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池 州 赋 (童谣,代每集片头) 池州, 汉设县治,唐建州郡,昭明文选传承长; 舜耕尧渡,仙寓名山,秋浦仙境世无双; 平天如练,秋浦水长,升金本是鹤家乡; 新罗贵胄,卓锡九华,终证菩提成道场; 金人聚寨,严氏遁世,杏花村头春意扬; 傩戏古远,文南悠扬,京剧源自青阳腔; 人行明镜,鸟度屏风,大美池州我家乡。 第二集 舜耕尧渡 仙寓名山 秋浦仙境世无双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在池州,确实有一座 “仙人”居住的山,它就是仙寓山。 仙寓山是黄山的西脉,横跨安徽省池州市的 东至县和 石台县,为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主峰海拔1376米,是皖南第四高峰。仙寓山群峰逶迤,峡谷幽深,古道纵横,流泉飞瀑,生态环境优美。在这巍峨的丛山竣岭中,有 红豆杉、 鹅掌秋、 青钱柳、 罗汉松、银杏、红榉、 红楠等珍稀树木,有灵芝、 石耳、白木、黄连等名贵药材,有云豹、黑麂、穿山甲、 娃娃鱼、白鹇等珍禽异兽,有牡丹、芍药、紫薇、 杜鹃、芙蓉等奇花异草,有茶叶、木耳、笋干、百合、蕨菜等山珍野味……如此丰富的物种,如此独特的地理环境,无怪乎有人把仙寓山称为“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野生动植物基因库”。 榉根岭是仙寓山的分水岭,沿着这条青石板铺就、通往林荫深处的古道一直向南,可到达古徽州的屯溪、歙县及江西的上饶、景德镇。如今,这条古道除了偶有零星的寻故访幽者外,寻常时日已是人迹罕至,可在明清时代,这条古道却是条不可或缺的国道,史称“徽饶通衢”。原来,自明清以来,徽州的学子经仙寓山古道前往安庆参加安徽省的乡试,进而进京参加会试,而徽州的商人们,则把当地的茶叶、山货等土特产通过这条山道,肩扛手提运出大山,然后顺秋浦河入长江,经池州到“下江”,也就是现在的南京、镇江、扬州,再经京杭大运河直到北京。在这条崎岖、蜿蜒的石板路上,山人们像蚂蚁搬家似的把他们家园里的“宝贝”,一件一件的运出大山,年复一年,山民们赢得了一个不算贬义的称呼——徽骆驼,而正是这种像骆驼一般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精神,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极负盛名的商业流派——徽商。 说到仙寓山的榉根岭,那是决不能不提榉根关。 那是在清咸丰年间,当时两江总督曾国藩为防御太平军,在仙寓山建起了一座长达14公里、横跨古徽道的石长城,石长城的关隘即在仙寓山榉根岭,故称榉根关。榉根关海拔900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地,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与太平军,在这一带曾多次交手。关于榉根岭之战,《清史稿》中有多处记载,曾国藩的家书中也数次写到,其中最惨烈的一战是在1860年,当时太平军攻陷徽州,曾国藩带领湘军退驻祁门,抢占各要塞有利地形,并派兵坚守榉根关,而太平军分别从江西婺源、黟县渔亭、石台榉根岭三路向祁门进攻。攻打榉根关的太平军,虽然兵力十倍于湘军,但打得十分艰难,血战三天三夜,才破关而入,直抵祁门总督府门,曾国藩、李鸿章等差点拔剑自刎。 如果说仙寓山所寓之“仙”不知为何,可距此不远的东至县大历山之 “仙”可是颇有来历。 大历山又名“舜耕山”,海拔372米。相传古时的虞舜,从北方一路行来,见这座掌形山脉树茂林丰,竹影婆娑,且前有田畈,旁有河湖,可耕可渔可陶,便在此定居下来。他不但教当地百姓学农学渔学陶,还每天跪在地上对着上天哭泣,替父母分担罪行,自我引咎……舜的贤名远播四方,远在北方的尧帝闻知后,跋山涉水,南巡访舜,几上历山,请其下山辅政,后又毅然决然地将帝位传给了时年50岁的舜。舜继位后,不负众望,披荆斩棘,治熏风,除水患,开辟了“尧天舜地”之盛。后人为纪念尧舜二帝求贤、躬耕胜迹,命此山为“ 舜耕山”,命山前尧帝前来访舜时所渡之河为“尧渡河”。 海拔372米的大历山确实不高,却因尧舜之名得以声名远播,而位于池州城南、海拔仅87米的齐山,同样籍历代文人骚客的赞誉而蜚声海内外。 齐山的得名,一种说法是,齐山的十余座小山峦,其高几乎相等,十分整齐,故而得名,而另一种说法是,唐贞观年间,齐映任池州刺史时,常游这座秀美玲珑的无名小山,后因他“有惠政于池,后人仰其功德,以其姓名山”。据说包拯比较赞同后一种说法,而与其脸谱极为相像的“齐山”二字的摩崖石刻相传即为包公所题。 齐山以岩溶地貌为主,清新秀丽的齐山由十余座峰峦迤逦排列,一面青山三面湖,遍山岩、洞、石、壑、泉、峡密集丛生,形成奇特幽深、琳琅纷繁的岩溶景观,漫步其间,如行画中,令人心旷神怡。史书记载,自晚唐以来,齐山千姿百态的岩石、幽暝奇幻的溶洞就倍受游人青睐。唐会昌五年,即公元845年,诗人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二人登临齐山,杜牧作《九日齐山登高》以安慰怀才不遇的张祜: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张祜一生官场不利,在这首诗中,杜牧劝张祜不要象齐景公在牛山上痛哭流涕那般自寻烦恼。可又有谁知道,这何尝不是诗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一种宽解与安慰呢?! 杜牧诗中所述之“翠微”,指的是齐山上的翠微亭,史传此亭正是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建,此后,文人多以“翠微”代替齐山的山名。宋代抗金名将岳飞于南宋绍兴四年即公元1134年10月,奉诏出师抗金解庐州之围,途径池州,驻寨齐山,写下了他一生为数不多的诗作之一《登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观未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诗句虽短,但我们却能从中深切地体会到岳飞精忠报国的拳拳赤子之心,也能深深地感受到齐山的山水之美。 “齐山—秋浦仙境”是安徽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距齐山之南4公里的万罗山就是这一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从齐山“池阳胜境”坊出发,沿现今的齐石公路向南行4公里,在古有 “六峰霁雪”美誉的六峰山麓下车,便可见数百米外树木葱茏的万罗山,及至近前,却见一条河流横亘在人们面前,而这就是李白笔下的清溪河。 万罗山近在咫尺,要想投身到她的怀抱,得乘坐“乌鸦排”过河。乌鸦排是当地居民用来捕鱼、摆渡的竹筏,它由10根左右粗大的毛竹串在一起,竹筏的头部微微翘起,用以减少行进时河水的阻力,而所有的毛竹都被烟火熏烤得漆黑漆黑,以防止河水的腐蚀。也许是因为它的颜色形同乌鸦的羽毛,所以才叫“乌鸦排”吧。乌鸦排不大,一次最多只能乘坐4、5个人,人在排上,排在水中,而这一切都在如画般的美景中。 珍珠寺坐落在万罗山竹木掩映的山坳中。珍珠寺据称建于唐代,寺中供奉有玉观音等珍贵佛教法器,千百年来,香火绵延不断。万罗山的当家师是吉林延边人,朝鲜族,1993年在九华山祇园寺剃度出家,法名圣哲,时年他21岁。1995年他远赴韩国僧伽大学求学,4年后取得学士学位后回国。他的这种经历据说在安徽省佛学界都不常见。 万罗山海拔仅163米,可就在这小巧玲珑、古木掩映、怪石嵯峨的山上,却有着大量的摩崖石刻和文人遗迹。这里有李白笔下“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中的逻人石,有“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诗句中的江祖石,有“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的李白钓台……而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池州知府张士范写的七古《游万罗山》,在全山50余处摩崖石刻中显得异为突出,该石刻刻于由四块巨岩自然垒成、十丈余高的"通天门"旁,全诗近300字,着意对万罗山的景观作了生动的描绘。 阳春三月,登临万罗山,放眼望去,清溪河如一条银色的缎带缠绕在山麓。沿河两岸,青色的是麦苗,金黄色的是油菜花,火红的是映山红,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田园山水图,置身其中,让人流连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