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4663|回复: 9

《虎报恩》作者汪四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1 11:4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虎报恩》

(池州泉石散人 汪四武 作)

好多年之前,为生活计,我上街卖字。一天,一位老者让我给其书一幅虎字中堂。众所周知,虎字书法公认虽说有百种。可常见的却只有三种。一种是楷夹行之虎字。可这种虎字,人们认为它是看门守户虎,是一种被训化后,失去了虎的应有的威猛之虎,因此,人们不太喜欢。一种是异书(上雨下兀)虎。这种虎,被人们称之为 ; 迎面下山觅食虎,是为空肚子虎。肚内无食之虎,那是万分凶猛之虎。若书来悬挂于庭堂或书房,虽说其能镇宅避邪,可是也容易冲撞家祖。故尔,人们亦不敢过于青睐。唯草书(外厂内韦)虎,人们甚喜。这种虎,人们称之为上山虎。上山虎,为饱肚子虎,其既不失威武,雄壮,霸气,又能持中续平。

于是,我为老者书了个草书虎。不曾想,中间那个似韦非韦,作虎尾释视的一竖,一不留神给拖得过长,显得过于单调,从而使之其两边现出了不应有的过多的空白。这是很难看的瑕疵呀!得採取補救措施,否则只有作废。于是乎,我沉思片刻,速作几句话,写在那"虎尾"两边,以求掩盖其两边呈现出来的难看的空白。速作的那几句话,至今仍记得十分清楚 ; 自古都道虎伤人,而今却见虎报恩。报恩伤人皆是虎,伤人报恩皆有因。劝君行事莫过分,广积阴德护子孙。

书毕,揿好闲章,在交于老者时,那老者微微一笑,问道 ; 小先生既然作"虎报恩“之诗句,那想必是洞知这其间之典故了?听此语,我不免抬头重新认真地打量起老者来。这时我方发现这老者 ; 鹤发童颜,慈眉善目,虽然是一身山农服饰,可那眉宇间,分明有着一团颖慧毫光!不敢造次,谨慎作答 ; 不敢有劳老先生下问。于此间,晚生仅于少小时,略领慈母之语,实未能见读于文献。老先生若是肯赐教晩生,晚生则不吝感谢!好一位幽默诙谐的老者!不究我恭而不谦冒酸泡泡,呵呵一笑道 ; 小先生对这“虎报恩"之典故感兴趣?老夫我则对小先生的这桌上的“大重九"(烟)感兴趣。于是,我给那老先生敬上烟且点上火……。

旧时,游方郎中,都有一个镶着三个铃铛的圆圈握在手中,一摇摆那圆圈,铃铛便发出悦耳之声,代替了口舌吆喝之苦。你若是见那,只将圆圈在腰部摇摆者,这说明,这位郎中医道平平。若是将圆圈拿齐与肩摇摆者,则说明这位郎中,对自己的医道甚为自信了。若是能遇见哪位将那圆圈,高举过头顶摇摆的医家,此医家定然医道精湛,无论是什么疑难杂症,还是什么绝症,死症,手到,药到,皆能立马根除!若非有如此之医道,那医家是断然不敢冒此天下之大不韪的。病家若逢之,则如枯木逢春矣。这镶铃铛的圆圈,其名叫“虎撑",为旧时游方郎中专用之物。

一个镶铃铛的圆圈,怎得就称其为"虎撑”?这圆圈究竟是何物?这圆圈其前生,乃是大门之门環也!在门環上镶上铃铛,便称为"虎撑",为游方郎中的专用之物,有何解释?这就要谈到故事的主人翁,药王医圣孙思邈来了。

孙思邈,唐代人,道士出生。跟师傅在深山道观中悟道学医多年,而其医道究竟如何,人们是不甚了解的。然而在其师傅殁了之后,独自离开道观,下山行医,于京都长安大街上,不顾名利得失,甘冒若救不活,就必须给死者披麻戴孝,充当孝子,且付全部丧葬费,滚出长安,永不许再来之风险!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一针下去,立马救活了俩条被那些在京城中号称“神医”,“妙手”的庸医们,判定已经死了的人产妇和胎儿的生命之后,他的名声就此广播天下,盛传八荒了。普天之下,人们有了病痛,都盼望能得到他的诊治,就连有灵性的畜牲有了疾病也来找他诊治。

这一天,满天流淌着稀薄的云,其势,恰似在揩抹着那孤悬于东山嶺上的一弯眉月。月光微弱,山风飕飕,四野空荡,唯溪水欢唱。孙思邈领了病家几杯谢恩温酒,收了些许诊金之后,带着酒意,秉着心安,踏着月色,回山间自家道观。可临近道观时,不期一眼望去,有两只猛虎,一大一小,一蹲一卧在道观门口。见此景,孙思邈吓得掉头就逃!可那哪里能逃的掉呀?蹲着的猛虎,只一个跳跃,就将他的裤脚咬住了。三魂吓掉两魂半的孙思邈,硬是被猛虎拽回到道观门口。

极而恢之吧?抑或是有感于猛虎只拽裤脚不咬人?总之,此时孙思邈的魂魄反而回归于窍。定眼一看,只见这猛虎 : 双目泪流,百般无奈,万分焦虑,匍伏于地,仿佛在作跪地求人之凄凉状。再一看卧在地上未动的那只小一点的猛虎,尽管是在张着血盆大口,可一点威武神气也没有了。那微弱的月光下,这只虎的目光,是那么令人可怜,给孙思邈的信息是死亡在即!哦,原来是母老虎带着它的崽,来求医救命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况且这世上还有"医生有割股之心”之说法!于是乎,孙思邈找来灯火,仔细一看这张嘴卧地之虎。哦,原来有一块骨头卡死在喉部,噬不下去又吐不出来。喉部已经发炎生脓了,得赶紧将骨头取出,否则,这虎毙命就在眼前啦!怎么取呀?慢说这是只猛虎,就是人,在负痛之下,也会不知觉地将嘴巴猛然咬合的呀!那伸进去的手不就完了?用其它物件代替?不行!那简直是屠杀这虎了。真是急中生智了,孙思邈将道观大门上的门環拆了下来,撑住虎嘴,手从環中伸了进去,轻轻的,小心翼翼地将那骨头顺了出来。随即,给喷上了消炎止痛散……。

从此以后,虎崽成了孙思邈的坐骑,而母虎给他看家护院。

说到这儿,那老者就不再言语了。一脸笑容未褪的脸上,多了一份肃敬。拿起中堂,似乎是飘然而去,留给我的背影,竟然是一幅仙风道骨图。多半天,我似乎领悟到了; 那老者的"虎报恩”是一种"大爱无疆”的速写,非是我的"虎报恩"止于佛门的因果报应哦。

               (2019年10月于青阳路)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11:4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请诸位欣赏一下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10-21 12:15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10-21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汪老又露面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18:5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忆里·雾里 发表于 2019-10-21 14:27
拜读了!                                                                                             ...

我是汪老的代言人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10-21 23:4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文化于修行,虎是宗教象征,佛教是白虎,易是巨大剑齿虎,由易而衍生的道教医学儒家分别是小剑齿虎,如从特殊活力指数去衡量,大剑齿虎处僵死状态唯余一息游丝之气,而道虎医虎儒虎是三只病入膏肓的残虎,修道行医倡儒者智慧越高德行越高尚影响力越大则各自对应的虎就会活力更强更健康威武,何以到当代中华之虎全殁?唯有白虎威武矫健,那是因为佛教掌握着最高的智慧有着广泛影响力和受众,不是中华本土文化有不足,恰恰是中华文化易学医学道学儒学太过高深,不适合现代肤浅浮燥的华夏儿女,故而全被不肖子孙抛弃毁坏掉了,好在老祖宗们把智慧都凝聚在经典之中,言语双关殷殷切切,唯待有缘人受用。
宇宙由地火水风四元素(四种太极运行能量)构造而成,极精微又超宏大,元炁粒子尺度超跨,四元素亦即青龙(风)白虎(地)朱雀(火)玄武(水),也是四位大神分化构造而成,其对应分身下化者在中华历史或世界史中多次出现过,伏羲女娲是风西方之叶和华,释迦牟尼是地佛教创始立者,后羿是火,老子是水玄之又玄。我们每个人都和这四位宇宙创造者一样是超级大神,只是被虚拟的象形世界迷惑了,忘记自己无形无相的超级存在身份,认傀儡当作自己游戏其间。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10-22 04:5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10-22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汪老的粉丝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10-22 07:55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10-22 09:03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校友您好 :
    心灵的陪伴,虽不相见,却快乐依然。隔屏的守望,虽然无声,却温暖心情。
    深情的友谊,虽然安静,却真诚永恒...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2-25 12: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