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口号别郑日如① 沈寿民② 丙申九月③ 南原郑生④生绝奇,尺干挺出摩天姿⑤。十岁顾我影庵⑥侧,琅琅吟遍书与诗。十二读礼伏凷土⑦,拜踊从兄无愆仪⑧。是时长公泣血尽⑨,少连大连庶见之⑩。相向三人顿地⑾哭,尔也失父我失师⑿。 我师山颓今安仰,骖箕骑尾归天上⒀。麟遗灵趾凤委毛⒁,熠燿人间光万丈。纷彼鸺鹠⒂厉吻号,前遮魑魅后魍魉⒃。途昏路阻步如漆⒄,回首玉峰⒅恨心想。 注释: ①这是沈寿民写给郑三俊次子郑思昶,为纪念老师郑三俊逝世而作的诗,具有重要的历史考证价值。另据沈寿民在清顺治丁酉年六月,即公元1657年6月,郑三俊逝世一周年写的《祭影庵郑师文》记载:“先是岁丙申六月十日,建德太宰影庵郑先生薨于南原之里第,其门人宣城沈寿民从黄山奔哭谒唁,如礼即归,以讣同邑秦华彦、汤积禹、吴陵、吴烱、徐日康、弟沈寿国,诸咸北面先生者于居于游,各为位哭。越明年夏,迄期遥想,予裂帛纪哀,衔诚走奠,寿民稽首属之……”。 口号:是诗的一种文体,即随口吟成、口占的意思。郑日如:据《南原郑氏宗谱》记载,郑日如为郑三俊次子,名思昶,字日如,出生于明朝崇祯戊辰年,即1628年。据《明史实录》记载,郑三俊1638年2月遭陷害入狱,三天后无罪释放,最终被弹劾,第二次隐居家乡。从“十岁顾我影庵侧”可以看出,沈寿民从上《救郑公书》开始,就一直侍陪在老师身边,并深受老师的影响,一生隐居不仕,终身追随郑三俊。 ②沈寿民:生于1607年,卒于1675年,字眉生,号耕严,宣城宁国人。移寓南京,明末诸生,加入复社。崇祯九年(1636年)举贤良方正,与沈士柱合称“江上二沈”。明亡后隐居不仕,与徐枋、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吴应箕、沈士柱、杨维斗、刘伯宗合称为“复社五秀才”。著有《姑山遗集》、《剩庵诗稿》。据沈寿民于崇祯己巳年(1629年)十二月撰写的《上南户部尚书郑公书》记载:“秣陵天子丰镐之地,而士大夫往来之冲也。明公遭会圣明,简自谪籍,天下豪儒愿望风采……寿民可以当门下乎?”由此可知,22岁的沈寿民自此一生追随郑三俊。 ③丙申九月:清朝顺治丙申年九月,即公元1656年9月,表明这首诗写于此时。 ④生:青年男子,小伙子。后泛指介于少年与青壮年之间的读书人。 ⑤尺干挺出摩天姿:身材高大,英俊挺拔,相貌出众。 ⑥影庵:郑三俊1643年5月辞官归隐后,晚年隐居的地方,筑一室名“影庵”,号遁夫、巢云老人,有《影庵诗集》、《巢云诗集》行世。 ⑦凷(kuài)土:用土块垒起的墙。 ⑧拜踊:凡丧服未毕,有吊者,则为位而哭。是古代吊丧哭泣的礼节。愆(qiān)仪:失礼。 ⑨长公:就是长子,这里指郑三俊的长子郑思昱。泣血尽:泪尽血出,形容极度悲伤。 ⑩少连大连:少连、大连是古代的十大孝子之首。庶:有幸,幸得。庶见之:有幸见到了。 ⑾顿地:住宿的地方。 ⑿师:指郑三俊,郑三俊生于1574年2月12日,薨于1656年6月10日。沈寿民自1629年拜郑三俊为师,一生追随陪伴其左右,直至郑三俊去世。 ⒀骖(cān)箕骑尾:这里指游仙,去世。骑箕尾,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宋史·赵鼎传》:“书铭旌云:‘身骑箕尾归上天,气作山河壮本朝。’”明张居正《答翰学陈玉垒》:“然相国久已骑箕,挂剑之义,附之冥漠而已。”清赵翼 《题黄陶庵手书诗册》诗:“呜呼公已骑箕去,故纸残零亦何有。” ⒁委:舍弃,失去。 ⒂鸺鹠(xiū liú):小猫头鹰。关于鸺鹠,有许多令人胆寒的传说。有人说,它是阴间的使者,在人家的房前屋后降落,是为了啄食生人的魂魄,以人的魂魄为食;也有人说,鸺鹠也叫鬼车,原本有九个脑袋,后来被恶犬咬掉一个,伤口久久不愈,总是有鲜血渗出,落到谁家房顶上,那家人将会有血光之灾。 还有一种很有意思的传说,鸺鹠穿上皮毛,便化为鸟,它将皮毛脱下来,摇身一变,就成了妇人。这个妇人有外貌美艳,面带微笑,常常盗取人类的小孩,带到幽僻之处喂养。 所以,母亲在给婴儿哺乳的时候,一定要把孩子遮掩严实,以免被鸺鹠发现。婴儿的衣服,也尽量不要放在太阳底下曝晒,否则就会给鸺鹠可趁之机。如果它身上的毛落在小孩的衣服上,小孩穿上衣服时就会哭闹,更甚会生病。 ⒃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liǎng):在古代特指传说中害人的鬼怪的统称,现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⒄途昏路阻步如漆:沈寿民失去恩师,感到前途一片黑暗。 ⒅玉峰:属于东至县境内仙寓山的最高峰,海拔1376米。沈寿民将此山峰比喻为郑三俊,有立于崇山之巅、高山仰止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