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98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9-8-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游牧行山就像陈田人的八宝山,陈田人死后都葬在此山,山脚边有一口窑,是陈田村人烧做房屋用的砖瓦窑。
每年回去做清明,都从窑前经过,窑门前有一大块旱地,上面用巴茅盖着四角四边几乎接触到地面的草棚。黑乎乎的窑门口对着上山的路口,也对着省道公路,就像游牧行山张开的大口,吃人的嘴巴。
年年烧砖瓦,烧砖瓦的师傅姓汪,是安庆怀宁人,每年一个人来到陈田村,就住在村子里陈姓有房子的人家,后来带了儿子来帮忙,也还是挤在这个人家。烧砖瓦之前是制作黄土坯,对面的虫龙前山是黄泥巴土山,从虫龙前山上把黄泥巴土采集到窑前的大草棚里(一年四季搭建在旱地上),要用板车拉,把大块黄土扣成细细的黄土,一起堆放在一个平整的圆形土坑里。从村牧塘山塘挑水放到黄土里,浇透渗透,又从村庄牛栏中牵上一头老水牛,在土坑里转着弯不停踩踏,直到黄土与水粘合在一起,牛转了不知多少圈后,又从底下把黄土翻过来踩。汪师傅往往这个时候,要抓起一把黄土放在两个手心里,就像奶奶抓起米面放在两个手心里一样,看看能不能做成黄土坯(粑粑),黄土还是粘手,不能够在手中做成粑,黄土就没有踩好。我喜欢爬上老水牛的背上,摇摇晃晃,汪师傅喜欢看我骑在老水牛身上,赶着踩黄土。水牛踩踏黄土都是在夏天,踩一次黄土要二三天时间,踩好第二天,把踩踏好的黄土收拢成堆,盖上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蒸发,做砖的时候用多少取多少。要在一个星期之内将踩踏好的黄土坯全部做成砖块,超过一个星期黄土坯,水分蒸发完后就不能使用了。我看到汪师傅烧的砖是大砖,用踩踏黄土做的生砖,也就是未烧制前的砖,一尺长,五寸宽,三寸厚。做砖的工具有:砖盒子、钢丝弓、垫板,几样工具相互配合使用。砖盒子是做砖的模具,砖多大模具多大,使用时将砖盒子放在操作平台上,盒子底下放上垫板;用钢丝弓在黄土坯中切割一块土坯,双手将土坯抓在手上高高举起,用力砸向砖盒子里面,再用钢丝弓将砖盒子表面多余的土坯割掉;砖盒子中间留有一条缝隙,将钢丝弓顺着缝隙切割一遍,整块砖一分为二,然后再双手合力,把垫板与砖盒子一同搬到盛放生砖的堤坎上,整齐码好摆放,再用右手将砖盒子侧面的锁扣解开,松开夹板,取出砖盒子。这样一次性两块生砖就算是做好了,以后就是等待它自然风干上砖瓦窑烧制。
小时候看过电影《白毛女》,剧中的女主角被地主逼着上山躲在黑窑里,悲残伤心的画面久久记在心里,解放后,白毛女被解放了,一头乌黑的头发渐渐生出。我以为这是真的,就像入窑的土砖土瓦,黄黄的,出来全部变成黑黑的、灰灰的。小时认为窑很神奇,独自钻进去玩过,以为会出现什么奇迹,看到许多零碎的砖瓦片,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瓦片,有红色的、黑色的、灰色的、青色的,好几种颜色混合的也有。我特别喜欢,拣了起来想帶回家里玩,越拣越多,满脸是汗水,手指乱抓,自已不知道抓到脸上。出窑门口结果出现了奇葩,满脸是灰,黑不溜秋还不知道,跑回到家里。奶奶着急问我到那去了,以为我跌进炭火灰里去了,怎么这样成黑黑的人了。我不知道怎么样,闭口不敢说,家里没有镜子,奶奶拉着我跑到怀沟,让我趴在水沟边,对着水里像镜子一样照自已。我看到水里,自已一脸的乌黑,只有两个眼睛滴溜溜的在转动,奶奶一边叫我闭上眼睛,一边给我洗,我一边说去了游牧行烧砖瓦窑的窑里玩去了。奶奶告诉我说:“游牧行山是危险的地方,吃人的地方,游牧行山像是袋子,砖瓦窑是袋口子,进去了就出不来。”告诫我以后不能一个人进去玩,有大人带着才能进窑安全,长大了成家了才可以一个人进窑去。我当时想,奶奶不要我去的窑里,是《白毛女》电影中白毛女住的地方啊,白毛女的头发由白变黑那是真的啊,电影里放的。
看到汪师傅娴熟的技艺,做起瓦片比起做砖更要熟练的多。汪师傅做瓦片用到的工具有:瓦筒、瓦衣、抛光片、钢丝弓、转动平台。我先看到汪师傅将揉好的黄土坯,做成长一百二十公分,宽三十公分,高一百五十公分的弧形样“瓦坯”,放置在转动平台周边的阴凉处。接着系上从颈到脚的长围裙,开始做瓦,将瓦筒放到圆形转动平台上,外面套上棉布做成的瓦衣。用钢丝弓在瓦坯上切割一片厚度差不多一公分的瓦坯片,双手均匀地将瓦坯片托起,包裹在瓦筒(衣)上,用左手转动旋转平台,右手拿着弯弯抛光片,沾上好几次水,不停地均匀从下到上抹匀拍打瓦坯片,直到表面光滑平整为止。看到瓦坯片光滑周围都匀平后,用手握住瓦筒的手柄,将整个瓦筒拿起,放到盛有锯末灰的竹筐中,让瓦筒底部沾满锯末,然后再把瓦筒放置到平整的地面上,用手剥开瓦筒的手柄,将手柄中间分开(手柄中间是破开的),向内收敛,收缩用力往上提,瓦筒就与瓦坯片分离开,成为圆筒形瓦坯。由于瓦筒与瓦坯片中间隔了一层纱布瓦衣,所以不会粘连在一起,分离起来比较容易。瓦筒一圈四条凸起分割线,瓦坯片阴干后,用手轻轻拍打圆筒形瓦坯片两侧,瓦坯片就分裂成四块瓦片了。学汪师傅样子,每天下午边,用手轻拍瓦坯片,我也拍,拍坏了瓦坯片,一下子变成一堆坍塌一地的泥块。汪师傅看到,假装骂我们一班孩子,故意问到,队长家的孩子是那个,回去告诉队长,要给我加工分。我又用手轻轻一拍,又拍坏一个瓦坯片,汪师傅儿子对一班小孩子喊,多拍一些,我少搬一些,窑里少烧一些,我就不敢带头拍瓦坯片了。
听到薛平贵与王宝钏的传说,王宝钏住在窑洞里十八年,苦等薛平贵征西回来。想象窑里的神秘,逐磨窑里的神奇,心想窑是发生魔幻的地方。我天天跟在窑匠汪师傅身边,抓起黄土坯在手里玩,捏成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泥人,泥碗,家里吃饭没有碗,捏了大小好几个泥碗要放窑里烧,想捏什么捏什么。到了砖瓦上窑的时间,村里安排一般人,帮助汪师傅上窑,从大棚用板车拉来砖瓦,人嘻嘻哈哈笑着说话,站成一路,从窑洞囗的路上一直站到窑里,传递着砖瓦,汪师傅在窑里码放砖瓦,我想把自己做成的大小泥碗也放进来烧。看到有好几个村里年纪大的人站在窑里递砖瓦,头发都花白了,一窑砖瓦码好了,也没有看到出来头发变黑了。又到了开窑出砖瓦的时候,看到许多大人们,还有许多妇女都钻进去,我也钻进去和大人们站在一起,往外出砖瓦,看到大人们小心翼翼的,都不在大声说话,拿着砖瓦放在一个个的畚箕中,又挑到窑外去。我也跟在后面拿出我捏的大小黑泥碗,到最后都出来时,就我一个人脸上全是黑色的炭灰,大人们都干净的,白头发也没有变黑。回来的时候,奶奶又看到了,我把进游牧行山窑里,看到的一切都和奶奶说,奶奶这才一五一十的告诉我,说窑的神秘,窑的奇怪。还说了许多与窑里有关的能脱胎换骨,化蛹为蝶的故事,说那都是传说,奶奶这些话,让我对汪师傅的匠心独具做砖瓦的魔法更感佩服。
电影《白毛女》故事中的白发变黑发,是电影人用想象手法拍出来的,从此让我对以后各种各样的描写窑里窑外的人物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想象。也是因为看过电影《白毛女》的放映,还有家乡砖瓦窑的一砖一瓦生产,让我的童年少年成年中年,都有了童话般童真乐趣。当每年又看到陈田的先人们被后人抬进游牧行山上,当每年清明时节,带着沉重心情走进山上,凭吊奶奶父亲先辈的坟茔时,出来走在陈田砖瓦窑外,内心又升起童真般的想象。正是游牧行山这个神圣殿堂般一样的山坞,从小给了我从童真到神圣,又从神圣到童真的人世间戏剧性变化,让我的精神世界不时沉浸在梦幻般的仙幻境界里,想像着陈田的先人们无论何地何时,都给我年少时代留下浪漫主义的初记,始至以后变成无穷无尽的想象人生,什么都敢想,什么都不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