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徐佩元大师再上九华山(上)
国画大师——北京李可染艺术研究会会长徐佩元先生艺术造诣名享中外,是牛津艺术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也是著名禅师,是佛门泰斗上梦下参长老的授信皈依弟子(法名隆弘),2016年,就二度参拜过九华山,原会长慧深和肉身殿方丈上聖下富大和尚,祗園寺上道下源住持,上禪堂上果下卓禪師,拜經臺上果下慎住持,化城寺上常下敏住持等。
2021年5月2日,应邀参访原 九华山佛学院院长甘露寺住持臧学法师。因为堵车,又因为节日限行,只有先到二圣“双顶佛像”向我表弟求助,他开车送我们上山,直到中午才到达甘露寺。臧学法师早早就在等候,他是个高僧,也是一个书法家和作家。两位大师一定是相见恨晚有很多共同语言,在一棵大树下的石凳上聊得很愉快。法师又请他的助理陪同我们到藏书楼挑选了许多好书赠送,我则再次取了五本《转眼看世间》。每次来都要取几本,放在我图书室中,也总交待:此书如喜欢可以带走。
2003年清明后,我还是(中国科协)大众科技报记者时,心血来潮想写一与佛教有关的文章,曾在九华佛学院所在的甘露寺住过3天。当时臧学外出了,我和他母亲还有一只肥嘟嘟的花猫同住一室。教导主任是合肥人,佛学道行很深一龚大红袈裟年轻帅气。我了解到,藏学1969年生于湖北的一个乡村,因母亲出家,初中就缀学来九华山找娘,娘不肯回家,自己也留下了。在灵秀九华,和出家一起,经书诗文书画什么都想学。1990年正式剃度出家,考入九华山佛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以后随九华山方丈德大和尚出访新加坡,又随仁德大和尚出访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 《愿我来世身如琉璃》、《转眼看世间》中。质朴的语言,字里行间尽显其人格魅力具有松风水月之清华、仙露明珠之朗润。
记得当时我在九华山几个寺院前后住了一个多星期,回北京后写了一万多字“莲花深处是故乡”,因佛味太重总编让撤版,几经修改删减,几个月后才在农村周刊的副刊上发了四千多字。
我不懂佛也没学佛,从不敢与高僧谈佛,也不曾有过分文的供养,但不影响我对他的敬仰,他也一定是记住了我吴红雅的名字。我有许多对佛教有造诣或是有兴趣的朋友,每每打他的手机约见,从来不曾拒绝。
师父陪同参观了整个寺院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并详尽介绍。这是一所清末建筑,全国重点寺庙,九华山古“四大丛林”之一。九华山佛学院原来就设于此处,现在仍然有课堂在此。整个寺院山水环绕,茂林修竹,遮天蔽日。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国师奉旨到九华山进香,行至此地,见风景奇秀,乃说:“此处筑兰若,必代有高僧”。据说寺院建造动工时,满山林木翠竹尽挂甘露,佛经以“甘露”为诸天不死之药,食者命长身安,力大体光;又以“甘露法门”譬喻为“最上之法”,因取名甘露寺。寺内有三个天井、上百个外窗,屋面为硬山两落水或四落水,而大殿为歇山顶。全寺殿宇宽宏,楼阁整齐,背倚青山,前有流水,极富诗情画意。
下午,我们去大愿文化园参观九十九米大佛像,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佛教造像之一。地藏菩萨为比丘相,右手持锡杖,左手持摩尼宝珠。面向西北方,端庄慈祥,以示“昭示众生,国泰民安”。母亲娘家在九华山下,每年我们清明都要来九华,我们耳闻目睹了大佛像从酝酿到选址到奠基开工到施工到落成的全部过程。2017年母亲仙逝就安葬在离大佛像身后东方相距大约一公里多。大佛像离停车场要步行很长的路,我就将车从邻近的九华山佛学院开进去从后门出来,直接就到了佛像脚下,可惜是背面。文化园有一个后门,大概是供后勤环卫及领导出入的。我们徐大师刚到大铁门边,就有一出家人(应该是领导吧)正要进入,转身看见大师气宇非凡,来历不俗,遂颔首致意以示尊重,而大师及时送上名片,自我介绍是上梦下参长老弟子,这出家人立即就双手合十请大师一行进去参观,可见上梦下参影响之大。嘿这可走捷径了。
我没进去,在门外看车等候——这贴条子开罚单的城管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