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远去的农活------车水
写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尽管我早就不再干农活了,但早年从事农活所使用过的诸如犁、耙、车、耖、戽柜等沿袭了上千年的旧农具总是难忘,尤其在排涝抗旱中车水的情景,每每想起总是历历在目。
家乡高坦(现贵池区梅村镇)檀林村,前、后边、杨村三个生产队120多户人家,500余亩水田全靠浯溪河上游的一条土塥拦水灌溉。这道塥就是我们三个生产队祖祖辈辈共用的水利设施。在我们山区最担心的是干旱,尤其在每年的双抢季节或是晚稻秧栽插下去以后的日子里,遇老天久晴不雨,浯溪河水断流干枯,此时不得不靠车水来维系田里的禾苗生长需要了。每到这时三个生产队就摊派人到上塥挖宕,将四人踩的大水车抬去两部,每部水车八个人,歇人不歇车,日夜兼程。所车的水,三个生产队按小时轮流灌溉。为了防中途有人挖缺偷水,无论轮到哪个生产队,都是派精明强壮劳力沿途巡逻把守,尤其是夜里,更是要强加巡逻,对重点渠段那是严防死守。
水车又有手车、脚车之分;脚车又分两人踩和四人踩的。其构件是用杂木(柳、栗等树)做成的长约5米至10米,宽约25至30厘米,高约40至60厘米,呈火车形状。分上下两层,中间有隔板,上层是输送空车刨子回水里的过道,下层是将水输送到上面来的水厢。 将水输送到高水位的地方,完全依赖于水车刨子,车刨子呈长方形是由柳树板做成,每块刨子镶嵌在20cm至30cm长的 “龙骨”的正中,两端是连接的公母榫,一块块车水刨子是由一节节“龙骨”连接而成。刨子的长宽度视水车下层输水箱的高宽尺寸而定。
手车较小较短,多半一人能扛得起,用起来比较便利。车水时由两人各执一根米把长的水车拐子、拐子的一端横着四五寸长把手,另一端有个圆洞套在水车柄上。两个人一推一拉,协调合作,带动水车刨子跑动,将水送到上端的田地里;脚车比较烦琐些,车水时,将车尾放在水里,车头处横架着一个2.5米多长的水车架子,架子底端横着一根圆木辘轳,辘轳的正中是6—8块厚木板做成的齿轮状拔笊,水车龙骨刨子就套装在上面,拔笊的两边各有一个或两个十字形方木,上接四个鼓槌样半圆形脚踏,水车架上方是一根横木,是供人车水时支撑身体和当扶手用的,车水架的上方多要撑一块被单供车水人遮阳。
车水时两人或四人爬上架子,脚踩半圆形鼓槌样踏木,带动辘轳上拨笊和水车末端上拨笊的转动,拨笊又带动水车刨子的运行。水由一块块长方形刨子输送到上头的沟渠里。
车水是件吃苦的差事,一部水车需两套人马(8个人)轮流换班, 24小时歇人不歇车。每派车水就是一天一夜,为了换班计时(那时我们村还没人有手表,小闹钟也只有个别人家有),白天我们依照太阳照射在小树上的投影移动的尺度计时,晚上有月亮就以月亮的投影计时,没月亮就买把香点燃,以燃烧的尺度计时,谁也不想吃亏沾光。那个年代里生产队劳动力紧张,在干旱的日子里,像我等半大小子,必然被派去车水。初学车水时尽管两胳膊牢牢扒在水车架上面的横木上,但常常免不了一脚踏空,两脚悬空吊挂在车架上,引得同伴们开怀大笑,说又吊一个“蛤蟆” 。70年代的几个暑假里,被生产队派去车水,多则一两个月,少则半个月二十多天,直到老天下雨旱情缓解。
那沿袭了上千年的用于抗旱的水车,还有犁田打耙,插秧、收割、兴修水利等农活,全靠人力、牛力而为,让人吃力受累、工效超低。而如今排涝抗旱用上了抽水机、水泵;水利兴修用的是挖掘机、推土机、汽车;犁田、打耙、插秧、除草、收割都用上了机械化。非但工效高出人力的几十倍、上百倍,更是让人 欣慰感叹的是,把广大农民兄弟从肩挑背扛的繁重体力劳动中给彻底解放了出来。这都要感谢新中国的诞生与建设发展,带给农民的大翻身!大解放!农民做牛做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撰写此文表我心迹,时刻不忘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进一步繁荣昌盛尽一份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