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22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7-4-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山芋角是青阳地道的传统休闲美味小吃之一。其制作工艺简单、易学,所以农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会一手。 
        每年冬闲季节,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趁天气晴朗的时候,挑选一些优质的山芋,洗净表面的泥土,去皮、切块放入柴火灶上面的大铁锅里,添水烧开并焖熟透。 
       趁热用大锅铲将山芋压成泥糊状,撒入适量的黑芝麻,搅匀。再利用专业的制作工具将山芋泥刮成薄饼状,其厚度与当时流通使用的角子(硬币)差不多。并摊于大簸箕中或搭在细竹竿上晾晒。 
       待其表面水分基本消失,即用剪刀将这些薄片剪成菱形(似扑克牌中的方块形状)。或数张一摞,用菜刀像切萝卜丝和土豆丝一样,切成细长条形状。继续摊放在簸箕里,晒上几个太阳,至干。 
       再趁不宜于干农活的雨雪天气,与粗沙混和倒入大铁锅中,用柴火加热翻炒。 
       等炒至深褐色(即:咖啡色)、香气扑鼻时,用大锅铲或葫芦瓢快速铲起,放入孔较大的竹筛子里。 
       并将筛子置于铁锅之上,缓缓将砂子筛入重新筛入大铁锅内。锅底加热,继续第二锅炒制。炒熟的山芋角稍冷后,即收拢放入密封性比较好容器中。 
       通常这种炒制过只需大半天或一个下午就OK了。由于操作工序简单、易学,所以农村的大姑娘、小媳妇都会制作。 
       小小山芋角虽是传统美食,但我从小就不爱吃。因为吃它,嘴巴极易发干,且味道多少带点焦糊状。 
       就是在没有零食吃的年代,我也只是偶尔抓一小把嚼嚼。直到结婚后,受妻的影响才慢慢爱上山芋角。 
       每年春节前后,妻都要从娘家搞一些山芋角回来吃。 
       厚度要比我以前接触到的薄一些,色泽似冬日银杏树飘落的枯叶,浅浅淡雅的黄,吃起来也很脆。 
       见妻吃得津津有味,有时忍不住也抓几片吃。与我之前吃过的山芋角并无多大区别,无非是脆中带甜。 
       但吃完一把又一把时,那种淡雅的清香和甜而不腻的感觉油然而生。 
       后来,岳母年龄大了,做不动了,也就不再做了。好在大姐也会这门手艺,每年她也要做一些山芋角。 
       味道和外观都与岳母做的差不多,妻也爱吃。 
        再后来,大姐也不做了。大姐的女儿开始尝试制作,免不了也要给她小姨品尝。几年后,她也赴外地务工了。至此,妻断了由娘家人提供的特有零食。 
       但妻好这一口,便每年冬季开始在菜市场买食。从一块五一斤,吃到三块、五块一斤。价格几乎是逐年上升,八块、十块涨到十五。 
       发现近两年更是有点离谱,每斤售价竟高达二十元。 
       妻说她不想吃了,牙齿不行。也不知是真的牙齿不行,还是心疼钱,我也说不清。但在我的劝说和怂恿下,还是买了二斤回来。 
       由此我想,如果仅仅依靠农村大妈、大姐们“小锅小灶”继续小打小闹,不仅售价高,而且还时常断货。所以,这一绿色无公害、无污染食品迟早要消声匿迹。 
       因此,我忽发奇想:我地有不少从事或生产食品的厂家和小作坊,为什么不能将这种地道的传统食品纳入生产计划,批量生产呢? 
       如果能让这土里土气的绿色产品乘上“两山一湖”的旅游专列,并通过包装、宣传、推介,将传统美食山芋角打造成绿色旅游休闲食品也未尝不可! 
       有识之士们,心动不如行动,赶快行动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