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安茶迎我到棠溪 看到文友博客里有首写安茶 的诗,其中有这两句:“何不山行邀旧友?棠溪山寨品安茶。”唤醒了我对棠溪的记忆,唤起了我对安茶兴趣。于是重返棠溪品安茶的愿望油然而生。想不到,这一天却真的突如其来了。 七月十五日,我和部分池州市作协会员及社会各界文学爱好者来到安茶故里棠溪,参加首届九华安茶杯散文大赛颁奖典礼。距上世纪的一九**年我第一次到棠溪,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年,是安茶让我有机会旧地重来,终于实现了四十年前临别棠溪时,期盼着再次归来的心愿。在那弯弯曲曲的山路旁,茂密的树木和随风摇曳的竹林,显得格外葱郁,浓荫蔽日,凉风习习。莫非山中树木还识得旧时客,不改清阴待我归哦。 随着进山大客车在山路上缓缓前行,茂林修竹掠过眼前,山岭逶迤,群峰叠翠,山涧里溪水淙淙,一幢幢民居散落在绿树丛中……远上棠溪山路斜,白云深处旧人家,这个崇山峻岭,白云飘渺的棠溪,让我的思绪刹那间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又一次回眸这个棠花满山香,溪水绕村流的深山美景。棠溪四面是山,只见白云在峰峦间飘拂,村庄外山麓叠翠;空阔处田陌交错,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眼前恰似悬挂着一轴青绿水墨山居图,美轮美奂。这里无污染,空气清新,终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富含有机质,这里才真正有安茶生长得天独厚的的自然环境。 对于九华安茶,以前我知之甚少,其实安茶早已是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安茶是半发酵茶,属黑茶类。创制于明末清初,成品色泽乌黑,汤浓微红,味正香醇,被誉为“圣茶”,有能喝的“中国古董” 之美誉 ,只因抗战期间被迫停产,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恢复了生产,如今安茶也成知名品牌,不仅风靡国内,还远销东南亚各国。安茶可算得上是茶中上品,如此炎炎盛夏,泡杯安茶,浅呷一口,醇厚微红的茶水顺喉而下,顿觉口舌生香,心情舒畅。此茶具有清热去火、生津止渴、降脂养颜、和胃健脾等功效。 说起安茶,又让我记起四十年前第一次来棠溪访友,顺着崎岖的山石路,来到白云缭绕的大岭,走进绿树掩映中的山里人家,诚实憨厚的山里人热情的把我们迎进屋,用粗茶碗放上大岭山上特有的野生茶,从炉火上拎来刚烧开的山泉水冲入茶碗里,只见茶碗里的茶叶,薄雾绿痕,叶子展开,活活如枝头再生。野茶的香味徐徐散开飘荡在屋内,似有一股山野花草的香味沁人心脾,朋友的老母亲用大蓝花碗装一碗晾干的大红枣放在桌上,一颗颗黑里透红的大枣散发出扑鼻的香味。我尝了一颗,浓郁的甘溢满口腔,再呷一口香茶,顿时香味和甜味顺着茶水流到了心里,那是大山味道,让人久久回味,即使四十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唤醒味蕾里的这些记忆。 也许这些当年在农户家吃的不起眼的红枣,经过传统的工艺的制作,已经成为今天闻名遐迩的西山焦枣,它色如紫金,形如玛瑙,柔软鲜嫩,甘甜溢香。那时喝的野茶,一直深植在大山之中,历经岁月的沉淀,云蒸雾绕,与棠花相伴,有清澈的溪流滋养,无可挑剔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享誉盛名的九华安茶,使得安茶在中国名茶中异军突起,一枝独秀。在我的印象中,棠溪不仅是个白云生处的古村落,更是个物产丰富的富庶之乡。 来到棠溪,参加了首届九华安茶杯散文大赛颁奖典礼,和文友们一起去茶园采风。盛夏是火热的,文友们的激情也是火热的。相识的和不相识的文友们喜聚一堂,欢声笑语打破了小镇的静谧。 重返棠溪对于我,是阔别四十年后的回眸,如果不是天气炎热,一定要登上大岭去拜访久别的老友,“何不山行邀旧友?棠溪山寨品安茶。”,心中不免有些许的遗憾。返程时,透过车窗玻璃,回望隐约在云雾里高耸的大山,想起那位诚实淳朴的山里朋友,如果现在要去他家作客,招待我的一定是九华安和西山焦枣。我们尝着焦枣品着安茶,慢慢诉说着无尽的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