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孔贞运家族为东至人文历史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素明 孔贞运家族为家乡东至县的人文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史料记载分别为捐田捐地新修县科举考试院,以振尧舜儒学文脉;重建梅山寺,以弘家乡佛教文化;题额“星聚庵”,以励故里贤达之士;创建夫子岩,以图名流雅集盛会;构筑抗清城堡老山城,以保一方百姓安康。古往今来,地皆因人而扬名远播,名皆因文而流芳千古。 (周馥裔孙、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周胜良先生惠赠的周馥诗文资料) 民国五年(1916年)晚清两江总督、陆军部尚书、一品大臣周馥回乡祭祖,写下《回建德上冢》诗文:“路远三千里,身衰八十年。迎车皆后辈,衣锦愧先贤(我乡先达如孔文忠贞运、郑吏部三俊皆于明社未覆时告归,或谓山川气运使然)。望陇心先怯,辞茔泪更悬。再来恐无日,凄切暮云边。”用“衣锦愧先贤”缅怀孔贞运、郑三俊两位衣锦还乡的先贤,并以此自勉,以报桑梓。至今,当地百姓仍然对“孔阁老、郑天官”这两个历史文物津津乐道,对其家族善行义举推崇备至,并以此激励子孙后代,引导社会风气,文人雅士亦矢志溯古追风。 (收藏在《胡氏印存》中的孔贞运印信,孔贞运,字开仲) 一、新修县科举考试院 旧试院:在东街,明洪武初年(1368年)知县夏霖建,后圮(倒塌)。国朝(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县宁鳌即其址改建储备仓,今作漕仓。 新试院:在县署东偏山麓下,旧系孔相国(孔贞运)花园屋地,内有云石,出属于檀(步头檀氏,与孔氏为姻亲),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合邑付价银三百四十两,与步头檀春龄之子比庆等置为试院,其价内檀(檀比庆)输银一百四十两凑造考棚。又相国裔孙传锡(孔贞运六世孙孔传锡)等输花园前田改塘一口,计弓(古代计量单位,五尺为一弓,即一步)四亩零,衙墙东边田一号,计弓一亩一分,今成塘。东边小塘一口,计弓三分。又合邑将徽商程仁发,名知柔,原捐东街二栅司训署旧屋十一间,与试院前角汪廷弼住屋对易,以汪屋并入试院。乾隆六十年(1795年)合邑捐修试院门首、桥、路,桥高三尺,路宽八尺,长五十丈。道光元年(1821年)建头门并修屋。 二、重建梅山寺 据《建德县志》记载,梅山寺在东至县西十里,即古崇明院,宋(宋代)建。明(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僧显光重建。 (一)题写重建梅山寺宝殿序 建德自尧城渡而西有梅山,山有故寺为志南禅师住锡处,即今古梅庵,显光上人所构修习地也。 志南,号海庵,宋淳熙间(公元1165—1189年)名甚著,一时名流多与之游,缭山并溪,题咏几遍。朱晦翁(朱熹)过访,曾作“普门岭”三大字镌之石,书法超绝,见者知宝。盖有海庵而梅山之名重,有晦翁而海庵之名愈重,有晦翁、海庵而梅山寺即在藜莠(野草)瓦砾之余而其名尤重。 显光慧心密行,为一方所尊信,从庐山来,爱其林木邃幽,紫翠重复,遂毅然欲重兴之,锸伐方新。予适往晤,佛殿才屹立二三柱,其上未瓦,其下未甃(墙砖),其旁未垣,计所费尚无算,计垂成尚无时,抚往道古,相与恻然。 余因作一转语曰梅山之兴废几不可考矣,然晦翁过访海庵一段佳话,迄今父老儿童犹能诵说。梅山之兴,其在乎兹,何也?人有不知海庵,未有不知晦翁;重晦翁,未有不重海庵。晦翁所交之胜友与晦翁所经之胜地,文教未衰,佛性各具,发慈悲心,作圣贤想,是役也。晦翁之灵,实式临之,不宁惟是(不只是这样。形容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因素)。海庵之现神通,西方如来之作证盟(佛教语。谓佛教徒传法)也。 遂书数语,授显光走四方,愿诸君子共朂(勉励)成之。 (二)撰写显光上人传 显光上人者,江西南昌人,法号如祥,落发于金陵碧峰寺,后入匡庐,遍参(为禅僧求悟过程之重要历炼)耆宿(德高望重者),面壁十余年,机锋(佛教禅宗用语。指问答迅捷锐利、不落迹象、含意深刻的语句)颖脱,善认名理,以故士大夫与之游者,闻其一言,輙(辄)为开发,至流连不欲去。余与郑大司农玄岳(户部尚书郑三俊)甚重之,延(引进,请)为梅山寺上座(受尊敬的住持)。 梅山寺离邑城五里许,林壑幽邃,往为智南禅师住锡地(指僧人居留的地方),朱晦翁先生(朱熹)履迹之所经也。显光补落伽之道场(佛教术语,又称为补陀落伽山,观世音菩萨所住的宫殿就在这座山上),修多罗之妙典(出自宋朝陆游《法云寺建观音藏殿疏》:“补落伽之道场,蓁芜已久;修多罗之妙典,函匭仅存。”),一时璋璖璎珞(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由世间众宝所成,寓意为“无量光明”)不胫而至,普门为之重光。 年七十余,忽一日入城谒余而别曰:“吾将归矣,愿为埋我梅山之右。”遂辞去。使儿车往视之,据床危坐,未曾着枕,粒米不入,饮水几一月余,相见欷歔,犹能作佛号喃喃声,手口相绩,奄然坐化,人益为惊异之,时辛未年(1631年)五月三日也。 旹(时间)崇祯乙亥年(1635年)孟秋,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邑人孔贞运题。 儒友孔尚蒙、尚萃施塔。 徒寂晓、孙照砌勒石。 (三)题《梅山寺和韵》 梅山寺和韵 孔贞运 灯灯原自续,无树亦无枝。 桑海几经变,梅山到此时。 桥头传古木,石上谱残诗。 为探寻梅句,悠然有所思。 (孔贞运题写的《梅山寺和韵》) 三、创建夫子岩 据《建德县志》记载,水帘岩在县南七里,飞瀑如帘,孔贞运于岩前建亭,额曰:“逝者如斯”。或作夫子岩,因为隐者读书其中,故名。乾隆戊子(1768年)知县叶枟重修,构画舫其上。 (一)明朝探花讲蒋超题《祝三陟孔世叔五衮(孔尚萃50岁)双寿序》 及文忠公(孔贞运)俞告南旋,偕先生(孔尚萃)过齐鲁之区,父子相唱和,归来于邑南之夫子岩(东至县南部滴水岩)构屋数椽(古代房屋间数的代称),延见(引见)方外士(不涉尘世或不拘世俗礼法的人,多指僧、道、隐者)时而写,小舆(小轿子)、驾扁舟与二三亲友欢然道故(非常高兴的谈说往事),先生同伯氏圣初(孔尚蒙)不斯须去左右(片刻不离),旦暮(早晚)躬自上食(献食),丝竹之音与山水竞奏,以博文忠公解颜一笑,至今文忠公《敬事草》、《行余草》行于世,皆先生手自较集,先生之孝友可见者累如此。 (二)清朝阁学卫周祚题《祝三陟孔世兄六衮(孔尚萃60岁)双寿序》 及戊寅(1638年)致政归,老师(孔贞运)每忧劳国事,而世兄戏彩(指孝养长辈之典)于前以博解颐(开颜欢笑)。且于邑南之夫子岩构精舍(儒家讲学的学社,后来也指出家人修炼的场所,现在多指都市人修身养性、追求人生真谛而求学的地方),晏集(宴集,宴饮集会)宾朋,俾得优游绿野,是则三陟之笃于孝也。 (三)夫子岩雅集赋诗 1、明朝江桓题《宿仲尼岩》:十载遐征(远行)杖孤策,去向三茅开旧宅。白鹤桥高接绛岩,千里凭虚整归翩。故里松楸长几园,莫辞频响东山屐。泉声笑语主人归,山岳悬壑争欢逆。夜半涛泷(急流大波)撼客床,特遣飞觥相激射。泉声渐壮人语微,唧唧对床谈在昔。奇章辇石竞文饶,谁向荆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理陈迹。置屋悬崖恁他牢,此是君家旧泉石。山灵相劝赋《归来》,莫定移文嘲久客。 2、孔尚萃题《宿仲尼岩次韵》:荣荣世路无中策,厮养王公皆梦宅。谁能控鹤一翱翔,浴雨排风弄双翩。忆此崇岩名特崇,先人着尽苍苔屐。荆榛(丛生灌木)手剪构飞亭,跨岭崎岩三百尺。骚吟梵唱合溪声,梦寐从之成莫逆。与君把酒凌苍烟,瀑布依然流日夕。鸟语兴亡当鼓吹,树藏甲子迷畴昔(从前)。花源径路属谁家,霜爪霜田剩鸿迹。我来寻旧入幽楼,白云空拥松间石。我去三茅咫尺间,定有烟霞待逋客(避世隐居的人)。 3、孔尚萃题《水帘岩》:峰峻疑无路,飞空匹练悬。攀萝随鸟迹,倚树看猿眠。凿石开禾亩,招云护麦川。濛濛太古色,鸡犬意俱仙。 4、孔尚萃题《宿夫子岩听泉》:离尘此暂息,好友共舒卷。山落四时雨,枕分半夜禅。千岩同入定(禅定。僧人修行的一种方法,端坐闭眼,心神专注),一磬绕诸天。乍宿还愁去,高吟尝在川。 5、江桐题《夫子岩》:两渡桥东索杖扶,胜游怀孔(孔贞运)亦怀朱(朱熹)。青山漫道能同鲁,白练遥瞻果似吴。万斛珠玑(珠宝)曾咳唾,一泓荇藻(野菜)佐庖厨。石梁漱玉声蹚踏,丝竹犹疑壁上呼。 6、江桓题《夫子岩瀑布》:来听泉声一醉眠,客心闲似万山泉。潺潺终夜忙何事,去与人家灌稻田。 7、江益灿题《夫子岩》:秀削芙蓉瞰远村,千寻彼岸顿开门。平飞瀑练晴还露,横系烟帷午亦屯(聚集)。天助檐牙将石吐,僧归洞口带云吞。东山蜡屐(涂蜡的木屐,借指隐居之士)声常韵,空谷麂踪好并论。 8、刘大章题《夫子岩瀑布》:凿石何人百丈巅,遥从碧落引流泉。浪翻白练山俱响,苔锁丹文壁尚悬。别墅闲供高士屐,幽岩宽剩老僧椽。到来尘味都消尽,何必庐峰(庐山五老峰)袅紫烟。 9、徐紫芝题《游滴水岩》:建德隐千峰,搜探劳屐齿。唯有滴水岩,生平未没趾。永怀泉壑幽,结朝约知己。联袂出城南,行将逾十里。问途过板桥,谷子逢樵子。指向山之阿,白云红树里。岭峻苦跻攀,足疲思徙倚。小憩蹬道旁,去天刚尺咫。寒花石罅(裂缝)开,幽鸟萝径起。振衣一登亭,琅琅闻梵旨。僧老傲烟霞,迎客无倒屐。坐来山楼空,长啸忘彼此。巡簷(来往于檐前)敞虚襟,鸣钟悟静理。落叶扶飞涛,危崖泻流水。悬泉白练垂,奔溜玉龙徙。晴雨络珠帘,阴风飙素绮。霏屑翠沾裳,滴沥清入耳。对之拓心胸,庐山瀑相似。揽胜陟层巅,寻流穷源妥。遄归带夕阳,回首暮烟紫。 10、李和龄题《同游滴水岩》(四之一):独障东南半壁天,断虹千尺像飞泉。清怀卞玉山停峙,文许江花峡倒悬。有路可通冈绝顶,无峰不到席中边。普门雅接龙门望,逝者如斯宝体研(指孔贞运题“逝者如斯”的书法)。 11、僧释自彦题《水帘岩瀑布》(即限五字为韵): (一) 结伴探幽奇,循行七八里。 扳萝陟遥巅,倚石看山水。 (二) 登临爽气添,日影映珠帘。 石湿苔花长,林深习性恬。 (三) 悬岩藏古屋,老衲依云宿。 即可避冬温,尤堪消夏焰。 (四) 鼓舞上层岚,高峰望远帆。 翠滴半空雨,飞洒湿单衫。 (五) 客指下方路,碧烟横古渡。 野艇逐溪流,分手天已暮。 12、徐祖璋题《和李省吾明府同年游滴水岩原韵》:最僻山城境,斯崖景绝殊。双条悬瀑布,十斛泻明珠。远讶通瑶岛(传说中的仙岛),清宜贮玉壶。携来尝目注,意味世应无。 四、题额星聚庵 据《建德县志》记载,星聚庵在东至县东六十里下西岭巅,姚、黄二姓共建。 孔贞运序曰:“予告旋里,抠衣(拜访)舅氏,一时诸文学彬彬,名流朝夕倾倒,不减平原十日之欢(典故名,表示朋友暂住欢宴),别去依依,送余岭头,犹把酒临风也。环瞩山川胜概,预期科甲先声,今日此会当必有太史占星聚者。适庵初成,僧体空、月空出纸索题,遂以此名之。”孔贞运科举高中榜眼后,告归故里,去葛源(葛公镇葛源村)拜见舅舅,恰逢一新建庵庙初成,受邀题写“星聚庵”,寓意故里科甲联袂,人才辈出,用以激励家乡贤达之士。 五、构筑抗清城堡老山城 据孔尚萃撰写的《明尚宝司司丞先兄圣初行状》记载,其家乡东至县葛公镇梅树村的老山城是孔贞运家族为抵御清军叛贼而构筑的城堡,用以自卫,以保一方百姓安康,免遭贼寇践踏,今遗址尚存。 癸未(1643年)春,左(左良玉)兵跋扈,沿江一带焚劫(焚烧抢掠)殆尽,不肖(孔尚萃,孔贞运次子)奉邑大夫命登埤(有孔的城墙)捍御,先兄(孔尚蒙,孔贞运长子)奉先考趋避山中,于隘口设栅具械,率二、三苍头(军队)防守严毖,时左兵驻师侯旨,悍卒蜂拥收掳(抢掠)山谷,渐迫敝居,先父时有足恙(病),艰于步履,先兄于栅外率家人跪达曰:“山中恃险,贼必不能闯入,万一多寡不敌,大人国之元老,正襟危坐以大义呵责,彼不敢犯,儿断不离左右,大人毋虑也。”后竟以守御之严,望风遁去。先兄居山口,偶有为鸡黍之供者,适饥甚食将下咽,忽吐而饮泣曰:“变生不测,我父避乱深山未尝此味者三日矣,某何敢,与同坐皆为废箸(临到吃饭却放下筷子吃不下)。”夏秋,左帅还师,先兄知饱飏(欲望得到满足即扬长而去)之性终必为变,一意为补牢蓄艾之计,怂恿族中诸伯、叔、昆、仲各竭力解槖(解囊),招募徤儿(英勇善战的青壮年),修治器械,请之两台筑堡以自卫,时怡堂者(住在安适堂屋里的人)皆嗤为多事,先兄不与辩,惟鳃鳃(恐惧貌)以联络乡党为保护计。 迨乙酉(1645年)春,左兵果叛,攻城掠邑,流血成渠,较癸未(1643年)更盛,而敝乡一带安于覆孟,绅士孝廉咸皆借栖堡中,人始服先兄先见之明,绸缪(事前准备)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