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03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09-6-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足下:
展笺如晤,来书言大学诚意章错简与格物致知章佚文,以二程子改正大学以征之,只不见二程子言“古今之异、今人失却义理等五事师传”;不见“穷理有多端”之说;更引人言“疑古不疑圣”,古者、古人之迹也,圣者、圣人之心也,心迹岂有二?二程子已论之矣。引程子之事而不见此三者,遑足以为征?况今人能言汉人言语文字而不逆附洋人者有几多?吾意当“读原著、学原文而见本义”为是,古人之文,若衡诚悬于心而不可欺以轻重也者。
所论大学诚意章,要之不外有三:1、佚文错简;2、朱子言“致知为诚意之本”;3、朱子何以言“诚意是人鬼关”,明此三者,古圣今贤心同此心、理同是理明矣,心迹是一不二而四书为六经之阶梯自见。
古者文章自六经出,自魏曹植才由天纵、不旁六经,及释氏东流、文宗异端。殆韩子出,力救其弊而为古文,文以载道也。其言或有不是,然其路头岂有谬哉?流风所被,有程子所谓学者溺于文章之弊,过犹不及者欤? 故曰“文所以载道”是,文字,经义之本。所谓本领、要领之本也。程子亦谓“学者须学文”。自是古文大兴,瓜瓞绵绵而至桐城。勘之以今,自倭人前岛密谰言废汉字(传为传教士蛊惑),其后倭人西周妄“言文一致”,倭国繁衍之六经尽去其本领矣。及梁某与太炎诸弟子东流于倭,食此二谬说而不化,后有胡某为“白话文”而逆附于西洋人 ,非但“文章不自六经出”,言语文字亦尽去其本矣,系辞曰“ 乱之所生,则言语以为阶”,此之谓耶?
夫意属情,朱子亦曰“意有主向”,情、意、志三者,朱子言语之亦多矣。诚意者,诚于何意也。故诚意章下五段诗云,即诚意于“之道”、诚意于明明德(尔雅曰“明明察也”)、诚意于亲民、诚意于“止于至善”、诚意于“臻于至圣也”。“大学之道”章,明仁义礼智圣,生之序也;“古之欲明明德”章,承“则近道矣”,行之序也。近道与知之至也,其臻于至圣也欤?是谓古之师传之常知耶?古之人自诚意而做工夫耳,格物致知非所谓佚文焉!是则佚文错简之说谬矣。
二程子谓大学失序,古今异而义理五事不得师传,故得自家格物穷理,穷理多端,穷得之理是为真知,自有意之诚在其中矣。朱子曰“意诚了七八分”,是故谓诚意下有错简。
天道自诚明,人不诚意于天道而反身自躬者、岂可谓之人?是朱子人鬼关之谓也。致知为诚意之本,非本体之谓也,意属情,岂有本体?此之本者,本领之本,非修身 为本之本也,仁义礼智圣为诚意之本领也。
某生亦余也,吾与吾偶语之谓也,是为学而亦思之。余少在桐城,闻邑贤言文章之事,及后取桐城文观之,有义理焉、考据焉、文章焉,曾国藩增经济并配以孔门四科:德行(义理)、言语(文章)、政事(经济)、文学(考据),其配固是,然所配当是德行(义理)、言语(考据)、政事(经济)、文学(文章),考据者,求其真者,是故配言语也。孔门四科者,仁义礼智圣即五常者也,此即意之所诚之者,要之以今日,愚谓文言、名义、史迹与义理者以为进学之阶,以期格物穷理以意诚若干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