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晃的真快,转眼今天就是小年了,按照习俗,从这一天起正式开启过年模式,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购准备过年的物品,打扫室内外的卫生,以崭新的气象迎接新年。虽说过小年的习俗在中华大地普遍存在,但却时间不同,在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在南方却在腊月二十四,细究起来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何过小年不在同一天呢,弄得个南北之分呢?
传统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灶神要回天庭汇报工作,人们便举行一个仪式欢送他,一是期盼灶神到玉帝那里多多美言,二是盼望玉帝多施顺风顺水,来年风调雨顺。所以也就有了送灶神的习俗。这是民间传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有什么文字依据呢?“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这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写的《祭灶词》,由此可见古代是腊月二十四这天过小年。
然而历史上朝廷祭天是在腊月二十三,祭天对于皇上来说那是大事,仪式不仅庄严隆重,而且朝廷文武百官必随皇上出席,以祈求老天保佑世间太平江山永固。对于送灶神这等民间习俗,因皇上一样要食民间烟火,同样也要送灶神,哪路神仙也不敢得罪,所以皇上头天祭了天,第二仍然要举行仪式来送灶神。到了清乾隆以后,不知是皇上怕麻烦,还是为了“节约开支”,皇上在腊月二十三那天祭天的同时也顺便将灶神给拜了,提前一天送他上天,意思是明日不再来送了。这种习惯首先传给到京城,百姓也模仿皇上,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小年就变成了腊月二十三,由于北方离京城近些,这种习惯就传遍了北方,而南方离京城远些,仍旧保留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