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2618|回复: 4

慈 母 仁 心 ——追忆我远在天国的母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2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慈 母 仁 心
——追忆我远在天国的母亲
文/黄春才
又见初冬,寒风凄雨,落叶飘零。经历岁月流水的抚慰,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渐渐变得理性而又宁静,终于可以在凛冽的寒意中,落字追忆我远在天国的母亲。妈妈,您在那边过得可好,天堂可有四季,天冷是否加衣?无需再牵挂儿女,您不能再像阳间,生生苦着自己!
公元2015年11月15日,农历乙未年十月初四凌晨,母亲悲逝!噩耗传来,儿的世界时空错乱、天旋地转。
奔回老家时,母亲已静静地躺在床上,双手没有了一丝温度。冲破众人的阻拦,我强行掀起盖在母亲脸上的毛巾,看看不再理我的母亲。母亲面容安详,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没有了病床上的痛苦表情,没有了人世苍凉的忧郁,她把最后的优雅留给了后人。
过去回家,母亲总是远接远送。早先站在院门口,看到我第一眼时,就开始呼喊:“儿诶,家来啦!”后来脑溢血轻度中风,行动不便了,知道我要回去看她,便老早就坐在房门口,见面拉着我的手,久摸不放。每次离家时,母亲都要把我送到后山腰公路边等车,弟弟说,我走后,母亲都要坐在路边抹眼泪,好久才回去。最后一次告别时,她坐在床边紧紧拉着我的手不放,说给后人添麻烦了,要我回去一定要注意身体。而母亲一生只有付出,从不给后人添乱。这次离开,我眼红了,知道身后的母亲一定泪流满面。没想到这一转身,就成永诀!
我哭晕在母亲的灵前,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中,不能自拔。
母亲走了,儿子再怎么尽孝?母亲病后,早期尚好,我鼓励她好好养病,过几年不上班了,就可以回家常住,也可以像兄弟们一样,给母亲端饭送水,陪着聊天。如今,子欲孝而亲不在,我痛彻心扉!
母亲走了,我每个周五的电话,谁来接听?母亲不会用手机,为了保持联系,我固定在周五下午给她打电话。她会早早地守在弟弟家固定电话旁,我从她的语调中就能感知她的状态,从她的絮叨中接受故乡和亲人的信息。母亲走后,我和弟弟都把固定电话停机了,因为已无人再用,因为母亲再也听不到电话的铃声。
母亲走了,家散了,故乡远了,在游子心中母亲就是故乡、就是家。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出生的母亲,家境极度贫寒,一个字都不认识,却秀外慧中。一大家子生活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分家后,大家族的事都装在她心里,母亲会及时提醒大家去做。我至今记得母亲为我和弟弟取名字的事情。母亲生了五男三女,三哥出生不久就夭折了,为了纪念三哥的存在,我和弟弟就排行老四和老五,小时候就叫四毛、五毛。直到上学报名时,老师说:“如果还叫小名,以后就不能改了。”母亲想了想,说:“两个伢都是春天出生的,就叫春才、春杰吧”。老师说:“好,希望两个孩子学能成才,成人中之杰,好寓意!”后来有人说我这名字有点俗,我却没有改,因为这名字寄托着妈妈的厚望。母亲非常端庄秀丽。记得儿时一次带我去大队开会领奖,台上的母亲露出几分羞怯,但她身材适中,头发乌黑浓密,面色红润,五官端正,浓浓的眉毛,深深的双眼皮,鼻梁秀挺,加上永远带着笑意的眼神,使母亲成为我心中最美丽聪慧的女人!
母亲吃了许多苦,她十八岁嫁给父亲,生了八个儿女,七个抚养成人,家里人口最多时,十八口人在一个锅里吃饭。那个特殊时代,我们生活在大别山区小山村,物质极度贫乏,人多更是灾难,家里年年超支。口粮靠返销,供应的大部分是发霉的山芋片,一年的生活是“南瓜三个月,山芋半年粮,余下杂菜代”。我都不知道父母是如何维持一大家人生活的。每天晚上我们睡了,母亲还在做家务,清早起来,她已做好早饭,出工去了。中午收工时,大家可以休息一下,母亲来不及擦把汗,就撸起袖子做中饭。大家吃饭时,她却坐在门坎上睡着了。下午出工前,她把大家吃剩下的饭,掺点温水扒几口。那时我们小,总是吃不饱,有时把饭吃完了,母亲就空着肚子去做工。麦收时节,母亲会做几次手擀面,在直径一米多的簸箕里,母亲把面皮擀得很大,再折叠起来,用刀子飞快的切成宽宽的面条,放进一锅菜里。那面条特别有嚼劲,滋味一生难忘。后来去过许多地方,吃过不少手擀面,都和母亲做的差得很远。早先回家,母亲还会做给我解馋。而今,母亲走了,妈妈的味道,将成为我余生的绝想!
节俭是母亲一生的写照。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生活,一日三餐基本上就是稀饭杂粮加素菜,简单得令人心酸,怎么劝都没用。亲戚和后人送的礼品,很少能进母亲的嘴,有的转手又拎着去走亲戚,有的送到小商店卖掉或换生活用品。实在不便处理的食品,母亲要分成几份,送到几个儿子家,后人要她自己吃,她总说吃过了,还剩许多,其实,更多时候她连什么味道都不知道。大家给她买的衣服鞋子,多被收起来,家人说,我回家时妈妈还穿得好一些,平时经常捡旧衣服穿。我劝她新衣服不穿也会坏的,母亲说不会的,每年都晒,旧衣服穿得合身些。其实我知道,母亲这样节约,深层次的原因是不想给后人添负担。母亲走后,整理她的遗物时,看到那些没动过的衣物,大家都哭了。就是这样节俭的母亲,身后竟节余三万多元钱,那是母亲牙缝里省下的!
我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母亲那湿透的背影。那时家里人多困难,没钱支持我上高中,我得靠挑货挣力资支付学杂费。高中在区政府所在的黄甲镇上,离我家所在大塘公社有近30华里距离。山路崎岖,不通公路,没有汽车,所有生产生活资料进出都要靠人力挑运。每个周六下午放学后,我都会挑着近百斤的食盐回家。走不多久,人就会累得流汗喘气,开始我强迫自己走一定的距离才歇息,到后来我只能咬紧牙关,数着步子,硬撑着走。那时,最盼望见到的人是来接我的母亲。母亲见到我,会心痛地不断说:“伢,累坏了!”再拿毛巾帮我擦汗,然后递上一样吃的东西,不是山芋,就是饭团,有时还是个熟鸡蛋。母亲接过担子,先还边走边和我说话,后来慢慢就不做声了,而背后的衣服则渐渐湿透,慢慢地连头发都湿了。我要换一会儿,母亲坚决不让,说:“伢,你先到岭头上歇着,我看着你走得快些,翻过岭,下山就好了。”周一天不亮,母亲又挑着从公社采购站领回来的两大捆山货,送我到岭头上,目送我走得很远,才转身回去。如果没有母亲的接送,我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不敢挑那么重的东西走山路的,母亲的慈爱,给了我坚韧和力量。女儿读初中时,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和她说了奶奶的故事。女儿说:“爸爸,您也可以写奶奶湿透的背影”。多少年过去了,我虽心存此念,却一直没有动笔,麻木地消费着无边的母爱。天下父母都伟大,而母亲那湿透的背影,则是我专属的记忆。
母亲的慈爱像温暖的太阳,普照着身边每一个人,且永远不会退温。母亲年轻的时候,是婆婆掌权时代,祖母永远护儿责媳,母亲却对婆婆孝顺有加。祖母生命最后几个月,被病痛折磨得彻夜不眠。晚上母亲就整夜坐在祖母身后,给她当靠背,陪着说话,祖母疼痛难忍时就掐母亲,母亲就给不停抚摸。祖母去世前,紧拉母亲的手说:“伢诶,我死后一定保佑你啊!”母亲的仁孝,赢得了婆婆最后最真的感动!
母亲对父亲由衷的敬爱。父亲非常能干且有才华,他给大家讲故事时,母亲都要给父亲倒碗水,坐在对面,边做家务边留心听,父亲的许多思想,母亲都记在心里了。在那特殊年代,父亲为了一大家人生活,偷偷种些经济作物,好几次被批斗,割资本主义尾巴。每次挨批回来,父亲都很郁闷,母亲就想办法做点好吃的,宽慰父亲。父亲性格有些躁,不顺时,会骂母亲,母亲都忍着,还对我们说,父亲扛着一大家子生活,难的不得了,大家都要顺着。父亲突然去逝,母亲悲痛欲绝,一下子苍老许多。
母亲熬成婆后,社会又变成了媳妇的美好时代,而母亲却和四个儿媳做到了和平相处。母亲时时注意一碗水尽量端平,严责儿女,宽待儿媳和女婿。后人买的东西,她对外人都说是儿媳、女婿买的。有时闹点小矛盾,母亲都会主动化解,委曲求全。母亲晚年性格有点倔强,后人不听她的话会不高兴。但事后深想,有些事母亲坚持是有道理的,她为后人考虑问题的深度,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
我们每次回去,母亲都要把我们专用的毛巾、脸盆、痰盂等拿岀来,我们走后,她又洗干净收起来。冬天回去,母亲会用瓶子装满热水,把床捂䁔。半夜,母亲还会进来换一次,再把被子压严实。母亲动作很轻,生怕惊动我们,其实我早就醒了,闭着眼睛,感知母亲的动作,心里响起的是那句唱哭许多人的歌词:“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如今母亲走了,儿子的太阳下山了!
每次离开老家,母亲都要张罗些土特产,恨不得把能带的东西都让我们带走。鸡蛋还让弟弟用纸一个一个包好,有时母亲还要把我们给的钱退些回来,用红纸包好,偷偷的塞进装鸡蛋的盒子里。每次我都要责怪母亲,母亲总说:“要你们许多干什么?我不缺钱用,你们在城里一棵菜、一瓤水都要花钱买,比乡下生活难的多”。后来装鸡蛋时,我都要仔细检查,看着封口才放心,可回家发现红包还在。弟弟说,是母亲半夜喊他起来重放进去的。这就我的母亲,恩情似海,无以回报!
母亲的慈爱不仅对家人,对村里的乡亲和她生活中出现的人都一样。那个时代,家家都苦不堪言,村里经常有人家因为老人生病、老婆生孩子、家中来客揭不开锅,母亲会尽可能的去接济。我家在路口,父母仁义又远近闻名,经常有讨饭的人到家中歇息。印象中,有人脏得不得了,母亲曾不嫌弃,都会先倒碗热水,再把锅里、橱柜里有的东西,找给他们吃。而母亲却常常因此饿肚子,因为那些吃的,是母亲自己的早中饭。村里无论谁家做红白喜事,母亲都要自始至终的帮助人家操劳帮忙。母亲还有件特别神奇的事情,她记得所有家人亲戚和村子里许多大人、小孩的生日。大人过生日,她会去说些吉祥的话,小孩过生日,她会带点小礼物去,礼轻情重,大人高兴,小孩开心。后人买给她的水果糕点,她会分发给屋里的老人和小孩吃,后来在病床上不能动了,有小孩子在门口玩,她还会扔几个糖果过去。母亲一生不和人交恶,有时家里和邻居闹点小矛盾,母亲还帮别人说话,并主动上门赔礼。家人生气,母亲就劝说,结个仇人不划算,吃点小亏不算事。
母亲一生坚持对人仁义,信仰吃亏是福。早年回家,我陪母亲下地锄草,母亲会问我工作、生活上许多事情,并反复叮嘱我:“做人要仁义,做事不要怕吃亏”。这是母亲常说的话,并用一生践行到极致!小时候,父亲常说六尺巷的故事,有次母亲接话说:“张宰相仁义,后人受福!”。我们宣传中华美德,推崇“礼、义、廉、信、孝”,而要做到这些,关键的是要有一颗宝贵的“仁心”。母亲的家训影响着我,更恩泽着她众多的后人。母亲的家训,只要你认可,都可去践行!女儿参加工作时,我就对她说:“奶奶说:‘做人要仁义,做事不要怕吃亏’,特别有道理,希望你也能做到。”女儿说奶奶的话有朴素的哲学思维,真了不起!她真的听进去了,且做得比我好!
母亲仙逝后,亲戚后人都来了,哭诉着母亲的慈爱!在外打工的队上人回来了,细数母亲的恩德;周边的乡亲们也来了,诉说老人的善举和仁义。送母亲进城火化的车队不断增长,大家都来给母亲送行。母亲生前十分俭朴,身后却极享哀荣。她用一生的付出,赢得了大家的敬重!
    父母在,人生尚知来处;双亲故,此生只剩归途!母亲的离去,对我影响很大,我仿佛一下子从孩子变成老人。又是初冬,是妈妈离去的季节,寒风挡不住,思念去天堂。母亲,天国保重!后人都好,莫再牵念。余生多久,思忆多长,惟愿来生再做您的儿郎!(作者:桐城市唐湾镇大塘村人,现在池州市东至县农委工作。邮箱:dznwhcc@163.com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11-22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凄冷的傍晚,看到楼主的回忆母亲的文字。更加想起我故去的母亲。和令堂一样,她老人家也是中风,且是两次中风,在第二次中风8个月后走的。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如今我山塌水干。
在只剩归途的人生旅途中,蹒跚前行,时时回望来处,泪眼婆娑。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11-22 21:4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思亲真切,文字感动人心,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望把无尽的思念化作生活的动力,来告慰先人。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11-29 11:2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字动情!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7-11-29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的我潸然泪下,情真意切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4-4-18 13: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