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14266|回复: 8

老贵池人应该还记得南门有个木器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3 11:1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老贵池人应该还记得南门有个木器厂
李春生

翠柏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台州大市场商铺林立,建材商品目不暇接。这块繁华的建材销售中心的地块,曾经是池城人尽皆知的“老木器社”的厂址。尽管这个历经半个世纪风雨的老厂,已经消失在改革的浪潮中。如今每当我走过喧闹的台州大市场,总会记起在木器厂工作的难忘岁月,总会想起许多曾经同甘共苦的工友。好想再听听大带锯的轰鸣,再闻闻木材刚被锯开时飘散的芳香。沉淀在记忆中的往事,重又波澜再起。

木器社始建于一九五九年,最早的厂址在孝肃老街,当时只有十几个人,只是一个从事竹、木、漆加工制作的小作坊。在这个街头小作坊里,篾匠只是编编热水瓶壳子,打打稻箩、簸箕。木匠箍个盆桶,做些箱柜和桌子板凳。漆匠把做好的桌椅板凳和箱柜刷上油漆,也给老街里住户送来的旧家具刷漆翻新。这些手艺人凭着一技之长,成为老街里不可或缺的大师傅。谁家盆桶漏水要换底,谁家磨粉要买个筛子,谁家女儿出嫁要两只樟木箱子,都要来这里选购或让大师傅们定制,这个不不起眼的小作坊让街巷中原本平淡的日子变得五光十色。

随着时光的流逝,后来这个竹、木、漆小作坊,又增添了铁匠、砖瓦匠。铁匠打菜刀、火钳、锅铲,砖匠翻瓦捡漏、搭锅台、砌墙。更加和老街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习习相关。也有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厂名“铁木社”,随着生产发展,后来又正式定名为“木器厂”。工人增多了,厂变大了,老街的小作坊,已经容纳不下这样的生产规模,于六五年搬迁到南门,就是现在已经成为“台州大市场”的地方。

这个地方虽是南门,但偏东,属小东门(毓秀门)地段,紧靠城墙根,很是冷清。很早的时候这段城墙上还有座亭子,就是老贵池人口中“肖家二少爷撒金叶子”的地方,后来城墙和亭子都被拆除,这里被夷为平地。厂区内还有个干涸了的“桑木潭”,我的文友四武先生对桑木塘有过文字述叙:“池州城南门内,那个因四周长满了丛丛野生桑树,故而被称之为"桑木塘"(原贵池县铁木社所在地)的塘,一下个就"吞了"四个(有说是七个)下水洗澡的小鬼子!桑木塘不大,其实是一个约有五亩左右的,非人们特意挖掘的大水坑。水涸后可见那坑中全是碎砖瓦砾,古窑口烧制的青砖砌就的墙脚,纵横交错。因那里原本是孝肃街东街头,它一直通到池州城毓秀门。这里原本是一条很是繁华的街道,形成这个凄凉荒芜景象的原因,有的说就是日寇的炮火造成的。”虽然是传说,但在现实生活中,桑木塘这里还真是经常弄“鬼”。厂里的物资库房就建在这个水塘之上,桐城的张师傅是厂里的仓库保管,库房就建在桑木塘上,张师傅就住在这个装物资的库房里,后来听他闲谈说经常睡到半夜,迷迷糊糊被鬼抬到地上,说得让人毛骨悚然,恐怖至极,后来只得搬到前面宿舍里住了。

总之木器社开办之初,在小城一隅,像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一样,还是一片荒凉和冷清。从老街里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已经有几百人的工厂,由原来的一两间小门面的作坊,扩大到占地二十五亩,有几十幢年产车间的中小型企业。不仅担负着城区居民家具及机关单位办公用具的生产,还要为乡村打造农业生产用具。从办厂初期,只能生产一些小型农具,脚踏水车、风扇、粪桶…。到后来定点生产七三七型打稻机,产值突飞猛进,成为池州城乡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行业。也成为当时手工业管理局管辖范围内二十多个企业中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这期间,一个仅两百人的小厂,在只能生产制作家庭生活用品和农用工具的作坊生产形式上,进行技术革新,闯出新路子。研发生产了煤矿运输机上用的305和204轴承,为池州的工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八零年七月,木器厂这条生产轴承生产线上的技术人员和职工并入了贵池农机厂,由于轴承生产线的迁入,贵池农机厂更名为“江南轴承厂”。此后该厂生产的轴承日臻完美,风靡江南。年生产轴承300万套,产值节节攀高,成为江南屈指可数的轴承生产企业。这不能不说是木器厂在池州工业发展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贵池木器厂的家具生产也从原始的手工零星制作,发展到半机械化生产线批量生产。从木材的切割、烘干、制板到拼装组合,都讲究质量,并且精益求精。组合家具和办公用具不仅在贵池县城市场上很受欢迎,还销往合肥市场,成为市场上紧俏商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贵池木器生产的支农产品七三七打稻机更是供不应求。每到农村双抢的时候,更是木器厂最繁忙的日子。近郊的里山、马衙、白洋、桃坡的农民,都会冒着炎热的酷暑来卖打稻机或配打稻机零件。铸造车间里炉火熊熊,铁水吐着火舌从炉膛里滚滚流出,到处都是热火朝天。为了不耽误双抢,工人日以继夜地奋战在生产车间。

这期间,除了生产工人挥汗如雨,厂领导每天都要亲自去车间与工人一起奋战在火热的铸造炉前,迎着高温搬运焦炭投入溶铁炉子。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忙得不可开交,记得那个时候我一天开掉了五本发票,每天来自里山、马衙、白洋、桃坡的农民,顶着中午炎炎烈日,没有到上班时间,就等候在办公室门外,来木器厂购买打稻机零件,许多人都是因为稻打到一半机子坏了,稻还堆在田里,匆匆几十里赶来配零件,一时间打稻机零件成了抢手货。我开销货发票开得手都发麻,仓库发货的张师傅从早忙到晚,腰都伸不直。开票的桌上农民递过来的香烟码得老高,尽管都不是高档香烟,但都是他们无法拒绝的的心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的烟瘾逐渐攀升。这一段日子是木器厂最红火,也是最让人怀念的时光,我和我的工友们在这里抛洒过青春和汗水,为支援农业生产曾经奋力拼搏,这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是值得我们永远回忆的。

木器厂的发展壮大也是池州人民有目共睹的。九十年代企业改制,这个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的老厂,诸多原因,难以维继。最终城建制地并入了池州家用机床总厂。职工进行了分流,年龄大的老工人退养回家,其他职工有的改行从事家机厂的机械工作,有的下岗再就业。老旧厂房被拆除,土地辟为商业地块。从此木器厂的名字也渐渐被人遗忘,它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改革的大潮中。惟有当年轰轰烈烈的生产情景,发展壮大的坎坷历程,依然定格在我们木器厂老职工的记忆里。
20240303111211front1_0_224483_FvxP8PeHu7V-qq6jO8cEcfnDGYEq.jpg
20240303111211front1_0_224483_FujD1n1dalwd3IBb56eg2BR-73vU.jpg
20240303111211front1_0_224483_FtbjjE9Ye5hnA-xDrTkPxqIOGCQu.jpg
20240303111211front1_0_224483_FhkT-T0kko7FszzvInVYHGgpwmM4.jpg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4-3-3 12:03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得不错
收起回复
清溪隐士2 : 感谢关注与支持,谢谢!
2024-3-3 12:13 来自安徽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4-3-3 20:2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的。
收起回复
清溪隐士2 : 谢谢关注与支持
2024-3-3 22:27 来自安徽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4-3-4 06:4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那个轴承厂,还有印象
收起回复
清溪隐士2 : 问好!谢谢!
2024-3-4 13:27 来自安徽 回复
闲着不无聊 : 江南轴承厂的位置应该是在现在的杏村酒肆那里!
2024-3-4 17:17 来自安徽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4-10-17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知道有个木器社,做算盘,花瓶,园脚腿等。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2-23 10: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