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49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8-8-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我高中就读过的某校,今年斩获全省第一名。全校师生欢欣鼓舞,但最后被集体禁声。一个朋友对我说,“学校考了状元,反而像犯了错误一样,被三令五申,被谈话,剥夺了师生最起码的表达快乐的权利,我们想不通。”
我说:“这是教育部的规定,严禁宣传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制造社会焦虑,这是对的。”
他说:“好吧,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我说:“必须执行,宣扬状元和升学率会导致恶性竞争,这是一条不归路。”
他说:“那么,弟子考第一名,高兴高兴,不也是人之常情吗?”
我无话可说,我当然能体会老师的付出和孩子的辛苦。人逢喜事精神爽,确实也是人之常情。但我还是不主张大肆宣传。你可以小范围高兴聚餐,但你不能占用公共资源昭告天下,不能打扰人家的平静。
据说有个妈妈在朋友圈炫耀自己孩子考了多少分,可以进某某学校,结果连亲戚都不买账。由来只有高分笑,有谁听见低分哭?作为老师,我们恭贺高分学生,但更要安慰和劝勉考得不好的学生,这是最起码的悲悯。但我一时很难说明白,就给他打了一个电话。
我说,以江苏省来说,今年高考发榜,没有一例信访信息。为什么?因为高考已经逐渐回归到选拔性考试的本来面目,让考试回归到考试,这才是正常的教育生态。
整个社会被高考资讯包围,全民谈论高考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况且,现在学历内卷,本科已变成起步学历,高考随之成为一个阶段性考试。高考之后,孩子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都很大,这时候宣传状元、升学率和清北人数意义还有多大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有不少清北硕士和博士进入到中小学任教,这自然是好现象,说明基础教育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但我们也很遗憾地发现,一些清北毕业生做老师,优势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一些人甚至无法适应教学,屡屡被家长投诉。
这让我非常难过,这些孩子当年可都是各校宣传的天之骄子,没想到刚刚走入社会就开始碰壁。高考只是一次选拔考试,走入社会还是要靠解决问题的硬实力。有些人擅长考试,但未必擅长教书,或擅长别的什么。所以与其现在就不断抬高他们,不如让他们平心静气,回归理性,这就是一次考试而已。
当然高考作为国考,确实牵动千家万户,其影响力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牵高考一发动基础教育全身。
前些年由于高考的恶性宣传和指挥棒的推动,再加上培训机构推波助澜,社会高烧不止,人民情绪不断焦虑,战火不断向下蔓延。
高考炒过炒中考,死拼中考。孩子还没有上高中,眼睛里就只有考试、只有分数,早已经百炼成钢,失去任何学习兴趣了。
小升初乃至幼升小的激烈竞争,无不受高考大气候影响,水土流失,山体滑坡,一冲即溃。
于是学区房天价难求,老百姓一辈子做牛做马,很可能买不了学区房一个厕所。
买不了学区房,那就只能走竞赛之路,获得各种各样的证书,试图“占坑”,行话叫做“占坑班”,于是奥数等培训班火了。
小学和幼儿园再往下延伸,那就是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在哪里?在孩子妈妈的肚子里,孩子还没出生就抓紧早教。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但人生不是考试!如果把人生等同于一次次考试,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高中地狱化,大学幼儿园化,毕业机器人化。在层层压榨之下,孩子们没有了童年,没有了花季雨季,早早失去了求知的快乐,学习完全就是负担遭罪,这样下去,怎么能培养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一旦放开高考宣传,很多怪现象都会出现。前些年高考炒作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每所学校都能找到自己的优点。高考过后,狂轰乱炸,乱花渐欲迷人眼,引发社会巨大恐慌,进而对教育造成实质性伤害。
甚至还有人虚假宣传,装神弄鬼,反正别人无法检查核实。《锦衣卫》电影说:“当别人看到你成功的光芒之后,就会忘记你手段的黑暗。”
杜绝高考炒作绝非心血来潮,而是国家的一个系统性行为。国家为什么整治培训机构?因为不少机构标准化、流水线式的培训方式,扼杀了孩子天性;大搞竞赛和排位赛,颁发各种证书,扰乱了教育秩序。
但这还只是表层原因,深层原因在于,还有不少机构利用论坛和APP,控制了教育舆论场,大肆宣扬应试教育,绑架学校、家长和学生,制造教育恐慌,谋取暴利,破坏立人之本。
高考炒作之恶,与一些人为制造焦虑没有什么两样。
为了解决越演越烈的高考炒作,国家规定,学生高考成绩只提供给考生本人,不提供给学校。
此举釜底抽薪,其目的就是要杜绝高考恶性宣传,压制愈演愈烈的应试风气。既淡化高考成绩,又保护学生隐私,防止各校通过高考成绩的宣传,掀起新一轮的招生大战,掐尖招生,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宣传带来最大的恶果,老师们可能还没意识到。原本是各个学校的竞争,最后上升到各个区域的竞争,并实实在在变成各地政府的竞争。政府为了顺应民意,当然要提要求、压担子、给指标。已经非常好了,还要自加压力,再创新高。一旦出现滑坡,有关部门诚惶诚恐,相关领导甚至会被问责。
如此一来,市里压局里,局里压校里,校里压老师,老师压学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学生很累,教师很苦,教育很危险。教师自己万万没想到,当初自己的推波助澜,敲锣打鼓,庆祝自己比人家多收了三五斗,最后竟把自己推上了祭坛,架在了火上。
当年我的同窗好友,高考成为全县理科第一名。带信到他家里,他和爸爸一起去城里卖花草籽,顺带拿了清华通知书,他揣在屁股后面的口袋里,回家又下农田干活去了。这个举动经过村里多方传说,又传回到学校,没有一个人不竖大拇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这样的孩子很少见了。
还有我的学生吴敌,当年江苏理科第一名,那时还可以宣传,各大报刊争相采访他。他说:“现在是状元不等于将来是状元,没什么可谈的。”
其实他中考也是状元,高考又是状元,两个状元他都认为没什么,只是会学习有运气而已。正是有这样的空杯心态,就职于广发基金后,2021年吴敌做到了可转债类基金全国第一。现在是工作状元了,我祝贺他。他又说:“王老师,基金和债券千变万化,今年好,不等于明年好。我只能用自己拥有的,用最大努力去求最好的结果。”只问攀登不问高,这才是一个学生最好的心态。
高考炒作对高分学生不利,对低分学生更显无情,看上去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似乎对考得好的学校有可见的好处,但高考没有常胜将军,状元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一旦全体师生被绑架到应试战车上,最终只能是全体遭罪。更重要的是,还会扭曲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战略,到最后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
这算不算相拥?
我走过你走过的路,
这算不算相逢?
高考也是如此。不过我们生命中的吹过的风,和走过的路。除此之外,岂有他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