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703|回复: 3

石灰迹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30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毛山的上面是毛山头,毛山的下面有许多山坞组成,有个叫打矿坞,打矿坞的山名从何时候而来,且听我说给您听。
       一到打矿坞地界,有一个石灰窑,一进打矿坞山坞:有旱地草地,每年种山芋苞芦;有山沟山塘,塘水灌溉参牧湾山芋香瓜地。走进打        矿坞上毛山头的路,两边有裸露地面的石灰岩,有不知从何时起开始炸裂的石灰矿山场。
打矿坞山名因打下石灰矿而名,在陈田乡下,小时候因人因事注明山名的只有这么一个地方。走进参牧湾,走进一片高畈田,走上一个斜坡,走到一个山塘埂上,回头就可以看到参牧湾全貌。父亲过去当生产队长时期,在参牧湾里,请远在北方颖上县的高叔叔和刘叔叔到陈田种香瓜甜瓜西瓜,香瓜产量高,种的多,西瓜种的少,没人有钱买。站在参牧湾,远望毛山头,走到去打矿坞的山路上,沿路都是白石灰留下的灰粒,如霜如雪的石灰粒辅满在参牧湾田间小路上,还有去打矿坞的山路上。趴在路边的小草上,绒绒的白草样子又像是毛绒绒的羊毛身子,在冬天太阳底下,像是辅晒一路长长的棉花絮,给冬天上山打矿石的人温暖。石灰粒爬上我的鞋底,走到那跟到那,石灰粒迹子到处都有。石灰窑在走到打矿坞山塘的山边,也就在塘埂边,与山塘一般高,窑顶上就是去山塘的路,也是去打矿坞的路,窑㡳口靠山塘放水口,烧石灰窑时,窑顶垒起的石灰窑出风口,做成尖尖顶,高过路上半个人身高,向路边冒着烟灰和热气。
      打矿坞山中石灰石多,炸裂的石灰岩石壁有许多处,石头(石灰石)滚落山下一大片。我经常爬行在锋利的石头之间,看到父亲和陈田村的男子汉们,先是“叮叮当当”的用钢钎先打孔,再用炸药炸开石头,又有许多男人用锤子锤开石头。炸石头是父亲和男人们干的活,两个人一组,一个站着抡大锤,大锤抡过肩,一个扶钢钎,坐着站着都行,扶钢钎扶稳了,抡大锤打准了,千万都别分心,打不准了要砸向手。小时候,就喜欢听打钢钎的“叮、叮、叮”声音,远处听到比石匠爷爷凿我家磨盘的一下一下声音还清翠。也喜欢听到放炮的声音,每天炮孔打好装好炸药后,一起与大人们往山上躲进树丛下,还有山地边的看野猪棚里。大人们竖起耳朵,我握起耳朵,大家都静下心来,那种心惊胆颤没有听到放炮声,反而听到心脏声的惴惴不安心态,是现在都有的感觉。听到爆破声后,大人们说这回又哑了,石头炸得不多,听到是“轰、轰”的两声巨响,还听到石头“哗啦啦”滚落山下的声音,大家就高兴。炸裂的大石头滚下山后,再把锤子砸向滚落的石头(块),把大石头锤成人人搬得动,与脸盆一样大小的石块,先码放在山路边石头场上,堆起十几立方米,再用半大人高的大粪箕,一人一小担,俩人一大担,抬放到石灰窑的出风口周边,等有一窑石头时,再装进窑内焚烧,接下就是烧石灰的过程了。
      从打矿坞山上炸下的石头,经过人挑人抬,全部码放在窑洞顶去打矿坞的路上。小点的石块先抛进窑里,在窑的最底层,用小点的石块紧密地围成一圈,第二层在第一层上面,也是紧密镶嵌,但比第一层稍稍向窑中心延伸,石块砌成穹窿形。一层一层向窑中心,向窑顶升起,像宝塔也像蒙古包似的。在石头堆砌到齐腰高的时候,就用灌木干柴,捆成一捆捆的,堆放在窑中间,人就站在捆的干柴上码石块。窑砌好了,就要烧石灰了。把拿到窑里填充在最底层的松木须先点着,再引燃身上部的灌木丛干柴点燃,在干柴快烧完时,一小梱接一小梱及时塞进干柴,不能中断。人歇火不歇,烤得石头哔哔剥剥作响,大概烧五六天左右时间,窑里听不到响声,石头都烧成石灰(生)了,才能停火,两三天后,等窑内余热散尽冷却后,才能进窑搬出石灰来。烧好的石灰,轻拿轻放,先搬出窑口,再搬上公路边的板车,用板车一车一车往回拉,顺着虫龙前山路走,拉到村庄下面的碾屋堆放着,等到春天稻秧田消毒调酸用,还有就是池塘怀沟低畈田灌溉渠杀菌消毒用。
砍干柴烧窑是村里女人们的事,打矿坞满山是松树,灌木丛林满山满垅,都生长在松树下,有结栗子树,黄荆条树,派子舀树,映山红树。我喜欢爬树,帮助母亲把松树上带松油的枝丫砍下作烧窑的干柴。提前一个月到山上砍干柴,砍好的干柴先用结栗子树小枝条梱起来,从山上翻滚到山下,放在山脚地下,半靠着山干燥一段时间,再又翻过来干燥一段时间,等男人们烧窑的石头炸好以后,才用“承担”(用杯盏粗的杉木做的两头尖,两米长,三分之二处有有枝桠挡的挑棍)挑干柴到窑门口。从打矿坞上毛山头道路狭窄,地形独特,坞里背南山高,靠西北的山,石头丝毛草丛生,上半年毛草中毛毛菇丰长,还有映山红的花满山遍野,下半年石栗红(野山楂)树在岩石中的丝茅草中疯长。不管是跟村里的大男人们,还是跟在村里妇女和姐姐们后面,打矿坞有吃的有玩的,我都跟着去。打矿坞的山上有野猪,还有叫“麂子”的动物,白天虽然都看不到,但看到野猪的足迹和听到麂子的叫声。每天都看到一种野鸡的动物,被到上山去的人惊起,“咯、咯、咯”的直叫,飞到另一个地方去。这个时候,不管多远,我都要爬到野鸡飞起来的地方去,找一大片地方。因为听村里人说:野鸡飞起来的地方,留有小野鸡,还有野鸡蛋,还有野鸡吃剩下的山里面的许多果子,这些果子难得一见的好吃。小时候难得听到有好吃的吃不到的东西,一听说能找到好吃的,爬一两个山头,走一两公里的路也无所谓。
      小学读书时,每年秋冬季节,父亲都要带着我踏着这条白绒绒的路,晚上去打矿坞看野猪。初中长大了,夏天暑假,经常去陈田村面前的秋浦河新大坝玩,新大坝有个抽水泵站,两台抽水水泵,一河水都被大坝拦进了抽水泵。水泵下有个深水崖隆,里面深有一丈,藏有许多的大大小小鱼,摸不到鱼也不好网到鱼。我就跑到打矿坞去拣生石灰,一次拣半块生石灰拿到水泵上面,先在盆里把生石灰化成熟石灰水,再顺着抽水泵的水流倒进去,水流出水泵崖隆,鱼被呛得够呛,都往外跑,呛得晕头转向,在水泵底下的小潭里横冲直闯。我第一次用手抓不到,后来用麻先搓成细绳,自己织成小网兜,捞取昏头昏脑的鱼,还真的很有用,连泵崖隆里的黄丫鱼也被呛得往外跑,还有以前没见过的黄鳝泥鳅也跑了出来,用石灰水药鱼,几回以后,泵底下水中再没鱼了。第一次药到很多鱼,奶奶和父母亲很高兴,问我怎么捉到这么多鱼,我不敢告诉他们,以后拿石灰想到水多的地方药大鱼,却永远也药不到了。高中读书时,我忽然想要读书了,爸爸看到了很欣慰,对奶奶妈妈说我懂事了,我提出要去奶奶辈最老的屋里去看书,老屋有百年历史,又很多年没人住,屋内墙壁漆黑一片。我用几张小白纸贴桌边墙上,借助灯光反光到桌面看书亮些。父亲看到后,就想用他的法子,大冬天里,一大早上去打矿坞石灰窑里,拣回几块半生不熟的生石灰,再用水桶装水化开生石灰,给我抹在贴纸的墙壁上,最后白色一大片,整个寒假石灰壁越来越白,让我读书的墙上越来越亮,使我读书的信念越来越强。
      上大学后读到于谦的《石灰吟》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突然发现我小时候的顽皮样子,像是顽石,是那石灰岩石头,要煅烧,经过千锤百炼,要在熊熊烈火中得到烤验,变成熟石灰,在人世间淬炼中成熟长大,方能成为对社会对家庭有用之人。二O一八年我成为县十二届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农业部门一线,一人从事农业环保,农产品认证,农作物种子管理三大项工作,积极献言献策,履职尽责,任劳任怨,即使是退休后,产品认证服务覆盖全国,范围更加广大。自二O一六年我成为中绿华夏有机产品检查员后,在检查生产基地时,看到生产单位田埂上施用生石灰作为消毒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留下的印迹,我抓起田野草上石灰粒,看看脚底下石灰迹子,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是真正的有机生产投入品啊,我高兴的告诉农场主们,有机农业是大有可为的事业,一定要大力推荐使用石灰,不要用其它破坏生态环境的化学投入品。由此,经常与石灰有交集,脚下的石灰迹子,从小时候打矿坞起,一路走来,今天踏遍全国各地,也莫名感到对石灰石从未想到过的尊重,对烧石灰从未有过的尊崇,对石灰从未有过的尊敬。没想到小时候被父母亲辈看重的石头烧成的灰——石灰,在诗人名人过去人眼里,是至高无上的作品,今天在我的眼里,是被作为有机投人品最伟大的推崇作品,让我从此以后对石灰不住赞美和点赞。

远望打矿坞

远望打矿坞

石灰窑口

石灰窑口

老屋旧址

老屋旧址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5-7-31 05:3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娓娓道来,浓浓乡情。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5-7-31 07:37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留清白在人间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5-7-31 14:17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娓娓道来,浓浓乡情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7-31 18: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