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真有这么强的记忆策略!在记忆上吃了那么多的亏,难道都是白吃了吗?不过修远不敢轻视,依然聚精会神地听着。 “这个根本性的记忆策略,叫作提取策略。 “当我们使用大脑的‘记忆’功能时,实际上包含三个部分:第一,把信息输入大脑;第二,信息在大脑中稳固储存;第三,把信息从大脑中提取出来。 “比如,在周一的早自习,你对一篇语文课文进行了长达20分钟的反复朗读,这就是尝试把信息输入大脑。接着,大脑自动运作,产生细胞层面上的变化,将这篇课文存储在大脑中,这一步不需要人主观意识的参与。那么储存的效果如何呢?这篇课文究竟有没有牢牢地刻入大脑中呢?你并不知道。你决定试着背一下这篇课文,看能不能背出来,这就是在进行信息提取。 “我们一般会觉得,将信息稳固地存储在大脑里是我们的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就是反复进行信息输入,就好像饥饿的人反复往嘴里塞食物,最终一定能够吃饱。而最后一个阶段提取信息,只是一种检测,让我们确认一下信息的存储是否稳固,它并不是记忆的主要环节——想一想,你是否就抱有这种认知?” 修远愣了愣,道:“是啊,这不是熟能生巧吗?如背一首古诗词,记性好的反复读四五遍就能记住了;像我这种记性一般的,得读个十几二十遍。如果是比较长的文章,读五十遍都不稀奇。” “没错,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但心理学家们经过反复试验得到了一个不同的结论。他们发现,如果我们只是反复地做信息输入的话,那么记忆的效果并不好;如果你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尝试提取信息,把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输出来,你的记忆效率反而会提高。这样的记忆方法就叫作提取策略。 “因此,在记忆某篇语文课文时,你不应该仅仅是反复朗读它,而是在朗读了几遍、大约读得半熟不熟的时候,就开始尝试着把它背诵出来,这样会记得更快。” 这样?修远疑惑道:“为什么这样就记得快了?” “其实你只需要知道这个结果就行了,这是大量试验测试出来的。如果一定要深究理论的话,那就要从‘高强度用脑’的原则上去理解了。一切学习活动都依赖于高强度用脑,一般来说,大脑中的有效思维量越大、思考越用力,对应的学习效率就会越高。 “而提取策略就是一种典型的高强度用脑。你做个对比吧。比如,背诵一篇文言文,如果只是单纯地重复朗读一篇文章,你的大脑不会累,顶多是嘴唇和腮帮子累,在此期间你的用脑强度是非常低的,反倒是脸部肌肉在高强度运动。但在提取信息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特别用力。比如,你读一篇文言文,刚刚朗读了三遍,还远没有背下来,只不过对文章的内容有一定印象而已。这时候如果强行让你去尝试背诵这篇文章,你会是什么感觉呢?你就会感觉很累。你可能背出来了第一段的前两行,但是背到第三行的时候就卡住了。这时候你能不能把第三行想出来呢?不知道,或许就想不出来了,或许你再努力一下,很用力地强行回忆一下又能想出来了。于是你逼迫自己强行去回忆那个卡住的地方,持续地逼迫自己,用不了多久——对于一般人来说,大概是十几二十秒——你就会明显感觉到大脑很累。 “两种方法一对比,明显会感到,提取策略能够逼迫你进行高强度用脑,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修远回忆起自己背书时的场景,忍不住点点头:“确实如此啊。我背书背得半熟不熟的时候,中途也会尝试去背出来,可是一旦发现哪个地方卡住了,再想背下去就会觉得特别累,然后就自动放弃回忆,直接去重新读了。” “没错,这是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滑落路径,也是人类大脑往最小阻力方向自发运行的原始本能。提取策略会带来大脑疲惫的感觉,同时,由于人类对于大脑的锻炼是非常忽视的,很少让大脑经历疲惫的感觉,因此我们会很不适应大脑的累,那比肌肉的累更加难受十倍、百倍,所以我们会有强烈的本能去回避这种事情。 “可是提取策略告诉你,不要顺从自己的本能,不要回避这种难受,你要迎难而上,要去克服这种累和难受的感觉,因为这样的累和难受能够提高你的记忆效率!” “原来如此,这样就能提高记忆效率了……”修远点头,然后飞快地记录在笔记本上。“除了大脑累的感觉需要克服以外,最初练习提取策略时还需要注意克服沮丧感。 “一般人的本能理解是,反复朗读、输入信息的过程才是背诵,而尝试着背出来就是对上述背诵过程的检验和测试了,是对自己的考核。如果没有成功背出来,那就是考核失败了。如果经常考核失败,那就会产生沮丧感。 “而提取策略要求你,还没背熟的时候就要去练习提取,于是你极大概率会经常背不出来。于是一般人就会频繁地产生沮丧感。” 修远对负面情绪的作用已经深有体会,在过去大半年的时间里,每当失去希望,充满焦虑、沮丧、迷茫等情绪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都会大幅波动,或者显著退步。当然,现在的他已经进入新的境界,他相信自己已经是一个决不认输的人了,是哪怕死也能够以战斗的姿态死去的人。不过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降低沮丧感呢?如果有那就更好了。 “林老师,我感觉这种沮丧感就会让很多人受不了吧?意志不坚定的人会被情绪压垮的。这样负面情绪会把它本身的效果抵消掉不少吧?”他已经本能地想到了班上的同学们,他怀疑有很多同学会因为沮丧感的问题而无法用提取策略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想解决沮丧感也很简单。第一,扭转观念,不要把提取的过程当成一种自我检测,它就是记忆的一个普通环节。不是背诵完了再去提取检测,而是提取本身就是记忆的一部分。观念扭转过来以后,负面情绪自动就会缓解大半了。你还记得吗?之前跟你讲过情绪调节的原理,信念可以改变情绪。” “记得!”修远立刻就理解了林老师的话。他决定,要和同学们好好强调观念的转变。 “第二,其实对于提取策略,不论是累还是沮丧感,都是习惯了就好了。这就像练习长跑的人,无论你怎么处理,前几天总会有点儿累,练了几天之后累的感觉就会降低,到后面越来越轻松,因为身体慢慢习惯了。此处也是一样,只不过是大脑去习惯。只要你扛过去前面几天或者一两个星期,后面那种累和沮丧的感觉,都会迅速减弱。” “明白了!”修远答道,“我想提取策略大概有这样的使用流程。 “第一步,先读几遍需要背诵的材料,形成一定的熟悉感。 “第二步,遮盖住材料,进行提取。挡住材料后,尝试将半生不熟的内容背出来,遇到背不出来的地方,不要立刻就去翻看资料,而是强行回忆一段时间。 “第三步,在卡住的地方翻看资料,然后继续提取,直到材料背诵完。 是这样吗?” “大致是这样。不过可以补充一些操作细节。 “第一步,读几遍材料形成熟悉感。但不需要读太熟了,因为读太熟意味着重复很多遍,意味着花费了很多时间,进而意味着效率并不高。 “第二步,进行提取,尝试回忆。回忆的时间没有硬性规定,大致以切实地产生了费力、疲惫的感觉为标准。如果硬要说时间的话,平均来讲十几二十秒的样子,但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比较大,可以自己实践后自行决定。 “第三步,如果材料很长,可以切成几个小块分别提取;如果材料较短,比如一首短诗、几个单词等,则一次性提取完。”修远立刻意识到这些细节对实操的指导作用,赶紧记录下来。 “我们记忆完材料,过一段时间后还需要复习,而复习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提取来提高效率。传统的复习方式依然是查阅和朗读,比如期末考试之前,你朗读英语课文、翻看单词表等,这样的复习方式是很低效的。而使用提取策略则能显著提高复习的效率。 “在复习时,不要直接翻开课本和笔记进行阅读,而是先逼迫自己回忆一下,课本上有哪些内容,讲了哪些要点?如果能够完全回忆起来,那么这一部分就是你熟练掌握的内容,不需要再花大力气复习了。如果回忆到某个地方卡住了,同样地,不要立刻结束回忆的过程,忍一会儿,迎接那种费力的感觉,然后再去翻阅课本。 “对于你们高三的学生来说,一年时间都在进行复习,这个策略正合适你们。” 修远点头称是,内心激动——高三才开始不到两个月,就又运气爆棚地被林老师指导了复习的策略,真是福星高照、气运冲天! 林雨又道:“上面两种是提取策略的基础使用方法。而当你通过巧妙的方法,把策略本身和高中学习的节奏紧密结合起来的时候,又会进一步提高策略的效用。” 我是在高一的时候接触到这个方法的,当时学校组织了一场优秀毕业生学习方法讲座,有一个考上北大的学姐分享自己学习经验的时候提到了这种记忆方法我初中的时候记忆力挺一般的,经常背了忘,忘了背,每天都要在背书上花好多时间,效果还不好。当时听完这个方法以后,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用了一 段时间,意外的发现这个方法真的挺好用的。用这个方法背书,知识像印在了脑子里面一样,一个星期前学的东西都能很清晰的记得细节,再也没出现过反复背,反复忘的问题。我一直以为,这绝 对是最适合普通人的背书方法了,没想到后来我居然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个方法的升级版。看完书中对这个方法的完整介绍以后我才发现,原来我当年只发挥出了这个方法不到一半的威力。由于不懂背后的理论,我对这个方法的使用是比较呆板的,应用的场景也不够灵活,浪费了很多原本可以进一步提升记忆效率的机会。除了这个根本性的记忆方法以外,书中还有很多辅助性的记忆方法,比如用于记忆琐碎、无逻辑的知识点的【图像记忆法】,考虑了更多实操细节、用起来更灵活的[改良版遗忘曲线]等,各种方法搭配使用,能进一步的放大这种方法的效果,亲测有效。——好运纸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