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52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8-1-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楼主 |
发表于 2021-5-31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且看安庆人的百度词条:皖江
“皖江”一词的出现,至明末且仅指安庆,如李先芳和桐城方氏女皆有皖江的诗词;至康熙八年,徐釚因多作皖江之诗被友人作序称为‘皖江知己’。也仅是作序者自称“皖江人”。
皖江地区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指长江流域安徽沿江地区,覆盖地域涉及现行行政区划的5市。即: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
九十年代指?九十年代以前的历史?都不要了?
皖江文化,在文献记载中直到唐代皆为孤寒之地,但随南北强弱逆转,长江转运的兴起,逐渐走向冲繁,特别是江南沿江大道从东向西的转移成……
南宋初年,设池州路,明隆庆年间设徽宁池太兵备,为安徽之雏形,首次领江北安庆。(帖主注:这个安吹们是假装看不见的。)
继续看:
皖江自元末以来,因为战争的缘故,移民对皖江开发具有首要地位。皖江地区主要是移民地区,世居皖江地区最早的也只是唐、宋时期。
皖江人的先祖多来自徽州和江西鄱阳,多数是元、明时期迁来。移民地区的显著特点是接受新生事物较快,因此,皖江人的思想观念比较解放,常常得风气之先。八百里皖江,哺育善于创新的人文传统。
《宋史地理志》云:扬州人“人性轻扬,善商贾”、浙江人“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善进取,图急利”、徽人“人性沉稳,善商贾”(“沉稳”是儒家文化的积淀)。 皖江文化自先秦以降,从未中断,源远而流长。皖江文化涌现出大量文化世家,有的绵延数代,名人辈出。由于移民和交通的便利,皖江文化开放程度高、创新意识浓、文化辐射力强,在许多方面使部分文化内容从区域文化范围上升到主流文化圈。14世纪,成千上万的新移民拥挤于古南岳(天柱山)下,面对浩淼的长江彭蠡泽,围江造堤,兴水利,筑良田,造房舍,建圣殿---朱子祠,履朱学,睦土著,而信任,而通婚。十七世纪,桐城派朱书云:“吾安庆,古皖国也……神明之奥区,人物之渊薮也。
然元以后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强半徙自江西、浙江,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土著才十一二耳。”民众的性格气质决定了城市特性和文化特征。
徽州文化是新安江上源的山区文化,淮河文化是淮河流域的平原文化,皖江文化则是有山有水的文化。文化品格上各有不同,徽州文化,山凝重厚实,遗存多积淀厚;皖江文化,水飘逸空灵,感染强唤性强,文学艺术卓著。
既曰 “皖江”一词的出现,至明末且仅指安庆,又何来皖江文化自先秦以降,从未中断,源远而流长。
前后自我矛盾,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