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84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7-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听《禅意生活》第三集,发现“说”远比散文散漫,可以自由甚至无边际地说前人记载的故事。但前提是脑中装的故事要多,记忆力好,口语表达能力棒,随时自由发挥地谈古论今。
在这一集里,郦波老师以“出家”为话题,引出“孝”的主题。说有一人欲寻“佛”,却被告知,它日若有人甘心光足为你开门,则此人便是你的佛。结果,这一位苦苦寻觅,敲了一年的化缘之门,也没见着光脚人。无奈,他只好败兴回家。及到已黑夜,他母亲急急为他打开家门。此时他才望见一双光足就在眼前在家里,所谓“佛”者,就是他的母亲。
听到这里,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则小故事,说一人与妈妈吵了架就离家出走,在又累又饿之后被卖馄饨的人可怜,没收她钱。为此,她千恩万谢卖馄饨的。可是人家馄饨的说,我下一碗给了你,你这么谢我。那你妈妈做过多少回相同的事情。她一听,掉头回了家。
两者异曲同工。这可能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决窍吧。
郦波老师说了,孝不是愚孝,而是顺父母的心愿,尽最大原则去满足。据末尾所说,我猜下一讲肯定说要满足父母的精神所需。不知会不会说那个谁穿着蝶衣和趴在地上作小儿状逗父母开心之事。关于这个典故,我是在《红楼梦》上看到的,我忘了形容和包涵这件事的词语了。
可是,在听到释加尼佛在完成对父母的孝道后——生个儿子以继承王位。矛盾感倏地浮在脑海中,他释加尼佛是个自私鬼,普渡众生,孝道于父母,却是建立在对妻子的抛弃的基础上的。原来,矛盾的世界无处不在。
听第三集,我受益非浅,知道了“家”字的造字会意;知道了“七月十五”的来历,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