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一千个人有一千双眼睛,一千双眼睛中有一千种外科大夫,你眼中的外科医生是什么样的呢?是急诊室忙碌而紧张的白大褂,是门诊室里行云流水般的字迹?还是手术室里严肃而专注的剪影?本期图说城事,小编来到池州市人民医院,带大家走近肝胆外科主任孔胜兵,用体验式形式感受一名外科医生辛苦的工作日常。 孔胜兵,1988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同年分配至铜陵市人民医院麻醉科,1991年调至池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工作至今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从医30年,一直默默工作在临床一线。 上午7点多,小编来到池州市人民医院,距离医院规定的上班时间还有十多分钟,但孔胜兵已经穿上白大褂,第一时间看了他特别关注的几位病人,查看指标有没有好转,以及前一天遗留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8点钟整,医院中的大工程——交接班正式开始。在池州市医院3号楼3楼的办公室里,肝胆外科的医生们围坐一起,夜班医生将白天和夜班时收治的病人以及手术病人、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及处理结果进行汇报。 交接班后,孔胜兵带领全组医生一起查房。每天早上的交班与查房是外科医生与病人之间最直接的沟通,在每次查房时,看看病患的伤口,精神状态,嘱咐他们一些注意事项,给予一些精神的鼓励,都是一种信心的传递。
谈起印象中比较深刻的病例,孔胜兵说太多了。八年前,他为一位胃罕见恶性肿瘤患者做了手术,在其后的四年间,又先后为这位患者做了五次手术,不仅挽回了患者的生命,而且这位患者至今仍健康的活着。如今,这位60多岁的患者已经成为孔胜兵生活中的好朋友。 还有一位71岁的杨姓患者是孔胜兵10年前的病人,10年前他身患胰腺癌,经治疗,高质量的活了下来。前两年由于罹患升结肠、直肠癌住院,自然又想到了孔胜兵。患者因为还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手术风险极大。考虑诸多因素,为安全起见,孔胜兵建议病人转院或请上级医院会诊手术。病人及家属商议并征询亲友意见后,毅然决然地决定请孔胜兵手术。最后由于孔胜兵及ICU和呼吸内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6个多月后,历经千辛万苦,这位病人终于痊愈出院。 孔胜兵有个习惯,凡遇复杂、罕见、有临床意义的病例,他都要做手术笔记。每一篇手术笔记的内容包括:病人简况、简要病史、手术方式,术中所见以及手术体会,笔记不仅记录得密密麻麻,非常细致,而且每篇笔记中都配有他自己手绘的手术图。
孔胜兵手机里存的手术图片笔记
孔胜兵笔记本中的手术案例
手术笔记记录在特大号的笔记本上,这种记满笔记的笔记本,孔胜兵已经积累了五大本,码在一起是厚厚的一摞。“这样的手术笔记大概有几百个病例。对我自己来说,它是临床经验的一部分;对我们团队来说,它是一个技术传帮带的手段。”提起这些手术笔记,孔胜兵轻描淡写。
上午孔胜兵还有一台手术要做,小编将跟随其后,“全副武装”走进手术室,亲身体验“绿衣战士”们是如何在这块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奋战的。 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们必须脱掉自己身上所有的衣服,换上手术室专用的“绿衣”。
孔胜兵说,在医院,洗手是一件很常规也很重要的环节。进手术室前的手消毒更是非常严格,手部,手腕,前臂,肘部以及上臂下1/3都要消毒。 随后进入手术室,一股暖意袭来,仿佛进入另外一个世界,里面都是墨绿色短袖,没有喧哗,医护人员静静的做着术前准备。 都说外科医生是成天泡在手术室的,这个说法一点也不为过。肝胆外科手术量是比较大的,平均每天都有五六台,要是遇上一些比较复杂的手术,基本上一天10个小时都要在手术室里了。
手术时除了时长考验体力,神经也都是高度紧绷的,因为他们身上肩负着病患与家属的希望。孔胜兵经常对科室成员们说,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不仅要有非常过硬的专业技术基础,还要有一颗对病人同情的心,以及勇于承担的精神。 小编从一位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医生没有下班时间,手术室一天大小手术少则五六十台,多则七八十台。而且每天十点前需要确认第二天的手术安排,她说,孔主任基本每天都有手术。
作为外科医生,孔胜兵给患者的印象不是板着的面孔,不是冷冰冰的手术刀,而是令人慰藉的笑容,使人倍感体贴的问候,以及每个手术环节和术前术后的细致。正因为如此,孔胜兵的患者不仅积极配合治疗,效果极好,而且其中还有不少特殊患者成了他的好朋友。
下完手术台,已经到了中午,略显疲惫的孔胜兵还忙着电话处理一些事物,完了才匆匆吃完仅剩的最后一盒饭,他说一年365天有200多天都是吃盒饭中度过,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模式。吃完饭后换上衣服,他又去办公室接诊患者了。 电话问诊
孔胜兵和护士长沟通病例
在跟拍随行中,小编深深地感受到医生是奉献的职业,是一种既有时间概念,又没有时间观念的职业。抢救病人分秒必争,为救治一条生命,完成一台手术,常使他们废寝忘食。医生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一切因为疾病不能预约,一切缘于对生命的尊重,源于对职业的敬畏! 医嘱单
30年来,孔胜兵为了他热爱的事业牺牲了多少时间,奉献了多少精力,已无法统计。然而,岁月却记住了他的艰辛,也给了他应有的回报。 1999年孔胜兵率先开展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1996年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率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获1999年安徽省科技成果奖,池州市科技成果三等奖;2002年成功开展胰岛细胞肿瘤(胰高血糖素瘤)切除术;2005年成功开展单独尾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2006年成功开展左半肝联合肝尾叶切除治疗肝转移癌;开展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开展选择性断流、脾肾分流治疗门脉高压症。 2012年3月-2013年7月,孔胜兵在科教科任职期间,协助主要领导成功申报并获批安徽省第三周期普外科重点培育专科,结束了池州市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史上没有省级重点专科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2014年9月他还荣获了池州市“最美医生”称号。2017年8月,孔胜兵更是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援疆支医队员 孔胜兵是池州市人民医院第一批、也是安徽省第六批援疆支医队员。2016年8月28日,作为援疆技术骨干的他担任援疆队队长挥别亲友,远赴新疆,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 新疆气候干燥,鼻腔出血、皮肤瘙痒等问题时常困扰他,孔胜兵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清洗紧捏鼻翼止血。
由于分配的和田天地区人民医院西院区经济卫生条件很差,当地民众普遍缺乏卫生常识,常常久病未治或接受非正规治疗。看到这样的情况,孔胜兵带领医疗队积极投身于援助工作。 医疗队通过参与、指导、演示改变手术习惯、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巧一一完成了西院区首例甲状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术中)胆道镜取石术。孔胜兵本人也完成了多例疑难手术,深获当地维族群众好评,找他看病的病人络绎不绝。
孔胜兵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带头履职,规范管理医疗队工作,常利用空闲时间对医院病历提出问题和修改意见。努力就有收获,医院在医疗队的带领下,工作人员精神面貌、临床工作都悄悄发生了变化,孔胜兵看在眼里非常欣慰。 援疆医师合影(一排右三)
小编的跟拍结束了,但外科医生的工作还在继续。一张张照片,展示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精湛医术,更是他们对病人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每一道程序都有他们的用心,每一个细节都有他们的大爱。在冰冷的手术室,他们用医者父母心,温暖了每一位患者的心。
“图说城事”是池州人论坛持续推出的系列民生故事主题帖,本期已经更新到第85期了。图说城事选取最接地气的生活题材,用最直观的镜头画面,最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和极富感性色彩的语气,讲述发生在池州百姓自己的故事。各位人网网友,如果您有好的推荐,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哦!
编辑:晓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