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9383|回复: 15

渐行渐远的贵池春社习俗---挂社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6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渐行渐远的贵池春社习俗---挂社坟
过了元宵节年就过完了,元宵节和清明节之间还有一个被大多数人遗忘的传统节日---春社。
社日节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2018戊戌年的春社日3月17日(农历二月初一),秋社9月23日(农历八月十五)。
现在网络发达,可以查到社日节等很多传统节日的日期,前些年只有看懂黄历的人才知道这个日子。

秋社在贵池没有听说和经历过什么习俗。倒是春社期间有一个“挂社坟”习俗,在此与大家分享。
挂社坟是指新坟(没经历过清明)在春社日要祭奠一次。奠仪和参加人员和亡者的“五七”祭奠差不多。
孝子孝孙在坟前跪迎宾客,挂社坟的亲戚一般是儿女、兄妹、内侄、外甥等至亲,远房表亲大都不参加。参加奠仪的宾客一般备菜饭、酒、纸钱,鞭炮和社坟专属特色祭品---钱桶。

钱桶是一种由黄纸(或白纸或紫色的纸)和蔑条扎起来的一种贵池地域特色的民俗祭品。一般是在坟前树杆子,挂起来。

上山近坟前自己放一挂小鞭,孝家再放鞭接,孝家会安排人接菜碗,摆菜碗,斟酒,挂钱桶孝子烧纸,亲戚祭拜,扶孝子起。再回到孝子家中,待所有亲戚都祭拜完毕。孝家请客吃饭。
亲戚祭拜的菜品以前讲究数量,曾经听说过父母过世,女儿挂社坟要六六三十六碗,和酒席的菜品就差两个大菜(红烧和pan子).只是听说,不曾见过。一般好像是12碗 16碗。好像我舅舅的社坟我妈妈说是12碗。

以前大家经济条件都差,社坟过后饭菜招待大都是把客人带来的菜热一下,有条件的再买一点新鲜菜补充一下,酒也是祭奠剩下的酒,那时候大家买的酒不一样,白酒混着喝容易醉,因此挂社坟是经常有人醉倒在路上。

这个习俗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如果亡者不幸是在社日之前去世的,一般会告知亲戚当年的社坟连同出殡或五七一起祭拜,亲戚在出殡或五七祭奠是多备一样祭品--钱桶。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8-3-13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33VKWI{%V0(Q8[HZEN[NSFD.png TYQWD6NF`NIQI3{A`ZS}`0B.pn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8-3-13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了贵池县志,挂社坟就是祭新坟,俗语“新坟不过社”在几百年的县志里就有记载了,几百年的风俗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8-3-15 06:5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就是早春二月,既将春祭。
远离农耕生活的我们,己无法从田头稻垛间体会春的庄重,然而春的“仪式感”也未曾被全然遗忘…….
成列而站、举目凝望、鞠躬拜谒、手持香火……。“祭春大典”,人们将心中所愿寄托予神明,祈福一个吉祥顺遂的开春。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约伽 发表于 2018-3-15 06:50
马上就是早春二月,既将春祭。
远离农耕生活的我们,己无法从田头稻垛间体会春的庄重,然而春的“仪式感” ...

谢谢回帖,祝好!
现在春祭二字只停留在字典里,生活中已经看不到了。
小时候(80-90年代)种两季水稻时,早稻第一天插田,拔秧时会在秧田埂上放鞭炮,谓之“开秧田门”,插田的有腌鸭蛋或腌鸡蛋吃,(所谓放牛的望插田,烧锅丫头望过年),这也许就是早前贵池农村对春祭的一点传承吧,现在都忙于打工,村里的乡亲们只种一季中稻,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习俗。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约伽 发表于 2018-3-24 18:51
春祭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但盛行于浙南闽台粤地区,古风依存。池州这种地方因人文变故的原因,春秋祭 ...

谢谢回复旧贴。我在杭州打工20年了,你说的大约在浙江和福建交界的温州那边吧,在杭州、绍兴、嘉兴这边很少有您说的这样的风俗。
我的理解是东南沿海,农业和渔业靠天收的成分多一些,因此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期盼也重,因此有很浓的祭天祭地情结,还有出海抱团比单打独斗更重要,早期抱团出海的都是宗族大家庭,因此宗族观念也强一些。
杭州、绍兴、嘉兴这些城市华发达的地方,已经很少能看到有农耕特色的民俗了,只存在于一些人造的景点里(例如宋城、乌镇)
在建德、临安、衢州的一些山区还有农耕民俗,这些地方与黄山近,有徽派文化的浸润。

以上是个人拙见,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杭州这么多年,见得最多的民俗是农历七月三十,家家户户烧地香,就是点一把香,在屋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擦,现在城镇化发达没地方插了,只有插绿化带了。
农历七月三十我后来才知道是九华山的地藏王菩萨生日,浙江这边很敬畏,倒是我们九华山周边的民众没什么纪念民俗。
让我想起那句大不敬的话来“九华山菩萨照远不照近”   罪过罪过!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005.png 浙江湖州的插地香照片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8-5-14 19:4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钱桶底部的一节纸必须撕掉才有用.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沙金家 发表于 2018-5-14 19:49
钱桶底部的一节纸必须撕掉才有用.

哦,今天刚听您说,涨知识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8-5-17 19:25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马牙,里山一带都是躺.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8-5-17 19:31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月半的民俗,待您发掘,期待中!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8-5-18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沙金家 发表于 2018-5-17 19:25
马牙,里山一带都是躺.

最后这个躺字是什么意思,没看明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8-5-18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沙金家 发表于 2018-5-17 19:31
七月半的民俗,待您发掘,期待中!

谢谢您的鼓励,届时试着写写看,我在外面打工,很多事情都没参与了,完全凭儿时的记忆。很期待在家的朋友写一点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8-6-16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表  这些老的风俗你咋能都记得呢?  佩服  佩服!!!!!!!!!!!!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遥一生 发表于 2018-6-16 15:43
老表  这些老的风俗你咋能都记得呢?  佩服  佩服!!!!!!!!!!!! ...

谢谢表哥浏览了我的旧贴,可能是长期在外生活的一种思乡情结吧,年少时的记忆还有一些,写一点豆腐干的文字寄托思乡之情。
快要暑假了,表哥假期快乐!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4-3 21: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