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天刚亮,街道还有些灰暗,鲜少有行人经过。破晓与夜色为友,揭开了时间的一角,冒着热气的早点摊带着专属于这座城市的烟火味,伴随着清晨薄雾开启全新的一天。
在翠微苑二路上,有一个坚守了二十年的早点摊,摊主是一对残疾夫妇。本期图说城事,小编为你讲述一个美味交织着情味的故事。
他叫王保能,今年57岁,幼年因为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残疾。
她叫吴琴,今年48岁,幼年打针的后遗症让她变成了聋哑人。
这个小小的摊位是他们一家生活的全部经济来源,而他们也已经在此坚守了二十年。
夫妻俩已经在这儿坚持了二十年,二十年风雨无阻。
每天光顾他们的大都是一些熟客,熟悉这里的味道,更熟悉这份真心。
这是一位和吴琴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的客人,同样是聋哑人,他和吴琴之间无声的交流早就超越了语言。
一般的交易是客人享受绝对的服务,而在吴琴夫妇的生意中,客人们都会主动帮他们的忙。客人们点好要什么馅的粑,就会熟稔的拿上塑料袋,而王保能要做的就是将刚出炉的粑,拣到客人的袋中。
客人们贴心的善举为腿脚不便的王保能省了很多事。
自助式的交易,不仅仅是多年的默契,更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也是最难得的信任。
夫妇俩的摊位上,不管是肉馅还是菜馅都是一块钱,熟客说这么多年了,他们的价格都没什么大变化,分量也是始终如一的足。
王保能笑着说“都一样,这个少赚点,那个多赚点。现在国家对残疾人好,政策好,自己挣点钱,虽然不多,但是够生活就行。”
粑是池州人的情怀,也是唤醒一天活力元气的街头美食。山珍海味,佳肴美馔在池州人心中都不过那一个个黄澄澄、油亮亮的小粑。
指一指想要的菜馅,比划出想要的数量,顾客与吴琴夫妇的心照不宣,成就了池城特殊的无声摊位。
简单的手势加上一个眼神,夫妻两就能了然彼此的心意,默契的完成摊位上的工作。
摊位,住所,菜市场,三点一线的生活中最核心的就是买菜,菜馅是粑的灵魂,也是锁住食客胃的关键所在。
收摊前的半个小时,客人寥寥,吴琴可以一个人应对,王保能则要迅速赶往菜市场,这时候还能赶上菜场的早市,可以保证食材的绝对新鲜。
在王保能眼里买菜不能有半点马虎,必须保证第二天的食材是新鲜的。
因为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王保能行走不便,但是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用他蹒跚的步履撑起了家人的一片天。
另一边的吴琴一个人开始收摊回家了。
心疼妻子的世界无言无声,回到家中王保能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家务,为了能和妻子交流,王保能在刚结婚的时候自学了哑语。
一把细面,一杯清水,两钱猪油,一勺酱油,再烫上两颗挺括脆爽的小青菜,这是夫妻俩简单的幸福。
来不及刷碗,王保能就要开始准备第二天的食材。
无论是买菜还是洗菜,王保能都做的无比认真,老主顾能一直光顾,在意的不仅仅是味道,更重要的是食品卫生。
王保能几乎是一片叶子一片叶子的洗菜,他告诉小编“我也没什么本事,能做好的就这点活儿,有些客人肠胃不好,像韭菜里面有一点沙,他们就会拉肚子。” 简单的一句话背后,是王保能一个多小时细致的工作。
为了保证粑的口感,二十年来夫妻两一直坚持使用打的菜籽油,每天光油的成本都要五十多。王保能不以为意的笑着说“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真,吃到的是什么东西,客人心里都有数。”
也正是因为成本这样高,夫妻俩每天除掉本金的利润还不到百元,而这些钱要维持的是一家三口的日常开支。
墙上贴的是儿子的奖状。儿子很懂事,从小到大很少让父母操心,现在在外地实习。提起儿子,王保能和吴琴的脸上写满了骄傲。
王保能说,自己和妻子都是残疾人,条件也不好,儿子从来没有抱怨过。现在儿子长大了,出息了,他们更要努力生活,努力挣钱,以后要帮儿子分担而不是成为儿子的负担。 王保能和吴琴结婚二十多年以来,家中竟然没有一张合影,更别提全家福了。小编为他们拍摄了除结婚领证照片以外唯一的一张合影,他们俩很高兴。
人们终究会离散于时间的尽头,但是我不会忘记,在这段路上有你相伴,温暖过,我的岁月。
吴琴的世界无言无声,但她却总是笑着,王保能告诉小编吴琴有自己的信仰,她相信命运,相信生活,相信只要保持善良就一定会平安喜乐。
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王保能和吴琴一家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他们乐观豁达,不怼不怨,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如果你某天偶然路过他们的小小摊位,不妨慢下脚步,尝一尝这份情味满满的温暖美味。
“图说城事”是池州人论坛持续推出的系列民生故事主题帖,本期已经更新到第93期了。图说城事选取最接地气的生活题材,用最直观的镜头画面,最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和极富感性色彩的语气,讲述发生在池州百姓自己的故事。各位人网网友,如果您有好的推荐,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