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商丘知府记 商都画院 李书伟 郑三俊者,余亦未知其何人。及读侯方域①《重修书院碑记》,始知其曾为明万历间归德知府也。记曰:“当时之人,亲被郑公之泽,至于今,其遗老能言郑公时事者,犹过书院,仰首唏嘘,不忍辄去。”余掩卷思焉:郑公之泽于百姓必厚矣,何令遗老言其事,仰首唏嘘不忍辄去哉?知府者,未饱囊而去,而为百姓怀想唏嘘,必多为民请于命,清且廉者也。余不胜仰慕。乃遍询商丘诸士人,几无知者。余叹曰:“今之人忘于史也,至清与浊贪与廉,俱混而不论矣!”余告友曰:“予当为之记,以期灼然出史,何忍其同泯于庸官间也。” 乃寻明史,搜索其事。 公乃安徽池州人也,万历戊戌②举进士,历元氏知县③,归德知府,后累迁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 余益搜其事而愈慨然仰慕矣,难怪乎方域钦佩之至也如斯! 余感其事而想见其为人,其必浩然心胸,坦荡襟怀者也。其为官也,惟谋在国与民,而非权与利。故身居何职,所虑惟公,羞为私计。位处尊卑,皆正道直行,凛然难侵。故清廉自至,诸邪遁形。 其处朝廷也,端严清亮,正色立朝。初,其为下官时,渐露头角,阉党魏忠贤欲为己用,许以高官,公乃厉辞而拒。以致名籍东林④,逐出朝廷数年。其在户部时,凡灾处必亲行躬察,为百姓免负减税,所赈财物,分毫不移。其在刑部时,凡正直士皆尽力保之。至侯恂蒙冤⑤,宁为累下狱亦尽力救之。其在吏部时,则清阉党,黜奸宄,进直士。 其处府、县也,必察民情,减赋税,惩凶恶,重教兴学。其既为归德知府,甫任⑥即重建范文正公讲院(亦即应天书院)。并登台亲授,教习士子,以致归德文风大盛焉。明季有“小小归德四尚书”出,实郑公兴教之力也。 自北宋亡,应天书院毁于兵燹⑦,至其为知府,近五百年矣。五百年间,知商丘者何止百数,而独郑公复修之,何也?其乃大经略者也。既为一方之长,则必行其事而尽其责,正民风而兴教化,何忍其世风颓然而日下也。 公喜交文士,不阿权贵。知归德间,即与侯恂、侯恪⑧诸生同立雪苑文社(雪苑诗社前身)。时恂、恪皆布衣也。郑公不以知府之贵而与相唱和,其未与达官贵人相往来,而屈身布衣文士间,真高尚士也。可敬也欤!可敬也欤! 噫嘻!郑公之所处,大明之末世也。其时也,纲纪颓毀,道德沦失,官思敛财,民情兴怨,而三俊犹卓然独立,凛然高标,殊可嘉也! 今之为官者,读此文,不亦三思乎? 注释: ①侯方域:商丘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散文家。 ②万历戊戌:1598年。 ③元氏知县:河北省元氏县的知县。 ④名籍东林:东林,指东林党。明朝末年,以魏忠贤为首的奸党为清除异己,将一些有正义感并反对他的人诬为东林党,贬官、下狱或者流放。名籍东林,就是将名字归入东林党名册。 ⑤侯恂蒙冤:指崇祯九年,侯恂为宰相温体仁迫害下狱事。时,郑三俊任刑部尚书。郑三俊知道侯恂冤枉,为侯恂辩解,也被解职下狱。 ⑥甫任:刚上任。 ⑦兵燹:指战争造成的破坏。 ⑧侯恪:侯方域的叔叔,万历间进士,曾官至太常寺卿。 补记: 草成此文之夜,竟梦与三俊饮。三俊,身高丈余,铜面,环眼,能饮。欲醉,语余曰:“余知归德五载,不意数百年后,先生竟发我于史间,得与同饮。幸为知府时,居清守廉,泽被乡梓。不然,今何以见先生。今为记,得别于庸官流,不枉矣!”语毕,起身欲谢。余遽止之。起而拜曰:“吾当拜先生也。自先生以降四百余年间,知归德者众矣,而能如先生者,几人哉?能为先生记,吾之大幸也!”于是同干一大白。击掌定交,遂梦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