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10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7-10-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我国至少有20多个民族拜匏,也就是崇拜葫芦,并有葫芦神话相伴随。闻一多在《伏羲考》中,列出了与葫芦相关的神话49种;我省有学人统计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发现葫芦神话119则。文玩葫芦葫芦盘玩也很讲究,各有其法,均为各自主见。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
葫芦神话大多有这样一些内容:葫芦是诞生始祖的母体;是先祖灵魂的归宿地;葫芦籽是万物的种子;葫芦笙声是祖先的声音。彝族民间长诗《梅葛》说,汉、傣、彝、僳僳、藏、白、回等民族,都是从一个葫芦里出来的亲兄弟;拉祜族长诗《牡帕密帕》中说:第一代人扎笛和娜笛是天神厄莎用葫芦孕育出来的,拉祜、佤、哈尼、彝、傣等九个民族是扎笛和娜笛所生的九对孩子。佤族《司岗里》也有类似的传说。《牡帕密帕》中又说扎笛和娜笛长大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扎笛砍来最好的泡竹,找来最好的葫芦,找到蜂蜡和树槽,做出了第一只葫芦笙。”“娜笛砍来最好的金竹做响篾(口弦)。弹起响篾象夜莺歌唱,吹起葫芦笙象布谷鸟欢唱”,“厄莎给响篾放上相思药,厄莎给葫芦笙放上相思药;扎笛吹葫芦笙就想到妹妹,娜笛弹起响篾就想起哥哥。”还说,葫芦笙的五根音管是五兄弟,有一年天大旱,五人每人拿一根竹管去找天神降雨,可是天神睡着了,怎么推喊也叫不醒,五人吹响了竹管,天神听到这美妙的乐声才醒过来。有一次五兄弟去深山,老父亲盼儿归来,就采集了五根竹管捆扎在一起,吹响后五兄弟听到,知道是老父亲在召唤,立即回到了父母身边。
葫芦神话是虚幻的,它表现了先人们美丽浪漫的才思;葫芦笙舞是实在的,它有滋有味的伴和着今人的多彩生活。思茅地区在进行《民舞集成》工作时,普查搜集到拉祜族葫芦笙舞136套,如果算上以葫芦笙伴奏的“跳歌”,则有400多套。这些套路有:挖地、撒种、炒菜、喝茶、哄娃娃、逗姑娘、箐鸡摆尾、喜鹊登窝、斑鸠捡谷子、黄鼠狼掏蜂蜜等,题材广泛,内容十分丰富。葫芦笙舞在民间生活中有许多功用:居住在巍山巍宝山的彝族群众,每年正月十四至十七日,都要去巡山殿土主庙朝觐自己的土主老爷南诏始祖细奴逻,相传十七日是细奴逻的生日,这天男女老少都相聚跳以葫芦笙伴奏的“打歌”。在滇中楚雄、双柏、姚安、大姚居住的彝族结婚时,要在用松枝搭建、松毛铺地的“青棚”边跳葫芦笙舞,人们称它为“青棚笙”。并要跳到天亮,婚姻才能美满。有的地方新郎、新娘还要接受老人从葫芦里倒出来的米和钱。巍山彝族人家老人去世,孝子要去跪请葫芦笙师傅来家主持葬礼。悼念仪式开始,先肃静地听一首葫芦笙曲,而后随葫芦笙师傅跳葫芦笙舞。居住在勐海的拉祜族人,每年“扩路麻”(春节)期间要跳三天的葫芦笙舞,初一首先跳“磕头舞”,表示对祖先的崇敬,然后再跳其它的套路。
葫芦笙舞等民间舞蹈有一种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每逢
文玩顾名思义就是在手把玩,适合在手中把玩的葫芦。手捻葫芦越小越好,手捻葫芦是一个稀有品种,8厘米以下称为手捻葫芦,玩的就是小巧玲珑,一般手捻葫芦高度在4-6厘米, 精品手捻葫芦为:3-5厘米。手捻葫芦即手把件的一种,即可以活动手指和手掌上的神经,肌肉。起到按摩穴位,达到健身养生的功效。手捻葫芦为植物的果实,手捻葫芦其自然造型之美吸引着很多朋友。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手里的手捻葫芦会变得润滑,光亮。手捻葫芦的古典美,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手里托着一枚天然艺术品般的文玩葫芦,会让很多人眼馋,那是时间和心情的保养结晶。故养生则养心,心情好自然身体好。手捻葫芦则是一个最好的载体。所以葫芦有“福禄”之意。寓意幸福的生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由于“葫芦”与“福禄”音同,它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古代吉祥图案中有不少关于葫芦的题材。
文玩葫芦葫芦盘玩也很讲究,各有其法,均为各自主见。盘玩手捻葫芦的乐趣,注重皮质与盘玩出的质量是否能出彩,手捻葫芦的皮质铁骨而色易显,耀眼金黄!盘玩手捻葫芦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其变色至后来的紫红,深枣红色.其实盘玩就是加速氧化.使其氧化程度高.才能使色更加赏心悦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