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1537|回复: 0

[旅行日记] 七彩云南系列之 沧浪之水黑龙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9 13:0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20180619_295537_1529384308216.jpg
     黑龙潭位于龙泉山五老峰脚下。由深浅两个池组成。浅池位于东北面,西南与深池葫芦似的水面相连。在“葫芦”最狭处,有一小桥跨池而过。将黑龙潭一分为二。
     进入龙潭大门,迎面是围池石栏与一单檐歇山顶小亭相连。亭前是水榭式迴廊。亭正面檐下悬一匾,黑底金字,上书“龍泉觀鱼”四个大字。亭西山墙有一圆形小门。门楣上镶一扇形匾额,题字为“珍珠泉”。
    亭子中间有一小池,方圆四、五尺。注目多时,才见几条寸许小鱼倏而闪过,不见踪影。池水的奇异之处,不在是否有鱼,而在于高出龙潭水面些许。
     小亭东西两侧,迴廊与围栏相连,环绕清水潭畔。游人多穿梭于此,观光览胜,投食嬉鱼。
20180619_295537_1529384308318.jpg
20180619_295537_1529384308423.jpg
20180619_295537_1529384308510.jpg
20180619_295537_1529384308592.jpg


     清水潭岸西北圆浑,东南直方。潭大不盈亩,而水深过丈。潭清而水冽,鱼多、类繁而体硕。
     这里的鱼,色彩艳丽,有唐时贵妇般的雍容。丰姿绰约,仪态万方中弥散着优雅与高贵。也许是见惯了世面,它们非但不怕人,反倒是趋游客行踪而动。无人投食时,它们或随着游人脚步沿池边游弋,或逡巡于游客驻足的水边。虽然心有期待,却是一副闲庭信步般的淡然。
     若有游人抛撒食物,附近的鱼便迅速汇聚争食。而远处的游鱼也像听到号令一般,鱼贯而来。它们行进时的速度并不快,依然优雅从容。而一旦食物到了眼前,便会以极快的速度向前争抢。肥硕身躯释放出的爆发力,顿时使得先前的斯文扫地:水下鱼群簇拥,叠藉成团,搅动得池塘暗流滚涌;水面鱼头攒动,锦鳞耀眼,翕闭唇吻中呑食吐泡有声;鳍尾荡波,激起水花四溅。而岸上的游客兴致更加高涨,嚷着、笑着,把手中食物抛向水里,更多的游鱼涌向岸边。色彩斑斓如一条流动的彩练。一时间波光潋滟,池如鼎沸。


   与南面截然不同,北潭池浅而水阔。水面约四亩,为南池的四倍。池水深米许,浅处约尺余。池水浑黄,故称浑水潭。池有红鱼,少且瘦。
       清、浑两潭中间有小桥跨过,水在桥洞下相接。可奇怪的是,两潭之水互不融合,一清一浑,泾渭分明。恰似道家的"阴阳八卦图"。更加令人称奇的是,两潭之鱼也互不往来。浑水潭鱼虽小,却小而有“范儿”,一律汇聚于池中央,岸边很少得见。而清水潭鱼虽有见识,经常往来于岸边,却貌似高傲,对桥洞那边的世界不屑一顾。

     看到这奇异的景观,不仅使人脑洞大开:同样是鱼,却是“桔生淮南而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鱼无“圣、盗”,之分,而生存环境、身体条件,人类的关注程度却差异巨大。


  忽然想起了惠子、庄子濠梁桥上关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著名论辩。两位圣贤所见仅是濠梁之水,所见之鱼也只是一种鲦鱼。二人若见此水此鱼,却不知会作何感想,亦不知巧舌如簧的庄老先生又会生出怎样的诡辨言辞。

  姑按庄子所言,鱼果有乐,亦必知忧。两潭之鱼,孰乐孰忧?仅就清水一潭之鱼而言,也未必同乐。貌似一样的光鲜亮丽,却老幼有别,强弱二致。既有争抢,便有不均,羸弱之鱼,安得其乐?   
      按此逻辑推想,鱼既知乐与忧,便会有思想。简单也好复杂也罢,总归要有一点的。若无思想,何来乐忧?既有思想,那些羸弱之鱼,何不找个清静之处,休养生息,颐养天年?
       想到此处,脑洞中又冒出唐人张旭的一句诗来:“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找不到桃源是不知洞口何在,南池之鱼找不到桥洞,却匪夷所思。既然知道洞口,为什么却又不去?不舍,不屑,还是放不下身段?
      而北潭之鱼也未必同乐。南潭的繁华及其生活方式,凡尘之中谁不向往?这里虽是龙潭,却并无龙门,穿过桥洞便是。为何不来?抵触,不敢,还是龙门无形?
     
     鱼若有言,也一定会争论不休。
20180619_295537_1529384308673.jpg
20180619_295537_1529384308756.jpg
20180619_295537_1529384308857.jpg
     胡思乱想间,又见浑水潭边坐着一位老者。那一定是位高道大德吧?面对清水潭畔的熙攘和浑水潭边的寂寥,却视而不见。或许是人生冷暖,世态炎凉早已司空见惯,剩下的只是去留一无所系,静躁两不相干的恬静与洒脱。就像当年那位渔父那样吟唱着那首古老的歌谣:“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20180619_295537_1529384308940.jpg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4-4-25 14: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