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妈妈的味道——糯米圆子
日前,收到小编邀约参加人网举行的“我心目中的家乡小吃”征文活动。瞬间,那些熟悉而又顽固得家乡味道,就像一个个味觉定位系统,直达心灵。它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东至米饺、殷汇大饼、唐田贡糕、茅坦酥糖等,似乎我们无论脚步走多远,这些味道都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伴随着人们的脚步,从深山到闹市,不停迁徙,不停流变。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然今天我却并不想写这些家乡的传统小吃,而是想向大家叙述一道来自于家庭的味道,妈妈从小做到大的——油炸糯米圆子。因为那不仅仅是记忆深处舌尖上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在饭头蒸上一碗或蘸着美味的红烧肉汤汁来上一个,糯米圆子都呈现出不一样的味道,筋道十足而又软滑香糯,十分有嚼劲。我们知道一千双手就会有一千种味道,糯米圆子,火候的老嫩,味道的浓淡,各家各户,千变万化。相对于技巧,倾注的心意才最值得回味。所以直到如今我都坚持的认为,妈妈的糯米圆子就是最好的味道。从妈妈的祖辈开始,糯米圆子就是家族春节期间必备的美味食品,如今一道春节,我的女儿,妈妈的孙辈也会围绕着锅台,不时参与着糯米圆子的制作,可能它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依靠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传统方式传承至今的。 腊月的清晨,天气不错,大家都忙碌在迎接新年的气氛中。妈妈一早就会把之前去市场买来的,今年最新鲜的糯米,淘洗好放入锅中。 煮糯米饭是第一步。在高压锅里,高温会加速糯米的软化,使得糯米开始黏滑,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高压锅的糍糍声中,糯米的香味开始渐渐弥漫整个房屋。 糯米煮好后,就到了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踹糯米。踹糯米暗藏玄机。踹并不是字面上的理解用脚,而是用手,为什么是踹而不是用揉,我也问过妈妈,妈妈告诉我们因为需要比揉用更大的力气。刚出锅的糯米冒着热气,加上盐和一些香料,妈妈就要用双手,在热腾腾的糯米中不停地反复踹打,往往是糯米踹好了,一双手也烫红了,就是依靠这种传统的人工反复踹打,迫使糯米饭分解,分子进行重新组合,直至糯米饭成为糯米糊,口感也得以更加美味。持续几个小时,力度和火候的把握全凭经验。糯米饭踹得是否黏细均匀,会直接影响圆子的口感。 当这个程序完成后,就该趁着糯米这个软乎劲,赶紧的搓起来,在搓的过程中沾一点水,这样更加利于圆子的定型,且不容易撒。手指飞快,几秒内一个,且每一个大小几乎差不多,这需要多年以上的训练。在搓的过程中,大铁锅也同时倒满了,来自农村新鲜的木榨菜籽油,热力作用产生出奇妙而丰富的烹饪方式——油炸。等到油烧热至翻腾,于是一个个在妈妈手中快速成型的糯米圆子,依次下锅,“哔哩哔哩”的声音伴随着热气弥漫,空气中浸润着朴素的香甜,那是糯米特有的气息,这时火力至关重要,太旺容易焦糊,太小圆子潮湿黏牙。有多年经验的妈妈,手艺最棒,火候全靠她一手拿捏,直到圆子金黄即可。刚出锅的糯米圆子又脆又香,待圆子彻底放凉,就会慢慢变软变韧。这时闺女总会在周围来回跑跳,不时尝上一个刚出锅的糯米圆子,看着孩子欢快的笑脸和大快朵颐的样子。我想等孩子长大,她可能不一定会完全记得糯米圆子的做法,但那柔韧筋道的口感,承载着家庭的味道,也许会留在她一生的记忆里。即使走得再远,熟悉的味道也会提醒孩子,家的方向。 就这样历经一天辛劳,看着满满一篮子的糯米圆子,在妈妈的巧手下分袋装好,这份送给你外婆、这份送给亲家、这份送给你姨、这份送给左邻右舍,这份你们带回家,就这样美味的圆子伴随着年味在远亲近邻的餐桌上四下飘逸,漫长的冬日里,有了这些香香糯糯的糯米圆子陪伴,再无趣的日子,仿佛也会变得温暖、富足而且有滋有味。 (附几张妈妈亲手制作糯米圆子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