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44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0-12-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池州菊坛一玉簪 ——记池州大靑衣陈可钦 吴 伦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贵池戏剧舞台曾鼎盛辉煌。原安庆地区十二县戏剧大会演,贵池总能独占鳌头。说起这段历史,那就不能不提陈可钦,因为她是当时贵池剧团的领衔人物,当家旦。至今,老戏迷和票友还忘不了她的那段“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忘不了她塑造的风流倜傥、侠心义胆的“冯素贞”形象。
旦角,有花旦、青衣之分。既有秦香莲、白素贞,也有红娘、春草。陈可钦属于前者,是正旦,也叫闺门旦。陈的嗓音宽厚醇实,底气足,音色纯正,极富韵味,听来令人荡气回肠。她的行腔自然流畅,讲究板眼,导板不失激越,慢板蕴涵深沉,顿挫处如悬崖急湍,抑扬时又能宛转悠远。《双玉蝉》“恋蝉”一折大段翻调,她唱得凄楚哀伤,满座歔欷。陈对唱腔能事先揣摩再三,与琴师切磋斟酌,反复吟唱推敲,对起落节奏力求准确。替陈操过琴的琴师都有个体会,替她伴奏,得心应手。
陈的扮相,雍容华贵,俊美端庄,再加上她面如盘玉,身段高挑先天条件,愈显得气质典雅,仪态万方。当年大戏院入口处,她的一张张凤冠霞披,玉带宫花的剧照,容华光彩。
陈可钦的台风也是有口皆碑,正统规范。无论是台步、运眼还是云手、水袖,中规中矩,一丝不苟。《女驸马》“洞房”一折,陈将冯素贞的忐忑、无奈、焦灼、后怕、欣喜内心世界的变化表现得细致入微,令戏迷百看不厌。中年以后,陈可钦以演老旦为主,《荞麦记》中的姜氏、《红灯记》中的李奶奶,演来也形神兼备,自然逼真。陈可钦成名剧不少,《碧玉簪》、《慈母恨》、《小辞店》等等,可以说,她在贵池戏剧舞台上塑造了许多生动的妇女形象,久演不衰。
台下的陈可钦,也磊落端正,不居尊自傲,不好张扬,更不喜攀附奉迎,少有非议。这在有名气的女演员来说也甚为难得。陈的戏品、人品对后来的旦角演员,都产生了影响,无论是梅桂香、马彩云,还是朱金玲、杨继华,对陈老师都是尊敬有加的。
陈可钦原籍怀宁石牌,与京剧鼻祖程长庚、黄梅大师严凤英的出生地山水相依,相距不远。石牌乃戏剧古镇,程、严在这里都登过台。这方戏剧热土孕育了许多名伶优坤,陈可钦应该也名列其中吧。陈可钦的“出道”与严大师颇有相似之处,都是从山乡里走出来的“陶金花”,《打猪草》同是她们的启蒙剧。
如今,陈可钦也年届耄耋,赋闲在家。客厅里她那张“冯素贞”的挥毫剧照仍神采奕奕,三十载梨园岁月已成了她美好的回忆。虽已离开舞台多年,但她对振兴戏剧、弘扬这一传统文化仍热情不减,只要有上门请教的后辈,她都能倾心传授,谆谆不倦。
写于2007修订2016年虎泉广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