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44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0-12-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寻常巷陌寄乡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池州城东隅的九华街历史上曾是世家大族的集居之地。昔日的九华街亭台楼阁、民居府第栉比错落,古色古风,九华门上的九峰楼留下了杜牧寄张枯的“碧山终日思无尽,角声孤起夕阳楼”的千古绝句。
1994年8月14日,仲夏的黄昏。距当年九峰楼一箭之地的一条古巷弄里,一位老者站在一座园宅的废墟边正对着一对中年夫妇诉说着什么。中年夫妇凝神聆听,频频颌首。园宅已荡然无存,只略显轮廊,堆砌在旁的硕大的穹门石柱雕砖仍依稀可辨。巷弄由石板铺就,石缝间漫出缕缕青苔。其时,落日余晖回照在残墙断垣上,一片璀璨。巷内虫鸣蝉吟,显得幽静、深邃。
笔者由于工作关系,事后得知那位中年男子是总参某部吴荣陶少将,女士是他的夫人,同济大学教授。将军这次离京赴赣检查工作,耋耋老父从上海来电,嘱其务必取道池州到老家看看。将军欣然从命,为不惊动地方党政军,偕夫人微服寻祖来了。
将军瞻仰的巷弄,旧名儒林巷。正是将军的祖父吴藩的生长之地。吴藩(1883年至1944年),字伯生,贵池九华街人。1903年随中国近代工业的创始人之一周学熙赴日考察实业,回国后,先后在湘、鄂、皖和青岛等地创办实业,筹建金融,为振兴民族工业走实业救国之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抗战暴发后,吴藩在上海重建“三信”厂(棉纱、印染和机器厂),在军阀、日伪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终不堪恶势力的迫害,忧患成疾,抗战胜利前夕病逝。吴藩历任政界、商界要职,但他清白自守,耿介正直,享誉沪上。其自题的梅花笺句:“问它傲骨何如此?受尽人间冷暖风”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少年时代的吴藩,励志发愤。每逢节假,常携壶邀友凭栏远眺,畅抒胸襟。常去的地方是小南门城楼上的魁星阁。魁星阁是吴氏祖上捐资修建,阁楼虽不大,但结构严谨奇峻,飞檐雕栋,玲珑别致,实为登临佳处。举目四顾,近处清溪河碧绿如带,远处山岚起伏,南湖荷风阵阵吹来,阁楼风铃叮当作响。吴藩十五岁中秀才(1897年),城中名流,聚会于此,邀怀庆贺。五年后吴藩即离乡东渡。将军的父亲吴曦春(字国正),在祖父病故后,接手“三信”,举步维艰,历经磨难,终于迎来了解放。
儒林巷故居,因日军轰炸被毁。然而吴氏三代对家乡情真意切,萦怀梦绕,曦老多次回乡探视 .如今,曦老已退休赋闲多年,虽已九十高龄,仍 身体硬朗,思维敏捷。曦老为人豁达,只要提及家乡,童心顿生,谈锋甚健。尽兴时,儒林巷麻石条上滚铁环,东门外捉蟋蟀仍恍如昨日。曦老有六子二女,均学有造诣,大多在新闻、出版、教育界任职。唯四子荣陶从戎,献身国防科技。
荣陶将军伫立在儒林的石阶上,巷空人非,世事沧桑,将军抚今追昔,思绪万千。祖辈的人生奋斗轨迹不正是祖国民族工业的兴衰发展的缩影吗?
九华街风情依旧,较之日趋现代化的池州城,它像一个历史老人默默地恪守一方。它轻声絮语地诉说着曾孕育过的人物,曾发生过的往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