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杏花村古井 位于贵池城西黄公酒垆院内,明《南畿志》作“黄公广润泉”。凿于唐代,青砖砌壁,深5米,井径0.8米。井圈圆形,阴刻楷书“黄公广润泉”五字。井水清澈、甘甜。唐诗人杜牧于会昌年间(844-846)任池州刺史,写下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使杏花村饮誉天下,历代池州知府建亭、立坊、筑斋,后毁于兵火,仅存此井,是杏花村尚存最古老遗迹之一。现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余年前牧童遥指的杏花村,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旅游景区。岁月递嬗,沧桑巨变,古村已物是人非,幸有清康熙年间邑人郎遂编撰《杏花村志》的留存,让我们可以穿越时光,循文字重温当年的景象。
大唐会昌年间(844-846),刺史杜牧行春遇雨,写下那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它以通俗自然的语言,优美含蓄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春游遇雨、思饮消愁的羁旅情怀。村以诗传,诗亦以村传,使杏花村名闻遐迩,千古留芳。
诗中所提的杏花村即在贵池城秀山门外,依城近衢,靠山濒河。村旁有古井,为杏花村酿酒之泉,并有黄公酒垆。后人称此井为黄公井或杏花村古井。 夏日午后,步入在黄公酒垆后院“黄公广润泉”仿古建筑内,一口古井将我的目光一下追溯到晚唐。
根据古人诗文记载,杏花村古时有“杏帘在望”“诗酒共幽”的妙境。相传唐会昌年间,杏花村里和谐兴旺,酒店如市,黄公酒垆生意最好。酒垆主人自家院内有一口水井,人称“黄公井”。此井青砖砌壁,水似甘泉。黄公酒垆即用此水酿酒,醇厚可口,时人无不争饮。酒垆坐落在古井之旁,竹篱柴扉,迎湖而起,乌桕树梢,酒旗高挑,猎猎生风,令人未饮先醉。清代诗人柯日乾《黄公酒垆》诗曰:何处觅黄公?青帘远近同。门前乌桕树,犹作杏花风。
时任池州刺史的杜牧,清明日漫步西郊杏花村,饮酒于此,便在黄公酒垆酒酣兴至后作《清明》绝句。此后黄公酒垆声名远播,慕名来杏花村者必觅黄公酒垆。后人在黄公酒垆古井旁,还特地圈围栅栏,刻写“黄公清泉”、“黄公广润玉泉”、“杜刺史行春处”等碑文,以示纪念。 明嘉靖《池州府志》:杏花村,在城西里许……旧有黄公酒垆,后废。余井圈在民田内,上刻“黄公广润泉”字,嘉靖间同知张邦教访置教场前,立亭表之,联云:胜地已无沽酒肆,荒村忽有惜花人。《池阳名胜类编》:黄公酒垆,在杏花村,相传香泉似酒,汲之不竭,今演武场前有古井酒垆遗址,所存井阑有旧篆,今已泐,明大尹李岐阳题“杜刺史行春处”六字。
明《南畿志》:(杏花村)有古石井,阴刻“黄公广润玉泉”六字。清乾隆《池州府志》:杏花村,在府城秀山门外里许,有古井阑刻“黄公清泉”四字,明天启间顾太守元镜作杏花亭于其地。 清代诗人李旸《客中有怀黄公酒垆》有“每忆村醪神辄往,若逢寒食兴尤赊”之句。可见杏花村黄公酒垆的确盛产美酒。黄公何许人?清人沈思伦《黄公酒垆》诗云:“名字何无姓是公,垆头犹指井泉中。汲通如饮游人醉,不用悬帘早飏风。”黄公名字、事迹,从无考证。
自杜牧题清明诗后,村遂以杏花名,即成千古名村。亭台楼榭,茅屋酒帘,十里杏花,灿若红霞。成为仕宦文人,赏花沽酒卧游之地,后人并在此建杜公祠。宋人曹天祐有诗“久有看春约,今才出郭行。杏花飞作雨,烟笛远闻声。旧迹寻何处,东风暖忽生。酒垆仍得醉,倚待月华明。”明沈昌作《杏花村》诗:“杏花枝上著春风,十里烟村一色红,欲问当年沽酒处,竹篱西去小桥东。”
据古代池州府志、县志记载,凡来池州做知府和来贵池做县令的,对杏花村和黄公井都进行维修、保护。明天启年间,杏花村已渐荒废,池州太守顾元镜又作坊建亭,且有诗“红杏添春色,黄垆忆昔时。”至清代之初,杏花村“所谓亭阁台榭、茅屋酒帘,已邈乎其不可得矣。士君子履其地,见荒烟蔓草,禾黍荆棘,低徊留之,不能去云。”太守李暲知池州,“公余尝流连其地,望古兴怀。于是刈秽草,伐恶木,规其旧址,建亭种树。筑舫斋,立门錀,缭之以垣。刻前贤及今人诗赋于其上,凿池而引流。其黄公之井,则勒碑于墙以外。凡左右之棱峭,高下之参差,莫不回环献技以成此村之盛。”(清人蒋韶《杏花村记》)
康熙十四年贵池县令周疆又“建坊、种树、筑亭,次第以复。”并作《募杏花村种杏树教》:“言瞻古陌绿遍桑麻,一望新畴翠弥菽麦,拟创韵事点缀太平,广募士民董率种植。”“务期旬日之间齐列千章之盛,庶几长堤十里烂若红霞,平野三春粉如绛雾,玉壶人醉都去吟诗,金勒马嘶争来问酒。”以图恢复十里杏花、烂若红霞的盛景。
清康熙十三年,20岁的杏花村人郎遂(1654—1739)出于对杏花村的热爱,历经十一年艰辛编纂了《杏花村志》十二卷,乾隆年间作为全国唯一村志收入《钦定四库全书总目》。郎遂,作为一位杰出的地方志著作家,在书中详细记录了杏花村的历史、名胜、建置、古迹、人物、诗文等。
杏花村自唐以降,海内闻名,几经兴废,至抗日战争期间,仍有杜公祠,后毁于兵火,唯井尚存,仍保持“井水清冽,香泉似酒”的特色。此井青砖砌壁,两层井台,第一层井台六边形,第二层距井口深52厘米,圆形,麻石质;井圈圆形,井圈上阴刻楷书“黄公广润泉”五字,井深约5米,今井阑为后人所砌。杏花村古井是杏花村尚存最古老遗迹,也是杏花村文化主要的标志,1989年5月该井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口古井见证了一个古村,一个古村延续着千年的文明。漫步在氤氲着花儿清香的石板道上,依旧能感受到诗的芬芳,酒的醇香在悠悠岁月里绵延,在这“流淌着诗”的秋浦河畔,杏花村古井已经穿越千年时光。
END
摄 影:饶 颐 / 视觉中国 声 明:文图视频系版权作品 侵权必究
◉【遇见贵池 · 古手工】西山焦枣 形如玛瑙 ◉【遇见贵池 · 古树】恣意的碧山老枫杨 ◉【遇见贵池 · 古村落】渚湖古村的歌声 ◉【遇见贵池 · 古建筑】探访清溪塔 ◉【遇见贵池 · 古桥】溪藤满径穿花竹 而今凤去桥犹存 ◉【遇见贵池 · 古手工】茅坦酥糖 唇齿留香 ◉【遇见贵池 · 古树】树影之下 ◉【遇见贵池 · 古村落】东晋第一家——石门高 ◉【遇见贵池 · 古桥】清溪河上兴济桥 ◉【遇见贵池 · 古建筑】百牙山上百牙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