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汪山公” 上烈士塔及其他 程应主 大约在现在的翠柏路菜市场左边地段的位置上,在这条路还没修通之前,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直至八十年代左右,这里曾经是一座小山,山上建立着一座高耸巍峨的汉白玉石砌的烈士纪念塔! 这座城中小山,名叫”汪公山”,在它的脚下,是一条黄沙石子路,自南门大铁桥通进来,经贵池中学西侧砖围墙、向北上坎,走”汪山公”上坡路转弯,通往池州师范,左拐,再正北,一直延伸到” 古大人墓” 、青峰岭、贵池茶厂、老池口江边小轮码头! 这是当时从南进来的唯一到码头江边的黄沙石子公路。 “汪山公”脚下黄沙石子路对面左边,是牌坊街” 马家上头” 黑瓦白墙鳞次栉比的数间瓦房的背面、后门,紧挨着”汪山公”小山而建的是齐国府弟兄几个的房子。 “汪山公”小山占地面积有数百平米,站立小山顶,向北、可观池州师范大门内牌坊及” 状元桥” 下池塘、”兴门后” 、”和尚庙” 、”百寺庵” 边广袤的黑土蔬菜地…… 建国伊始,就建立了这座通体玉白色的汉白玉石的烈士纪念塔,也是白玉石做成的上山石台阶数级,供人们登临山上烈士纪念塔,缅怀在贵池为解放事业而献身牺牲的烈士们,上了小山行数步,再登白玉石台阶,接触塔身,细看英烈们姓名和事迹…… 与烈士塔不搭的,是”汪山公”小山上右侧边,有一座砖瓦木头结构的尼姑庵小庙,里面有一两个尼姑,吃素念经,在屋边种点小菜地,显得很安祥。 站立烈士塔平台朝南放眼望去,是东门大操场公路右边的凌霄烈士墓! 矗立中间的烈士塔四周有石台阶,小山平地上除了栽种的四季常青的松柏树木外,还有纯自然生长的绿叶灌木丛与杂树。这也是当时小城中一处高地,属自然状态,又在小山上,且有高石阶,石阶两边有整条长玉石铺下去,附近小孩白天都喜欢在这里玩耍、滑滑梯…… 另外,”汪山公”小山下公路的右边,还残留着几座像门楼形态小牌坊,可在下面遮风避雨,小孩们也喜欢在这里嬉戏。这都是一九五几年当时的情景。记得我和一两个小孩调皮,看见小卡斯货车从坎上幔悠悠地下来……搬来几块大砖头放在路中间拦着,司机只好车开到这里停下,下来搬砖头,我们躲在牌坊下蒙嘴哈哈只笑……事后,又怕司机到家里找我们,躲到天擦黑才敢回家。 在这路边上住着叶家和洪家弟兄俩,他们的后人年纪,都跟我们差不多大,有一个在铜陵工作,已退休。 我在<湿地公园游记>一文中提到洪家上辈人老二会钓鱼、以此为生的事。 听老人谈过有关” 汪山公” 小山边的一个神话传说。 说是” 兴门后” 、”百寺庵” 边种菜的一个农民,起清早,天才麻麻亮,挑一担青菜到街上卖,经过” 汪山公” 小山边的时候,朦胧中,看到两个小孩在互相抛银元宝玩,他们瞧见他挑菜进街卖,就叫住他停下,拿了一小袋银元宝给他,什么话也没说,两个小孩就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挑菜卖的,在经过牌坊街” 桃儿下口” 时,准备到市心街、郭西街热闹人多的地方去卖菜,掂记带着小袋银元宝不方便、怕丢失了,所以就到” 桃儿下口” 街边店里存放小袋,而后就去卖菜了,卖完菜回来取小袋,打开一看,小袋被掉包了,里面是锅巴,就问老板,你把我的银子换去了?没有啊!你存放在这里的时候,也没打开袋子看,我也没有动,袋子里装的什么就是什么,我原封末动啊,照原来的还给你了。老板说。菜农是哑巴吃黄连一一有苦说不出! 翌日清晨,他又挑菜经过” 汪山公” 小山边,又看到那两个小神仙孩子在山边抛银元宝玩……就上前说,你们昨早给的银元宝我没得到,让店老板给换去了,我只得到一小袋锅巴……两个神仙小孩笑着说,那是让你捎银子给那个店老板的脚力报酬……讲完这话立刻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故事向人们宣扬唯心论,财喜该谁得的,没错的,是命中注定、富贵在天的谬论! 城中这座小山上的烈士塔,可算是当时贵池的一处著名风景线,白天可供人们参观游览,了解革命斗争史、烈士们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拍摄珍贵的纪念照片,成为众多人瞻仰留影的最佳场地!夏天的夜晚,登塔吹风纳凉,是情侣们必选之处,这地势高的小山上烈士塔的圣境,也是朋友间散步、谈心交流友谊情感的兜风之地。 登上塔,可席地而坐,经过打磨之后光滑清洁的汉白玉石,手摸上去圆润、凉爽,人少的情况下,可躺下身子来…… 上小学三年的时候,一次中午放学前,不知犯了什么错?老师留下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罚站,不准回家吃饭,等老师关上门离开,感到肚子饿,就开窗,偷着一人翻出,跑回家吃饭,下午再也不敢去学校上学,就背着书包,一人跑到烈士塔上玩,或坐或躺在光滑圆润被阳光照晒下有些温暖的汉白玉石上,从书包拿出书和作业本及铅笔盒来图划,照着塔尖上的大红五角星画在本子上小五角星、再照着塔上的大字写下”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就用小手指头数镌刻在塔身上、镀着金漆的先烈们闪闪发光的名字有多少……牺牲众多的人,使我幼小的心灵,受到震撼……懂得新中国来之不易! 至此,我上学再没罚过站、逃过学。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后,为适应池州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烈士塔被移走,”汪山公” 这座小山也夷为平地,成为今天的宽广热闹繁荣的翠柏路商铺和大菜市场!但留在记忆里的” 汪山公” 小山、烈士塔、以及小时候听大人讲的传说故事、那座尼姑小庵和逃学过一次在烈士塔上的感悟,这些是不会忘记的,那是我人生才开始迈出的步子和经历过的历史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