溪館劉長卿

萬裏猿啼斷,孤村客暫依。

雁過彭蠡暮,人向宛陵稀。

舊路青山在,馀生白首歸。

漸知行近北,不見鹧鸪飛。
铁一般的证据:上元年间,宣城到洪州(今南昌)在池州境内有国家道路存在。今地方志专家主清溪馆在贵池,但地形不合,关键是秋浦界的“界”,秋浦县在设池州时移至今长江浦溪夹岗内,刘长卿北归时,秋浦县未移而在今贵池区殷汇镇石城村,故可有2推测:1、此清溪应在秋浦县之边界;2、清溪馆临近清溪。而其时(752)太平县割泾县立,直到80年代太平县废,一直与贵池县割于石台县之石门岭交界(太平县北拱石埭、南枕黄山与大洪岭),清溪只有上游一部分属于太平,故推测清溪馆即今之石门岭。
由此,自三国以来的路线,经南北朝时期宋之国道(宋书有记载水路两路,核以里程必经今之池州),至唐李白游历秋浦,一直存在。吾推出隋平陈,此路未废,故有李太白五游秋浦之发生。今已确证矣。
又,此道之近路,由五河之源汇聚之榉根岭(故石埭之清溪、秋浦、黄湓、尧渡、龙泉)
要之,陈方叛军割据之乌石石则古石埭之乌石而非方志记载今贵池之乌石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9-1-8 19:3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泾浦源的六朝古道#

先列个题目和提纲
《池州境内南北交通变迁及池州在安徽立省以前的地位》
1、三国孙氏至南北朝:丹阳郡至豫章汉口的交通-以池州东南山区泾浦湓尧泉五河源头为中心,南朝宋时期出现陆路国道。
2、隋唐时期:六朝故道-李白在秋浦的游历、江西僧团的北向流动及刘长卿与白居易的诗确证池州境内南北官道的存在
3、五代时期:南唐平闽及福建僧团的北向流动
4、南宋时期:初期以池州构建沿江中路防线
5、明代的铺驿及郡内交通、明代末期徽宁池太道
6、清代邮传-安徽立省之后南北交通的衰落
7、小结:清代设立安徽的作用主要是平抑江南,平衡南北大势逆转不平衡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1-9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1-9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池州境内古有国家道路存在,这很容易理解,这一段地形地貌既是两山夹一大江
两山,北指大别山,南指池州境南群山,池州境内江南沿江平原,正好地处要冲。
现在不行了,过山架桥,遇山穿洞,路不按地形地貌走了,路的走向,博弈多于成本考虑。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9-1-9 11:3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好,江北历史沿革有从合肥到今九江的官道,秦代就有,秦驰道。主要是沿大别山东南倾斜,属于淮南(九江郡)的区域;江南的几乎与江平行,六朝以前比较难考,从三国以后到池州成立,江南官道迁移到长江沿岸,标志着从山到江的转变。山官道逐渐废弃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4-10 15: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