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31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3-8-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早晨到达北京,拉着沉甸甸的箱子提着水淋淋的塑料袋,带来家乡的乌栗豆腐和咸蛋。
咖啡色的豆腐是山上采来的乌粟籽剥开成米儿磨制,在外面的老一辈人都很钟情这一口儿,吃的是一种家乡情结,如同北京人爱吃老豆汁,这豆汁味儿怪怪的在我看来真没什么好吃,可北京人就爱吃。这乌栗豆腐其实它黄豆豆腐一样,本身是没什么味的,全靠调料。
但是黄豆做的豆腐可能是转基因产品,不可避免的要施化肥打农药,谁也没办法保证这豆子的来源是纯正的。只有这采自皖南大山的乌栗籽,是百分之百的纯天然无污染,谁也不会到大山上去施药施肥啊。我90高龄的老父亲就特别钟情这一口,我母亲生前也十分喜爱。他们远离故土,爱吃乌栗豆腐,放些干辣椒壳或辣椒糊和大蒜,有点像北京的凉粉。其实吃的是浓浓乡情。这乌栗是饱含着大山里的天地精华,水嫩嫩的都是饱含着我们池州秋浦河的水,是我白洋河的水。我老妈说过,看见这豆腐,就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光着脚丫去捡乌栗籽的欢乐场景。老妈儿时住在九华山下的二圣宋家村,她家老屋就是有名的王家水碓,百度上都能查到。老妈今已作古,安葬在河北面的山上,在为母亲设计和施工陵墓时,我特别注意到,山上真有几棵乌栗树呢。到了秋天,会有乌栗落到母亲身边吧。母亲去世了,父亲就说不要带到合肥了,他一个人吃没有味道。这乌栗豆腐在我家中从来就是他们的专用菜,只有他们老俩口一起享用才能吃出味道,而我们姊妹没有上山采过乌栗,也就谈不上对乌栗有什么感情了。
带了四小袋,原来是想分别送给在乌石度过童年的江绍华先生,原驻京办吕宗建先生,来自马牙的何世德将军,还有在友谊宾馆的工作过的乌石吴氏老宗亲。到了火车上才发现,室内温度很高,而是豆腐是要放在水里漂养着,不能长久的放在塑料袋里,又听说吕宗建大哥到深圳去过年了,打何将军电话没打通,就决定全部送给九十多高龄的江绍华先生,请他和子女们一起代表大家吧。
煮熟的蛋蛋是我的宝贝丫丫们生的,用杏花村的美酒和着莲花塘的黄泥包了腌制,自然是很美味珍贵的哟。
老先生委托他的儿子江志青到北京站地铁里来接我,还送了一只精美的陶制吉祥狗,祝福家乡的父老乡亲狗年富贵吉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