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11972|回复: 17

怎样看待语文教材大幅增加文言文比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0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最近听说自今年9月起,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有了一次大变动,由原先的多个版本并行,改为统一采用教育部编写的“部编本”;原人教版近40%的教材内容被替换,其中最重要的改动,则是文言诗文的占比大幅增加,其具体情况是:
    “小学阶段,6个年级的教材共增加55篇古诗文(一年级就有古诗),增幅达80%;至此,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内容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共计124篇。而在初中,3个年级的古诗文总篇数也提升至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
    这个消息确实让我很感惊讶,在我的印象中,以前初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好象只有一两个单元,大概占全书的五分之一或七分之一篇幅,现在居然已经超过了一半,这样大幅度的内容变更,我想绝大多数人恐怕都是始料不及的。
    不过,从网上的评论来看,人们对语文教材这样的大变革普遍反应平静,绝大多数网友都持肯定态度,当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但也只是担心学生的负担会加重,此外并没有什么上纲上线的质疑,这种现象还是很耐人寻味的。
    记得2004年的时候,因为儿童应不应该读经的话题,中国的学术文化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许多专家学者都卷入其中,反对的一方甚至将“读经”与“愚民”、“蒙昧”划上了等号。现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诗文已经超过一半篇幅了,按照当年反对读经者的逻辑,这应该也与“愚民”、“蒙昧”脱不了干系的,因为经典与文言文的关系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到一位专家学者正式撰文来表示反对,看来这次语文教材改革是波澜不惊地被全社会接受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次语文教材改革呢?具体地说,第一,这次改革有没有必要?第二,这次改革有什么意义?
    首先,这次改革当然是有必要的,原因很简单,就象前面我所引用的王财贵的观点:白话文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在语文课中学,只要是中国人,会说中国话,他自然就会白话文。也许有人会说:可是经典白话文中优美的辞藻、精深的内容是日常白话中没有的呀,学生光会说中国话,不学白话文又怎么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呢?提这种问题的人显然没有弄明白,现代白话文中的“优美的辞藻、精深的内容”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初还不都是从文言文中学来的?只要把文言文学好了,白话文自然就能写好,这个道理就好比把毛笔字练好了,钢笔字自然就能写好一样。如果把有限的语文课时花费在白话文教育上面,这恰恰阻碍了学生通过文言文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一如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练钢笔字上,也就挤占了练毛笔字的时间和精力一样。正是这个缘故,所以近一百多年来白话文写得最好的一代人,就是五四时期那些从小接受纯文言教育的一代人,自那以后,作家们早年开始接受白话文教育,他们的文言素养因此一代不如一代,他们的白话文水平也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那么自然也就明白了这次教材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如果我们根据白话文根本不用教不用学的观点,一步到位地把语文课中的白话文全部拿掉,完全改成文言文,那显然又是不现实的,因为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肯定跟不上趟,所以,最稳妥的办法当然就是象现在这样,先增加文言文的分量,目前不是百分之五十多了吗?等以后大家都适应了,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文言文的比例也不迟。当然,未来是不是一定要把白话文全部拿掉,还是说适当保留五分之一到七分之一篇幅的白话文,这些都是可以视情况再定的。
    第二,这次教材改革有什么意义呢?对此我认为主要是思想史上的意义。
    前面我曾经说过,相比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近二十年来的儿童读经运动也可以被视为“中国历史的又一个新开端”。我想肯定有人对我这种说法表示怀疑,认为我是在夸大其辞,他们会觉得儿童读经只是一种民间行为,还上升不到改变历史的高度。
    但是大家别忘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当初也是纯粹的民间行为,无论是教授们主导的“新文化运动”,还是学生们主导的“五四事件”,都与当时的北洋政府无关。后来这一运动直接影响了官方的教育政策,白话文被正式列为学校的国文教材,这才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也就具有了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现在的语文教材改革与儿童读经运动是什么关系呢?显然前者也是在后者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2004年的时候一帮专家学者象打了鸡血似的反对儿童读经,但是事实证明他们的反对无效。这十多年来,儿童读经已经蔚为时尚,当全国各地的儿童在整篇整本地背诵文言典籍的时候,这无形中也就给了语文教育部门改革教材的压力与动力。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儿童读经运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单凭教育部闭门造车,就能把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提高过半吗?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别的不说,单是一帮把“文言文是死文学”奉为金科玉律的冬烘学者肯定会象2004年那样跳出来反对的,而整个社会自然也一时转不弯来。所以儿童读经运动就相当于开路先锋,它的浩浩荡荡的队伍直接碾压了所有的反对者,让他们彻底认清历史车轮的无可阻挡,从而为这次语文教材改革铺平了道路。
    儿童读经运动和语文教材改革是彼此呼应和相互支持的两个事件,它们又可被视为中国文化复兴这个大事件的不同阶段,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要节点。说中国的历史因此而进入一个新开端,我认为这个论断是恰如其分的,也必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我们站在今天这个历史新阶段往回看,就会发现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开启的这百年史,实际上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丧失民族自信心的历史,他们“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则肆口诬蔑,弃之如遗;而在眼下,由儿童读经运动和语文教材改革这两个事件所开启的,则是中国人重新拥有了文化自信的历史,从此以后,中国人再也不会为自己的历史文化而感到自轻自贱,再也不会因诵读祖先留给我们的文言文而有不合时宜之感了!
    除了上面所说的思想史上的意义,这次教材改革对于语文教育本身又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作为一名曾经的初中语文教师,只能给出这样的回答:这次教材改革对于语文教育本身还谈不上有多大的意义。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认为语文教材历来最大的弊病就是内容单薄,而不是白话文与文言文的相对比例,即使把现有的语文教材内容全部换成文言文,在我看来也一样是内容单薄。因为对于喜欢文言文的学生而言,语文教材中的这点内容并不足以培养他的语文素养,他还是要去读课外书;对于不喜欢文言文的学生,即未能培养出对文言文的兴趣的学生而言,语文教材中增加的这点内容也不足以培养出他的兴趣。也就是说,原先吃不饱的学生,现在仍然吃不饱,因为增加的那点文言文实在有限,还不够国学班的学生几天的诵读量,而原先觉得吃不下的学生,现在更加吃不下了,因为他所讨厌的文言文篇数更多了。
    中国当代的语文教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乃“百年之寒”,因为要从一九二零年算起。这一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发训令,要求全国各国民学校自该年秋季起,将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这实际上就是中国语文教育走上歧路的开始,屈指算来已将近百年了。我们要摆脱这百年之寒,迎来语文教育的春天,原是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的。只要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那么,即使迈出的只是一小步,也值得充分的肯定,并寄予进步的希望,更何况象今年的这次语文教材改革,其迈出的步子还是相当的大呢?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9-11 10:33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走着瞧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9-11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现在的人写的那些诗也叫诗,再看看古人写的东西,短小精悍,字字矶玉。
打死现在人也写不出那种意境来!
或许是我不懂!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9-11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没错,现代白话文中的“优美的辞藻、精深的内容”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初还不都是从文言文中学来的?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僚通嫽,贵池语“姑娘嫽人”既来源于此! 更不要说那些美得让人窒息“优美的辞藻、精深的内容”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9-11 23:5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花也怜侬 发表于 2017-9-11 23:40
看看现在的人写的那些诗,再看看古人写的,短小精悍,字字矶玉。
打死现在的人,也写不出那种意境来!
...

古代人学几门课,现在人学几门课。人的精力有限。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9-12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话文无非是一种工具,文言文才是文学艺术。能少的,就尽量不多。

诗经2.jpg 诗经.jpg


译成白话后,意境大打折扣。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9-12 05:2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9-12 08:1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觉得我女儿一年级上来不是拼音而是字,作业全是我写一个他写一个抄上去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9-11 23:56 本帖发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代人学几门课,现在人学几门课。人的精力有限。
--------------------------------------------
现在的人当然没必要和古人比,但是语文课如果课程设置得当,学生们还是能学到许多东西的,现在的问题在于语文课的课程设置不当,教学方方法不当,该学的不学,尽学些可学可不学的东西,基本上就是在浪费学生的精力。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现在的人写的那些诗也叫诗,再看看古人写的东西,短小精悍,字字矶玉。
打死现在人也写不出那种意境来!
或许是我不懂!
---------------------------------
现代诗不是诗,这一点大家都清楚,所以高考作文要求自选体裁时,会特别注明不得使用诗歌,为什么呢?因为现代诗没有评判标准啊,所以评分就会毫无依据,于是干脆就不准写,其实诗在中国古代就是正宗的考试体裁,象唐代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就是考试答卷。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9-12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知道增加文言文的比重是谁的授意和默许?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9-23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表达之凝练,西方人若能欣赏,一定瞠目结舌。
汉语笼罩下的华夏文明,人与自然才能如此水乳交融,美感横呈。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9-24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之家也呵。中文语言的底蕴是古文,尤其是古代散文,让人受益良多。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9-24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文写的好的我喜欢贾平凹的散文,说的好的是湖北人易中天。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9-24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池州有一些散文高手,我很是钦佩左宗伟。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11-7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语文新教材从教学上讲,更合理、更科学了,从教育上讲,却更加卑鄙了。

文言文的增加并不会增加难度,反而使孩子的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像《黔之驴》、《狼三则》等都非常有趣,而且浅显易懂。

我女儿四年级,想用文言文写作文,因为她觉得这样写作文字少。

她现在自己把注音版的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不求甚解看了一遍。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TOMREN 发表于 2017-11-7 19:38
语文新教材从教学上讲,更合理、更科学了,从教育上讲,却更加卑鄙了。

文言文的增加并不会增加难度,反而 ...

四年级就想用文言文写作文,这真是人小志大啊,呵呵。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8-4-24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边山这边 发表于 2017-9-24 11:55
池州有一些散文高手,我很是钦佩左宗伟。

左宗伟,没听说,孤陋寡闻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4-3 21: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