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7267|回复: 1

「史话中国」安徽合肥:走进千年吴山,寻找“吴王遗踪”,拜祭先祖一代霸主杨行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2 20:23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吴武帝杨行密(852年~905年),庐州合肥(今安徽省长丰县)人 。庐州刺史,唐末节度使,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基人,十国第一人、吴国开创者,史称南吴太祖。东汉名臣四知先生杨震24世孙,隋朝开国皇帝杨坚11世孙。
吴王庙座落在合肥城北35公里的吴山镇东侧。因这里安葬着唐末一代枭雄吴王杨行密,以及后人为祭祀他而建的庙宇,故得名。此行吴王墓,并非游玩,而是受四知堂杨氏同宗族,专程来拜祭先祖杨行密。

因此地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庙,当地人称之为“吴王庙”。庙前有一座千年吴王墓,号墓为山,称之曰“吴山”。其女儿百花公主为护陵守孝,在墓北建大圣庵。故后人以吴国为号,吴王之墓为山,公主庵为庙,起地名为吴山庙,吴山镇一名即来源于此。现存庙宇砖墙瓦屋,雕梁画栋,塑像碑刻,庄严肃穆。上庙敬香的人们纷至沓来,连年不绝。庙侧有吴王墓和子杨溥及百花公主坟,毫无雕凿修饰之状,足见吴王生前之清贫淡泊。游览吴山庙这一人文景观,凭吊先人,发古之幽思,悠悠遐想,陶冶情操。
20220812200920front2_0_306077_FrGgxW-n3ZMBRbX6ccdFifL-jrvG.jpg

一代霸主杨行密,征战26年雄踞江南,年轻时即怒视朝廷腐败,怜悯民不聊生,二十几岁便揭竿而起,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由于“宽仁雅信,善取人心”,纵横驰骋,屡战告捷;建立吴国后又施行一系列优抚百姓的政策,因此深受四方拥戴和敬仰。

江南遗话:南唐灭南吴。从第二代开始,南吴的政权就不在姓杨的手里了,权臣徐温养子李昪篡权,灭南吴建立南唐,南吴杨氏子孙都被其子李璟杀绝。但南唐在经历了三代君主,到了李璟的儿子李煜时,只知道填词不懂一点治国之道,没多久南唐即被北宋所灭。而南唐灭亡,距离杨氏子孙被屠不过19年的时间。


「举家内迁」没落的传奇家族,不平凡的家族坎坷命运

隐藏身份千年,皆以为南吴杨氏被屠族,殊不知其中一支藏匿在了徽州深山之中,为杨行密长子伯廷之次子、杨行密之孙,即徽州休宁芳溪杨氏始迁祖杨受,谱名隆受。成就了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子孙兴旺名门书香。没落的传奇家族,不平凡的家族坎坷命运。千年来因战乱四处躲避,举家内迁,从庐州隐藏到徽州,从徽州又躲到池州,池州又来到庐州,寻寻觅觅我又回到了故里。



徽州休宁县有两个村名“板桥”,一为上溪口之板桥村,另一为渭桥乡板桥村。渭桥乡辖板桥村古名“芳溪”,又称“杨板桥”。本文说的是“芳溪”杨板桥。
  “杨板桥”之杨氏,属“四知堂”杨氏,始迁祖于北宋初年从京城长安迁来,世代从政经商,生息蕃衍至今已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板桥杨氏涵养出许多贤人君子,经典家训与淸白家风代代相传。
20220812201718front2_0_306077_FlXbVErcPyzfFczQTSYDMWmHmDJN.jpg
休宁芳溪杨氏始迁祖杨受(931—994),字叔全,东汉名臣杨震26世孙,隋朝开国皇帝杨坚13世孙,祖父杨行密。《新安芳溪杨氏宗支录》载:杨行密之子杨渥官宣州太守,因爱新安山水之胜,卜葬其父于海宁(休宁)石羊干。杨渥之子杨受为同州(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剌史,为避战乱,“自长安徙居歙州海宁(休宁)”,先隐于休宁松萝天保山,寻迁休西蟠桃乡板桥之蟠桃坞,为芳溪杨氏始迁祖。
20220812201756front2_0_306077_FqQPol3l4xLmODYecZjv4uZE14cE.jpg
【徽州名族家风】芳溪杨氏勤廉爱民重学养
说说杨氏“四知堂”。东汉名臣杨震号称“四知先生”,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人称“关西孔子”。东汉永初二年(108)春,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调任东莱太守,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听得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访,并带黄金十斤作为礼物。虽然东汉时的一斤只相当于今天的250克左右,但十斤也相当于今天的五斤,五斤黄金等于好几根金条了。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举荐表示感谢,二是想请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道:“幕夜无知者。”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带着礼物狼狈而回。从此以后,“四知”成为千古美谈,“四知堂”成为杨氏裔人著名堂号之一。
20220812201914front2_0_306077_Fh2aaaiRkj3D__8QVvezB0VOd_6q.jpg
昔日芳溪今何觅,杨氏古祠堂曾是休宁三大古祠堂之一,以前是这里的大姓,那段历史陈迹已不多见,杨姓也不再显赫,多次战乱迁居全国各地,我爷爷辈也迁到了池州。村中原有三座牌坊、两座孝子坊、一座进士坊,皆已毁。老人们谈及往昔,对历次劫难中损毁的文物,唏嘘不已,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平常总跟合肥的朋友宣传池州,这次我想宣传一次合肥和徽州。吴山贡鹅是合肥特产,有机会请来吴山镇品尝下正宗的贡鹅。顶着高温,来回60多公里,完成了宿愿。千年古镇,吴王故里,我的第四故乡,美丽吴山再见。

因为了解到同宗族在找寻宗祠、祖辈,发表此贴是希望借人网被百度收录,让更多的家族人在网络上某一天看到。

2022年8月12日于合肥。
20220812202253front2_0_306077_Fhocsp7-rQA8iUqRPDe8igWZd_iS.jpg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20:3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月半,时光倒回1100多年前,本地人熟知百花井,大多不知这是吴王女儿百花公主府邸,府内有一口百花井,还有条百花巷。百花巷一条多么充满诗意的古巷名。记者采访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这口著名的井。1987年百花井被封,百花巷已被拆,现成了合肥市政府大院。三孝口、四牌楼、三里庵、廻龙桥、百花井、大西门、逍遥津、城隍庙,庐州古街巷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城市的过去。追寻它们的过程,就是重新翻看历史的过程。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随着历史的演变,有许多小街巷已经不复存在,只在市志上留下一个寂寞的名字。
20220812203319front2_0_306077_FjBDSyMa4aoNGXZT3f1YRPQ-yO5E.jpg
20220812203319front2_0_306077_FqZgRcUN4mpK35Bo4AcD8ZIOWoFT.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8-30 10: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