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为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推广工作,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工匠精神,提高青少年对传统非遗项目的社会认知度,营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浓厚氛围,更好地促进文旅结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全域旅游。团市委、市文广新局、市人才办、市旅委决定开展池州市“寻找非遗传承青年志愿者”活动(第一季),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寻找非遗传承青年志愿者 让非遗传承动起来 二、活动内容 “寻找非遗传承青年志愿者”活动(第一季)确定非遗项目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池州傩戏、东至花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贵池民歌、青阳农民画、石台目连戏;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九华民歌。 “寻找非遗传承青年志愿者”活动参与对象包括团员青年、旅游从业者、非遗爱好者,参与对象要符合所学项目的基本条件,并能坚持学习,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志愿者,性别不限。 三、活动时间 活动报名截止时间5月10日,活动实施周期为1年,以志愿者熟练掌握所学技艺为标准。 四、活动步骤 1.宣传动员。通过微博、微信、网站、报纸等媒体对“寻找非遗传承青年志愿者”活动进行全方位宣传,营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氛围,鼓励志愿者报名参加。 2.确定人选。由市文广新局确定以上6类非遗项目“名师”人选,由“名师”对报名的志愿者进行面试,最终确定“非遗传承青年志愿者”人选。 3.签订协议。“名师”及“非遗传承青年志愿者”人选确定后,双方应本着自愿的原则结成教学对子,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传授的内容、师徒职责和义务、协议期限、协议目标等。每名“非遗传承青年志愿者”只能选定一位“名师”签订协议。市文广新局负责组织签订协议并进行日常管理。 4.传习实践。协议签订后,双方要根据协议确定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采取理论学习、带徒实践等方式进行培养。按照因需施教、实践答疑、实地训练等方式培训。培训时间可由“名师”与“非遗传承青年志愿者”协商自行安排。 5.考核管理。按照《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带徒”工程实施办法》中考核管理的规定,由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带徒”工程领导小组组织项目考核组每年年中和年末对名师带徒教学成果进行考核;教学计划完成后,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带徒”工程领导小组将组织专家组开展“名师带徒”教学成果展演、展示和考核,检查培养效果,写出考核评价。具体考核类别如下: 技艺类:由非遗传承青年志愿者现场展示项目全程制作技艺或专家组随机抽取其中几道制作工序。 表演类:由非遗传承青年志愿者现场表演学习成果,参加县区级以上文艺演出活动的提供相关图片、影像资料。 考核合格的“非遗传承青年志愿者”,由市人才办、市文广新局颁发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带徒”工程考核合格证。 五、奖补办法 寻找非遗传承青年志愿者活动纳入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带徒”工程以奖代补。 1.奖补标准。经考核合格后,每位“名师”带徒1—2人给予3000元奖补,3— 5人给予6000元奖补,6人以上给予10000元奖补(资金比例按7:3发放,即名师70 %,非遗传承青年志愿者30 % )。鼓励县区、九华山给予配套奖励。市级奖补资金从市人才专项资金中列支。 2.奖补程序。按照《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带徒”工程实施办法》,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领。 联系人:余成 联系电话:2088240 邮箱:1014994165@qq.com
附件:池州市“寻找非遗传承青年志愿者”活动报名表
共青团池州市委员会 池州市文广新局
池州市人才办 池州市旅游委员会 2017年3月16日 附件: 池州市“寻找非遗传承青年志愿者” 活动报名表 注:学习项目可以多选,最终只能和一名“名师”签订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