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9790|回复: 0

【遇见贵池 · 古桥】溪藤满径穿花竹 而今凤去桥犹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飞凤桥
横跨于里山街道杨街村施村组村口小溪上,又名施家桥,系单孔石拱桥。桥长14米,高6.2米。桥中间两端青石上分别阴刻楷书"飞凤桥"三字。桥身布满植物茎藤。每字0.28米×0.30米,方向110度。该桥建造规整,气宇非凡。清乾隆四十一年施姓家族合建,系施姓居民先前进出的主要通道。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行摄里山,误入一道,前有一村落,问道旁老者,方知是杨街陈坑施村。
好一派田园风光。


村口有一单孔石拱桥,名作“飞凤桥”,桥身布满藤萝,一片破败荒凉景象,但气宇非凡。


据清《池州府志》记载,贵池石拱桥始建于宋,元末明初兴起,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多以单孔桥为主。单孔桥使用天然石料作为建筑材料,利用力学即通过水平推力将荷载产生的弯矩应力变成压应力的原理建造,拱形呈半圆、椭圆等多种。单孔石拱桥,多为人行桥,由桥台、拱券、桥面及护栏等构成,径跨长度几米至十几米不等,河床无墩,便于泄洪。石拱桥不仅便于就地取材,而且用料节省,应用广泛,结构坚固,造型优美。


飞凤桥南靠曹山,北临白俞河,东面王家山,西为白洋河,隔河相望杨街村,齐石公路从西过,乡村公路往北通。这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自然植被茂密,人居环境较佳。


飞凤桥,俗称施家桥,横跨于里山街道杨街村施村组村口小溪上。桥长14米,跨径5.4米,高6.2米,拱券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肩墙采用靴钉式砌置法。桥面两端用石条建有护坡,各有踏步7级,桥中间两侧青石上分别双勾阴刻楷书“飞凤桥”三字,每字30×30厘米,清晰可辨,桥上及周边杂草较多。该桥建设规整,建造精湛,规模恢宏。


此桥初建时为木质,实为施村水口桥,“阴阳二宅一大关锁也”“先是以木为之,然颇不耐久,又暴雨乍乘山洪迅急,或顿遭冲没,既多屡换之,烦且无巩护之益。”乾隆四十年(1775),施姓家族主事者有感于木桥屡毁屡修,要想达到无倾圮之患,必须改为石桥,遂倡议“捐费鸠工,易之以石,为一劳永逸计。”族人团结一致,积极响应,不数月即竣工,名之“飞凤桥”。村南有来龙山为飞凤形,加上施姓族人“愿以飞凤生长其中者,钟地之灵,为人之杰”,故名。


根据文献记载,修桥为首人为施云笃、施云青、施云壬、施光映、施显敬、施国梅、施云兴、施云泰、施显如、施显拔、施云香等11人,行善要留名,方能成为榜样,录此存档。


飞凤石桥建成后,遂成了施姓村民进出主要通道。乾隆四十一年(1776)秋月,应施敬敷之邀,举人吕大声撰飞凤桥记一篇,记中说:“山擅花山之号,水标藻水之称……当春光之明媚,际秋月之婵娟,登斯桥也,俯视清流环瞻佳胜,携壶小酌即景成诗,与二三知己倡和其间,乐固有不可胜言者。又况担簦贸易不绝行踪,席清荫而憩息,忘厉揭之艰难,亦适有阴受其惠而不自知者乎?则虽为水口计,而未尝无利济功也。”


244年前,在春光明媚之际或秋季圆月之时,三两知己相约,缓缓登桥,俯视溪流澄碧,环瞻山林佳胜,携壶小酌即景吟咏:“百尺高桥接远墟,川流水口有亨衢。岂无司马曾题柱,亦有张良得授书。落日交飞岩屋燕,春雷共放石潭鱼。溪藤满径穿花竹,多少文章上石渠。”


“石桥飞驾凤形隈,浪涌波翻渡去来。一柱留题谁有志,高车四驷着鞭回”(清·施显猷)。古人真是名副其实的诗意生活,无比快哉。


斗转星移,244年后的今天,飞凤桥面高低不平,布满植物,石缝中生长出狗尾巴草在秋风中摇曳。桥两侧没有护栏。桥孔呈圆形状,砌入其间的石块分布均匀,一块块地并排着。岁月悠悠,古桥受尽了风雨的侵袭,石头斑驳点点,古意盎然。桥下涓涓细流,把它高高地托了起来,更显它的高大。桥两端是田畴,那些蔓延滋生的野草也将它包围起来,它就静静地卧在那,任凭一切风霜酷寒的洗礼。


桐城方幹曾作《飞凤桥》七绝:“故老遗传话半忘,啣书飞凤驻桥梁。而今凤去桥犹存,依旧寒流枕夕阳。”凝视眼前的飞凤桥,绕藤悬葛,绿意葳蕤,苍劲悠远,好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透过古桥,远观施村,古桥、溪流与村落,如同画中意境。


数年前,入村道路改道,建了水泥便桥,村民不再以此桥为进出通道,桥就成了一座没有了实际用途的桥,但它曾经为人们而存在,它也有过辉煌,有过人们踩踏它的记忆,它是属于忠厚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历史悠久的古桥,名正言顺实至名归。身为当代人,我们深切知道,保护古桥任重道远。

END

摄 影:饶 颐 / 视觉中国
声 明:文图系版权作品 侵权必究


◉【遇见贵池 · 古建筑】探访清溪塔
◉【遇见贵池 · 古手工】茅坦酥糖 唇齿留香
◉【遇见贵池 · 古树】树影之下
◉【遇见贵池 · 古村落】东晋第一家——石门高
◉【遇见贵池 · 古桥】清溪河上兴济桥
◉【遇见贵池 · 古建筑】百牙山上百牙塔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2-25 02: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