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99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4-12-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8月9日上午,由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池州市科协联合主办,池州市科技馆等单位承办的“微景观‘小匠人’四期研学实践营”系列科普课程第三期,在科技馆五楼科普大讲堂如期开讲。全市30名青少年齐聚一堂,在池州职院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段“廊桥里的科学探秘”之旅,沉浸式感受传统建筑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与火花。
课程伊始,一段关于浙江泰顺“泗溪廊桥”的古老传说,瞬间将孩子们带入充满智慧与传奇的古代桥梁世界。老师生动讲述了古人如何仅凭精妙的“编梁式”拱架技术,在无钉无铆的条件下,搭建起横跨溪流、坚固耐用的百米廊桥。故事不仅引人入胜,更巧妙引出了现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科学考证古代桥梁的方法,让同学们体会到古今智慧的交汇。随后,目光聚焦到徽派廊桥与闽浙廊桥的差异上,老师引导大家仔细观察屋顶的翘角设计,揭示了“飞檐避雨”的巧妙构思,其实是运用了流体力学知识引导雨水远离桥体。廊柱间2.5米标准间距,则体现了古人对通行舒适度的人性化考量,让抽象的力学与人体工程学知识变得直观可感。课程的高潮在于对廊桥核心结构——编梁拱架的深度解析,老师将复杂的“三节苗”“五节苗”编梁结构一步步拆解,清晰展示了古老的智慧结晶。最后的动手环节更是成了“欢乐战场”。各种不同尺寸的木棒在孩子们手中变成廊桥的“梁”与“柱”,有的小组模仿“编梁式”结构搭建拱架,有的专注于调整廊柱间距,志愿者们在各组间穿梭指导,半小时后,一座座迷你廊桥初具雏形,当孩子们举着作品合影时,眼里满是成就感。
不知不觉,微景观“小匠人”四期研学实践营系列课程已开展三期,从微景观到古建美学再到廊桥智慧,连贯的课程体系让青少年在“看、听、做”中系统探索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据悉,第四期课程将聚焦“智慧园林微景观综合创作”,让孩子们把前三期所学化为实践,持续点燃科学探索的热情。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发现传统建筑里的科学智慧,既懂‘传承’,也敢‘创新’。”
温馨提示:
池州市科协、科技馆不定期举办各类公益科普活动,活动公告会提前在“池州市科学技术馆”公众号发布,大家根据兴趣自行报名参加!如您对科技馆的科普活动感兴趣,请关注“池州市科学技术馆”微信公众号,或添加池州科技馆微信号(CZKJG-8363)了解详情,如有疑问请拨打:0566-3392378咨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