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池州秋浦吴氏宗亲清明公祭(之三) 三祭灰坑仁二婆婆 从仁三公公到仁二婆婆约5-6里路,蜿蜒曲折的山区村村通水泥路,我们60辆车排了几里路。从殷汇出发一路上途经十几个村庄,所有车前都有醒目红底金字“秋浦吴氏清明祭祖”强大阵容在这大山里是空前的壮观,沿途村民都扶老携幼出来观看,得知这是吴氏家族清明祭祖车队,啧啧赞叹,老年人则滔滔地话说“从前的老吴家……” 仁二婆婆梅氏,梅村人,真一公的二儿媳,史书记载,“生于1331年卒于1406年,葬灰坑鸡湾岭,狮形。子三:升一公、升三公、升六公”。其中,升一公后代分布在涓桥罗峰,升三公无后代,升六公后代分布在莲花塘、坝埂等地。 听说当年的吴家不富裕,丧事从简。至其第十一代之字辈后裔重新立碑。此墓为望山碑,前面为拜台,后面立碑,中间是墓地。而最后是一狮面青石有二个铜铃挂在额前,活龙活现一个慈母在和孙儿戏耍。山向正对前面大山凹,左山峰高于右山峰(左青龙右白虎),气势宏伟不可多得。 莲花塘的老人说,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每年,都有村里德高望重的族长,率众跋山涉水去做清明。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做清明的前辈都已做古,没有人知道婆婆的坟茔何处了。至2008年,莲花塘的宗亲下决心要去寻找婆婆坟茔,只知道大致方位在大徽岭和灰坑之间的鸡湾岭,当时这里的山场是全是自然树木,灌木杂树荆棘相互攀扯,密不透风。那年的四月二日细雨纷纷,八个人分成四组,带着砍刀一字形前进地毡式地寻找,雨水汗水交融,后代子孙散发出气息穿越了时光隧道,老祖宗冥冥中在指引他们的方向,终于在中午12点找到传说中的狮面铃、中间的望向石碑(记事用),还有最前面的三向碑(一称“山向碑”代表此坟的方向)!旁边还有6个墓没有石碑无法考证,估计是二子升三公及后代。大家立即割草,砍树,堆土,整理石碑,重现吴氏老祖坟宏壮气势。自此,每年清明,仁二婆婆的子孙后代们都会来祭拜,彩标姹紫嫣红迎风飘扬。 虽然是山峭陡路难行,但还是有一百多人坚持上山来到墓前祭拜,争相在这位伟大的母亲墓前敬一柱香插一杆标表达敬意。大家赞叹大自然的神工和老祖宗的神力,这么惟妙惟肖的狮铃如何长成?这么多的大石头石碑是如何搬上来?宗亲们擦拭干净石碑辨认着碑文,还一些年青人围着最前面的三向(一说为山向,代表此坟的方向)碑在研究上面写的什么,是啊,明明是“向丙三壬”,为何要读成“壬丙三向”?这字为何要跳着排列? ……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