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7137|回复: 0

明朝江桐的《龙池洞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8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龙池洞赋》①
江桐
    龙池洞为北岳之降,神据南原③之胜,概苍生系望,久占龙在,泥蟠④绿野,迥车⑤未见,鹤归华表⑥。今者桃源难觅,谁为问津,柳宅空存,只余荒径。小子某,忆旧游,其如昨,抚往迹而凄然,谩效蛩吟⑦,敢云貂续⑧。
    维兹山之秀峙,亘远近而称奇,宁风云之吐纳,伊仙居之攸宜,霞朝红其纷缵,烟夕翠以参差,若千尺之桐干,亦万仞之松枝,潜疑通乎四渎⑨,显何让乎九嶷⑩。内则四方削成,外则千寻壁立,意神女之交欢,速起投壶11之电。或天孙12之忽降,暂停支石13之机。若夫境接青畴14,山开翠嶂,万壑收瞑,千岩松爽,仙草殊名,灵花异赏,石径微分,泉交如淌。峨峨青莲,挲挲仙掌,起者似人,伏者似兽,坳者似池,洼者似臼,奇者似卉,呀者似口,突者似距,翼者似抱。同别馆15于蓐,收合下都16于少昊17,上有玉女之妆台,中具真人之丹灶。云拂石床,犹闻环珮之声。风过松杪,如聆鸾鹤之啸尔。乃三峡争峙,一瀑飞来,玉池神挹,石室仙开,水疑自天,声鸣若雷,鬼神忽聚,风雨乍迥。抑旦桂华侵月,松萝掛云,幽喧冬涧,飞泉夏冷,土圭莫测玉漏焉18。准其或啼鸾出谷,翔羽飞林。虹成桥而跨间,鹤张盖而依云,苔染地而皆锦,桃铺岫而为茵,影来池而作镜,浴出水而俱新。抑或炎风扇户,暑气盈前。进一服19之清凉,坐九成20之醴泉,祝融21伏而若锢,朱明22于焉肃然,承仙露于金茎23,挹琼浆于王娟24。至于素商25惊辰,白藏26届节,云净天高,潦收水结。凝珠露以凄清,镜青山之滉澈,看夜鹊之枝绕,望牵牛之汉隔27。叶下洞庭声何处,而不秋木落空山,唯兹地而独绝。若乃天垂四面,景出六花28,鸣条在树,游兴偏赊29。风织雨丝,看鲛绡30之既成。血疑冰骨,叹珠玉之交加。俨似先生之门,时多弟子之立,清犹处士之宅,常来县令之车,四时之气备矣31。一坵自为过之,于是缕其胜概,绎其嘉名,东垂曰泰,南服称衡,北恒西华,中嵩以尊,水极冯夷,山积巨灵,奇奇怪怪,不可悉陈32。未有十步之地,一亩之宫。下通九馆33,上接三峰34。或俯而拔,有如攫地。或邛而呀,有如吮空,月之孕矣。其暮而西,日之贯兮。其晓而东,有水而脉,有石而骨。或迥而驰,或低而折,五步一台,十步一席,可升其堂,可入其室,可披其幕,可排其闼35,穷深致远,杳不可测。斯亦极山川之盛事,景物之殊观者矣,乃或者曰:“其中盖有怪物焉!”。
    厥名36为龙,原夫龙之为灵,昭昭37也。有时而潜,苍生系望,身卧山中,心悬天上。有时而升,陟降帝左,攀之无从,觅之何所。老龙云徂38,应长子孙,川融山聚,蛰蛰绳绳39。山不在高,有人则名,川之方至,何美不臻。予也徒有济胜之情,惭无登高之句。山高水长,允怀40先生之风。渊底峰巅,奚禁叔子41之泪。人瑟俱亡,谁识伯牙42之音。丝竹犹存,空留太傅43之具。岂非后视今,而今视昔,亦犹逝者如斯。取不尽而用不竭,方称有本如是欤。爱招邛友44,解衣蹑屐,下下高高,策杖握膝,后后先先,寻踪步迹。或接武45乎平皋46,或独坐于幽室。或对广陵47之涛,而人音不识。或著初平48之鞭,而物类皆石。或有先登之一人,或不能从之二客。江子49抚客而言曰:“异哉!斯游也。”趾接于顶,身缩为足,径则羊肠,人则猿木其高也。若谢眺之问天50,呼吸通乎帝座其深也。若温峤之烛怪51,纤悉燃乎蛟穴其危也。若昌黎之陟太52,华而韦诞53之书,榜木盖险也。如此而或且笑之曰:“甚矣,子之惫也!”。
    昔有哲人于兹,下帏54风雨,鸡鸣其德55。不冋结草为庐,倚石为扉,一旦风云蔚为,龙摅石室,遗编胡不诵诸于是,诸客咸敛容正对。佥56曰:“是役也,宁值侈游,观览形胜哉!”。
    高山可仰,歧路不患乎。亡羊万里,指撝57希望能穷乎。练马霞起,赤城续建,标于天柱,流飞瀑布。嗣倒峡于文澜则斯洞也58,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注释:
   ①龙池洞:据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由马世永纂修的《池州府志》记载,龙池洞位于建德县东部四十五里的良禾岭(今东至县4A级九天仙寓风景区红旗岭,海拔1376米)山脚下,距离山脚大约五里远,是明朝万历、泰昌、天启、崇祯时期四朝重臣,“三部”尚书郑三俊少年读书之地,其曾作《龙池洞》、《宿龙池洞》两首感怀寄情诗。江桐的这篇《龙池洞赋》详细描述了龙池洞的自然地理状况,以及所在山脉的四季绝美景色,并提出了“山不在高,有人则名”的历史人物遗迹的文化价值意义。
   ②江桐:据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由周学铭主修的《建德县志》记载,江桐为明朝南直隶建德(今安徽省东至县)人,与兄江桓俱负才名。
   ③南原:安徽省东至县葛公镇洪方村,明朝称此地为南原,为郑氏族居之地,因此称为南原郑氏,其八十五世祖郑正观撰有《南原八景序》,其中一景就是“龙池奋迹”。曰:“峤之阳为龙池,峭壁悬崖,而上豁然中虚若堂,色呈碧绀,影湛云霞,萦纤曲折,以人莫知其所终,穷经生诵读其中者皆能大有所就,故曰龙池奋迹。”
   ④泥蟠:蟠屈在泥污中。亦比喻处在困厄之中。出于汉·班固 《答宾客戏》:“故夫泥蟠而天飞者,应龙之神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春秋以后,角战英雄,六经泥蟠,百家飙骇。”唐·杜甫《宴王使君宅题》诗之一:“不才甘朽质,高卧岂泥蟠”。
   ⑤迥车:转马迥车的意思,就是车辆掉头。
   ⑤鹤归华表:意思是感叹人世的变迁。出于晋陶潜《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或喻人去世,或指鹤。唐杜甫《卜居》:“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硅”。
   ⑦谩:通“漫”;谩效:有相互效仿的意思;蛩吟:蟋蟀吟叫。
   ⑧貂续:也称续貂。意思是续加的东西不如原来的好。含有自歉之意。参见清沉日霖 《晋人麈·诗话·花字韵诗》:“鄙人为友题《灌花图》小照《醉太平》词,亦以花字韵之,录存以为貂续。”参见“貂不足,狗尾续 ”。
   ⑨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为中国民间信仰的河流神的代表。《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说明了奉江、河、淮、济为四渎的原因是此四者均流入大海。
   ⑩九嶷:位于德孝之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远县城南,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2000余里,南接罗浮山,北连衡岳。这里峰峦叠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90多处,多为砂页岩、花岗岩、变质岩组成。素以独特的风光,奇异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令人神往。《史记·五帝本纪》: ”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
   11投壶: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
   12天孙:传说牵牛、织女分居天河两岸,每个七月七日地上的喜鹊飞到天河填河成桥、使之相会。后遂用“天孙”等为典谓使男女结合,夫妻相聚,也用以咏七夕。
   13支石:汉传说为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一说,其人为汉代张骞,谓骞奉命寻找河源,乘槎经月亮至天河,在月亮见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织女取支机石与骞。亦省作“支机”、“支石”。
   14青畴:指绿色的田野。
   15别馆:行宫;别墅;客馆。
   16下都:明朝时南原隶属于下都管辖。
   17少昊:少昊,是中国神话中的五方天帝之一,被后人尊为“帝”,造成群雄的局面。为五方天帝中的西方天帝。被其后代郯国尊为高祖(见于《春秋》),后人尊为帝。
   18土圭:土圭(tǔ guī)是最古老的计时仪器,是一种构造简单,直立的地上的杆子用以观察太阳光投射的杆影,通过杆影移动规律、影的长短,以定冬至、夏至日。出处是《周礼·地官·大司徒》。玉漏:古代计时漏壶的美称。这句话是意思是神秘莫测。
   19一服:古以王畿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
   20九成:犹九阕。乐曲终止叫成。《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孔颖达 疏:“成犹终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故《经》言九成,《传》言九奏,《周礼》谓之九变,其实一也。”《隋书·音乐志中》:“礼终三爵,乐奏九成。” 唐 张祜 《箫》诗:“还将九成意,高阁竚芳音。”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猛听得仙音院凤管鸣,更说甚《箫韶》。”
   21祝融:中国上古神话人物,火神。
   22朱明:夏季。尸子《卷上》:“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旉与万物。” 晋潘岳《射雉赋》:“於时青阳告谢,朱明肇授。”唐刘禹锡 《代谢端午赐物表》:“朱明仲月,端午佳辰。”清孙枝蔚《惜夏》诗:“我饯朱明后,无衣暗自伤。”
   23金茎:释义为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出自《文选·班固》:“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李善注:“金茎,铜柱也。”唐杜甫《秋兴》诗之五:“蓬莱高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香飘玉鼎晴烟细,日照金茎丽影移。”
   24挹:意思是把液体盛出来。
   25素商:秋天的雅称。按古代“五行”之说,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秋天又称素商。元朝马祖常《秋夜》诗曰:“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26白藏:是秋天的雅称之一。按五色学说,秋色为白,秋又为收获储藏季节,故称“白藏”。
   27望牵牛之汉隔:遥望美丽的星河和天空。
   28六花:雪花。
   29鸣条:风吹树枝发声;或指随风动摇发声的树枝。赊:过多的意思。偏赊:指游兴很浓。
   30鲛绡:鲛绡是指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是一种独特的衣服,特质“南海出鲛绡纱,入水不濡。”亦泛指薄纱。也指宫中美人跳舞时所穿的衣服。
   31四时之气备矣:喻指人的气度弘远。
   32一坵:一座小山;泰:泰山;衡:衡山;恒:恒山;华:华山;冯夷: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巨灵: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劈开华山的河神。
   33九馆:传说洛下有洞穴,内有宫殿人物九处,晋张华称之为地仙九馆。参阅旧题宋尤其尤袤《全唐诗话·韩定辞》。后以泛称游仙。宋苏舜钦《答仲仪见寄》诗:“寄声吾舅无相念,今作江湖九馆仙。”
   34三峰:指华山之莲花、毛女、松桧三山峰。唐陶翰《望太华赠卢司仓》诗:“行吏到西华,乃观三峰壮。”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明赵震元《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武库森严,屹长城于万里;文澜壮阔,起莲岳于三峰。”
   35闼:指类似于门挂帘的东西。
   36厥名:原来的名字。
   37昭昭:昭昭,指明亮;光明。语出《楚辞·九歌·云中君》:“烂昭昭兮未央。”王逸注:“昭昭,明也。”
   38云徂:云飞行向前。
   39蛰蛰:指众多貌。出自《诗·周南·螽斯》:“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朱熹集传:“蛰蛰,亦多意。” 唐 李贺 《感讽》诗之五:“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清张岱《陶庵梦忆·扬州清明》:“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绳绳:释义为接连不断、小心谨慎。
   40允怀:这里指思念。
   41叔子:羊祜,字叔子。魏晋时期著名政治家,镇守襄阳时,勤于治世,大兴学校,关心百姓疾苦,后人在他常游憩的岘山上为他立庙建碑,人见者无不落泪。后遂以典故“岘山泪”等比喻对死者的怀念。
   42伯牙:伯牙,又作伯雅。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43太傅:东晋著名政治家,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死后获赠太傅。
   44邛友:身边的朋友。
   45接武:步履相接,相继而行。
   46平皋:水边平展之地。
   47广陵:即广陵散,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48初平:传说中的仙人。
   49江子:指作者江桐。
   50谢眺:生卒年(464~499年),南朝齐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永明元年(483年),谢眺“解褐入仕”。永明九年(491年)春,谢朓作为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官名),随同萧子隆赴荆州,留下了不少诗篇。永明前、中期,他担任朝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过着无忧无虑的贵族生活。他广结诗友,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谢朓没有逃脱政治浊浪的裹挟。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萧鸾死去后,其儿子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在始安王萧遥光,贵戚江祏、江祀、刘沨等合谋的又一起夺位阴谋中,因为谢朓拒绝了他们奉立萧遥光为帝的要求,终于受诬而死。那时,他只有三十六岁。
   51温峤:生卒年(288~329年),字泰真,一作太真,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晋名将,司徒温羡之侄。典故“犀照牛渚”,记叙温峤返回武昌,途经牛渚矶,见水深不可测,传说水中有许多怪物。温峤点燃犀牛角来照看,看见水下灯火通明,水怪奇形怪状,有乘马车的,有穿红衣的。当夜,温峤梦到一个人愤怒的对他说"我和你幽明有别,各不相扰,为什么要来照我们呢?"没多久,温峤就去世了。
   52陟太:登太行山。
   53韦诞:生卒年(179~253年),字仲将,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擅长各种书体,三国魏书法家、制墨家,太仆端之子,官至侍中。韦诞的书法欣赏特点是如龙盘虎据、剑拔弩张。
   54下帏:同“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引申指闭门苦读。
   55鸡鸣其德:传说当年郑三俊年少求学时,路过金鸡窠,只听金鸡啼鸣,路边上石门大开,郑三俊好奇进洞察看,此时“轰隆”一声,石门关上,三俊暗自流泪,自言自语说“家中尚有寡母在堂,待安顿好后,再来”,石门吱呀大开。郑三俊回家后向老母禀明此事,母亲深明大心,让三俊一定守信回去。郑三俊将家事稍作安排,即赶回金鸡窠。谁知石门紧闭,无论他如何叫唤,一直不开,后来在石门外发现一部“天书”,原来上天怜其孝心,让他苦读报国,郑三俊勤奋学习,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中进士,后任吏部尚书。
   56佥:众人的意思。
   57指撝:所指的意思。
   58倒峡:词意谓江水倾峡而出,这里比喻文章气势磅礴。文澜:词义为文章的波澜,这里引申义为形容文学作品富有文采,有激昂、壮阔的意象。
《池州府志》记载的龙池洞位置.jpg
《建德县志》记载的江桐简介.jpg
《龙池洞赋》一.jpg
《龙池洞赋》二.jpg
《龙池洞赋》三.jpg
《龙池洞赋》四.jpg
《龙池洞赋》五.jpg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2-25 19: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