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一座祠堂里的家族历史与文化 郑素明 南原郑氏岩公股四房宗祠焕公祠,堂号“尚树堂”,建于十六世纪五十年代,即1550年左右,由从南原(今东至县葛公镇洪方村牌楼下)迁居柴谷(今东至县葛公镇永正村)的八十三世岩公四子、八十四世文焕公分居紫溪开始筹建,建房圩田,筑堤围堰,开山修路,拦河架桥,因早期创业的艰辛,致使其身体透支,英年早逝,于1522年6月卒于家邸,享年34岁。 文焕公娶贵池恭川(今石台县仙寓山镇源头村)四川布政使李崧祥妹妹李奇香为妻,生子三,分别为八十五世正取公、正儒公、正纠公,其中郑正纠为遗腹子,生于1522年9月,幼年随舅舅李崧祥生活,成年后返回家乡侍奉寡母,并得到舅舅李崧祥的大力资助,续建成焕公祠。 据《南原郑氏宗谱》记载:“正纠,焕公三子,字宗仁,号双溪。公未离胎,竟失所怡,子母相依,仃伶孤苦,克绍宗裘(比喻子孙能够继承祖业),能绳祖武(比喻能够继承祖先的功业),翼子二经(辅助子孙读科举考试的《礼仪》、《尚书》),筑室百堵(指以焕公祠为主的建筑群),传语云祁(祁门西乡画锦都祖居地),常念尔祖,有节孝令,传载文征。”非常清楚的记载了焕公祠由他建成。 又据《焕祠碑记》记载:“吾高祖文焕公先辈,立有公堂(即焕公祠),置有租石,冬蒸告庙,同敬献尔之欢;春祠谒坟,共致衣冠之盛,在昔莫廪于余为烈。”也非常清楚的记载了在文焕公、正纠公时期就已经有了宗祠进行祭祀。 而八十八世三俊公又娶李崧祥的五世孙女李厦为妻,而李厦母亲又是南原郑氏,郑三俊的姐姐也嫁给李于庭(字君扬,号图南),可谓是亲上加亲,世代叠姻。正如郑三俊在《李君景苏传》中所言:“予与秋浦之恭澹源头李氏叠姻也,素知其族颇多高人名士,惟予姊(姐)夫图南之堂叔,讳尚辙,号景苏,尊亲(敬称他人父母)其赋性(天性,品性)之端方(庄重正直的品格),自幼迥不犹人。” 因此,郑三俊归隐家乡后为焕公祠题写“尚树堂”匾额,书赠楹联四副,更加增添了焕公祠厚重的人文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