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明朝“三部”尚书郑三俊,不仅为官清正廉洁,做人也是有情有义。 郑三俊自从1598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直至1643年辞官归隐,时间长达四十六年,除去期间两次遭弹劾赋闲在家的七年,在朝时间三十九年,经历明朝万历、天启、泰昌、崇祯四朝,是朝廷重臣。因其政绩显赫,为官清廉,先后进入北直隶真定府元氏县(现为河北省元氏县)报德祠,北直隶真定府真定县(现河北省正定县)名宦祠,河南归德府(现为河南省商丘市)名宦祠,家乡南直隶建德县(现为安徽省东至县)乡贤祠。 《明史》记载“郑三俊为人端庄严谨、纯正清明,在朝廷上正气凛然”。 明崇祯十五年纂修的《元氏县志》记载“郑三俊,直隶建德人,进士,万历二十六年任。年少老成,能文章,善政事,民之父母,士之师宗,久而不忘,立碑思慕。调真定县,历任刑部尚书,举朝推重,天下第一清品”。 黄景昉《宦梦录》记载“太宰郑公三俊为余督学师,乡举后同林选部传给谏晋谒,色严冷,不假一辞也。其后见之京师,乃温蔼家人不啻。闽数十年督学,竞推公第一,鲜继者”。
清顺治年间纂修的《归德府志》记载“郑三俊,字玄岳,池州府建德人。万历三十八年来守于宋,五年之中百废俱举,清廉特著,刑不滥及而人畏之若神明。创宋范文正公书院,择九邑之俊髦者,养而课之,共六十余人,皆以科第显其后,为清流宗。三十九年冬,郡中火发,拜火返风,祈雨即雨,祈晴即晴,境无旱干水溢焉。后为大冢宰,年九十卒于家”。
河南商丘人为表彰他的功德,将他与范仲淹、欧阳修齐名,进入名宦祠竖牌纪念。
2011年浙江省上虞市(现为绍兴市上虞区)文物部门根据当地发现的相关文物研究证明,该地立有崇祯皇帝勅封郑三俊为“林下一人”牌坊一座,为其同朝该籍部属徐显(徐观复)出资捐建,徐因敬重其品行高洁,立牌以示仰慕。
2017年6月22日《商丘日报》报道,商丘市又将郑三俊列为中华圣人文化传承者。 明崇祯三年(1630年)《唐山寺碑记》记载,郑三俊为了备考乡试、殿试,曾于1596年至1597年间,在东至县的唐山寺听金养初讲学,因人多而无处落脚,受唐山寺主持老衲照公关注,免费提供一间精舍供其学习居住。受此恩惠,郑三俊终身不忘,于1630年命其子郑思昱回家乡赎回败僧所弃庄田一区,赠与照公徒弟道深,并写下《唐山寺碑记邑志》缅怀先僧照公。由此可见,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兼管官吏部事务的郑三俊始终心怀感恩,做人更是有情有义。
“三部”尚书郑三俊为官、做人的情怀,一直教育和激励着郑氏后人,由此以来南原郑氏也涌现出近三百人活跃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以及新中国国防、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等各条战线上,其中不乏佼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