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890|回复: 0

有艾的地方,传染几率会更小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9 13:03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艾草【别名】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艾绒、萧茅。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逢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草挂在家门前“避邪”。

门前挂艾蒿,据说是为屈原招魂。实际上,艾有显著的驱疫、避邪、防病作用,是古人重视疾病预防、防患于未然,采取的季节性防疫措施。中医学中的“邪”,指的是大自然中的不正之气。挂艾“避邪”,就是预防疾病的寓意。

艾草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艾草,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

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艾草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艾草嫩芽及幼苗可作菜蔬食用。

据中医药典载,艾草【性味】苦辛,温。【归经】入脾、肝、肾经。

【功能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克;或入丸、散或捣汁。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注意:阴虚血热者慎用。
20200619_317247_1592542812720.jpg
20200619_317247_1592542812811.jpg
20200619_317247_1592542812888.jpg
20200619_317247_1592542812959.jpg
20200619_317247_1592542812983.jpg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5-25 07: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