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乘大轮的经历
程应生
一、
命运像知道我喜欢坐船一样,安排的工作,也恰好少不了跟船打交道。
到剧团当演员后,首次到外地演出,就坐上了令我羡慕已久的高大宽长像一座楼房一样的大轮船!又是去上海这样的大码头!当时,激动兴奋的心情哪,用贵池不雅光的土话来说:"真是屁丫沟里夹金索一一浑身都是劲!"
那时候,贵池还只是个小县城,没有大轮码头,坐大轮还得先乘小轮去安庆,才能上船。真是"脱裤子放屁一一多一道手续!"
大衣箱、布景、道具、灯光器材等,放进五等舱,演职员工等,统统坐四等舱。四等舱里面是上下铺,有现成的垫的盖的,不用解被包,男女分开,两间住。四等舱一字排开,有好多间,对号入座。
大轮上,还有三等舱、二等舱,只住二、三人、一、二人。二等舱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坐到的,是给领导干部、特殊身份的人坐的。
安顿下来后,我就跑出舱门,顺着甲板上楼梯,一层层观看大轮上的布局......五等舱就是底舱,除了存放货物的舱位,还有像小轮上一样摆着长凳给旅客坐的舱位,再就是也同小轮上一样,放燃煤发动机的机房,那里面比小轮上多一倍机炉工,六、七个人在轮番照看着机器和端着大铁锹上煤,往通红的炉膛里装...... 个个汗流满面,非常辛苦。
我又返回四等舱这一层看,船头部位,是宽敞的餐厅,船尾部是厕所、洗漱间和淋浴间。
正是初夏季节,江面的风,迎着大轮缓缓拂来,使人周身凉爽,有一种酥酥的感觉,船舷栏杆上,三三两两的人扶靠着,远眺江面两岸风光,尤其是那情侣,望着这大自然馈赠的美景,两人无限感叹,有叙不尽的情话,像翻涌的江涛一样,滚滚而来...... 间或,有妙龄女郎独自凭栏遥望江的远方,迎面吹来的江风,将她的连衣裙摆动、掀起了她的长发,让人看上去,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江上航行,使整个人都放松了,头脑清醒,心情愉快,能有时间,梳理一下,翻过去的一页生活、工作场景和故事。哥儿们几个,甩几把扑克,好友谈谈心,或漫步船舷两旁,思考一些问题,没有睡足觉的,这会可以好好睡上一觉,喜欢看书读报的,可端个凳子,到船尾或船头没人到的地方,饱享一下阅读的愉快。
临近中、晚开饭时,船舱里的广播,不停地传来女播音员报菜名的嗲声嗲气的声音......
大轮上,对我们剧团买团体票的,还是很照顾的,提前十几分钟在餐厅先给我们开饭,不用去排很长的队,菜的品种也很丰富。他们和我们联系,晚上在餐厅给不上班的船员和旅客演折子戏,事后,又用夜霄招待我们。
不演出的晚上,有电影看。
日落江面,晚霞尽。夜的帷幕拉上,给江面笼罩上神秘的色彩,黄亮的航标灯,不时地从船旁移过,万赖俱寂,黑黝黝的前方,闪着江浪的亮色,只听见江涛"哗啦一一哗啦一一"和缓的掀动声,湛蓝的夜空,镰月疏星,照不亮滚滚长江东流水,喁喁嘁嘁的恋人的话语,从船的一个旮旯传来,像是即将告别这一次江轮上的航行。
大轮把我们送到上海十六铺码头一一我们乘公交、坐有轨电车去曹家渡的华光剧场目的地!
在上海演出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得到上海市委工业办的曹主任的亲切关怀。他是我们贵池南门外桥南人,曾是在贵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内,牺牲的革命先烈红军指挥员凌霄的部下。我们去具有古老建筑、江南水乡风味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嘉定演出;到新开发的有现代城市特点的闵行上演黄梅戏,当地领导无不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我们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去上海电影制片厂参观学习,当时,正在摄影棚拍由六龄童主演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部绍兴戏,还有梁菠萝主演的地下党<五十一号兵站>,有幸让我们赶上看到了,一饱眼福。那时年少,莽里莽撞,跨进摄影棚的门,就自顾自的往里冲,与才拍完一个场景的准备休息一下的梁菠萝碰个满怀,他笑笑,毫不责怪我,摸了模我的头。那时,是他刚从电影学院毕业,拍的第一个戏,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
随后,我们被安排到上海天蟾大舞台剧场前楼演员宿舍去住,每天早上,可观看上海京剧院演员们练功,晚上坐在前台花楼观众池子里,看这些京剧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被那精湛的国粹表演艺术所熏陶,受益匪浅。
我一个人调皮跑到上海"大世界"里去玩,照哈哈镜、看杂技表演、买小吃、楼上楼下、满处跑,不小心,被扒手把皮夹子给偷了。那是我平生第一次遭窃,为以后在生活河流上坐船,跑码头,长了记性,从此再没被偷过。所幸的是,那次连买公交车、电车的钱都没有了,自己能认识返程的路,找到曹家渡华光剧场。吃饭的饭菜票没有了,团长和师傅们借钱给我买。
二、
大轮"呜呜"的叫着,载着我们到南京军区慰问演出,当时的司令员,是闻名遐迩的许世友上将,他热情豪爽地接待我们,当时南京军区有部队在贵池潘桥山区一带驻扎,他到贵池来视察,看了我团演出<女驸马>赞赏不已,特邀我团去南京一演,至今,在招待宴会上,他说过的一句话,还记忆犹新:"孩子们!你们吃啊!不要客气!我的脂肪太多了,不能陪你们!你们自己放开吃啊!...... 看完你们的演出,我还要坐直升飞机,到北京去开会呢!"
坐在大轮上回贵池的时候,久久难以忘怀,解放军指战员们,对我们的演出,报以鼓励的热烈的掌声......
长江的上游,我们乘大轮至安庆、华阳、望江县城,又去江西的九江、湖北的黄石、大冶等地。团长派我带个助手,去沿江各个城市打前站,联系剧场演出等事宜。人少好办事,我们坐上大轮上的三等舱,那个惬意,至今难忘!舱内桌椅、床位、衣架、橱镜、卫生间俱全。夜来,披上米黄色风衣,去餐厅小酌,沿船舷兜风,看岸上万家灯火闪烁的城镇码头,慢慢地从身边掠过,心里别有一番滋味和美感...... 回到舱位,拧开台灯,翻看描写江景的唐诗、宋词,那真叫个江上乘船的精神上的享受啊!......
当时,九江浔阳周瑜点将台旁电影院里,正在放映张瑜和郭凯敏主演的<庐山恋>电影,年轻的我们,当然不能错过机会,先睹为快,观后,心情像江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就登上庐山,到处寻找拍过<庐山恋>的场景。
我们团在九江演出的间隙一一白天,全团清早起来乘小轮到湖口的石钟山一游,拾阶而上,爬上石钟山顶,江风、湖风齐聚,让人倍感心怡,极目环顾四周,远望,长江雄伟,浑浊的江浪滚滚,看不到头,宽广无际的鄱阳湖,烟波浩淼,碧波荡漾,顿时人的胸怀,随之一下开阔起来,那江水与湖水,一绿一黄,是那么界线分明,虽然水和水之间,是零距离的连在一起,紧密无间,可谁也改变不了谁的颜色!真是"井水不犯河水",泾渭分明啊!苏轼的<石钟山记>就刻在亭子大石碑上,赫然醒目。他的散文中"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句,道出了石钟山屹立在江、湖之边的气势!
后语
虽然坐船来往于长江上下游城镇,获取不少愉悦,但同时也给我带来一些生活情感上的郁闷和挫折,但那慢节奏的航行经历和故事,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难忘的记忆,她毕竟是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存在于中国人生活中,往来于长江河流沿岸各个城市的一种重要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她对于当时人的生活、工作、生产、商贸等,带来不少的便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尽管她慢,但她总是向前进的,那是一种特定历史时代步伐节奏。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科技日新月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动车高铁飞机,带着我们,"嗖"的一下,就到了另外一个城市或国度,过程大大缩短了,难免有些遗憾,于是乎,人们又怀念起慢生活的感觉和适宜来了。
我一直为未能成行从武汉乘船,溯江而上,游长江三峡,抵达山城重庆,而遗憾!尤其是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倍加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