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25-2-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在池州市贵池区白洋村,有一座曾经矗立于这片土地的古老建筑——白洋塔。它不仅是白洋村的历史见证,更是星田潘氏家族荣耀的象征。然而,这座古塔的命运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发生了转折。
白洋塔的由来
白洋塔的修建者是星田潘氏的开基祖潘永志。他是徽州婺源孔坊潘氏的第十六世孙,迁至贵池后的第六代孙。明成化元年(1465年),潘永志考取拔贡,被授予广东省韶州府通判的官职。他为官清廉,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退休致仕后,潘永志回到故乡白洋村,决定修建白洋塔,以此回馈家乡,彰显家族荣耀。
白洋塔的选址极为讲究,它矗立在鳜鱼山下,与白洋河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塔身结构严谨,造型优美,体现了明代建筑的高超技艺。这座古塔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文化符号,见证了白洋村从古至今的变迁。
抗战烽火中的白洋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大地陷入了战火之中。池州市贵池区也未能幸免于难。为了抗击日军的侵略,国军在贵池区一带部署了防御工事。白洋塔因其地理位置的优势,被国军选中用于修建碉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古塔的文物价值被暂时搁置,而其战略意义则显得更为重要。
然而,白洋塔的拆除过程充满了遗憾。为了修建碉堡,国军拆毁了白洋塔,将其建筑材料用于加固防御工事。这座承载着几百年历史与文化的古塔,最终在抗战的烽火中化为一片废墟。
白洋塔的拆除,不仅是白洋村的损失,更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损失。然而,在那个民族危亡的时刻,它的牺牲也成为了抗战历史的一部分。白洋塔的拆除,象征着中国人民在抗击外来侵略时的坚韧与牺牲精神。它提醒着后人,和平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来之不易的。
白洋塔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却永远不会被遗忘。它是星田潘氏家族荣耀的象征,也是白洋村几百年历史的见证。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白洋塔的拆除成为了那段历史的注脚,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铭记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