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旧时,家住贵池南门的“谢雕匠”,老贵池城里,谁人不知?哪户不晓?
他在家具上雕刻的戏剧人物、花纹,精美无比,在池州那是首屈一指!谁家办红白喜事,没找过他来雕刻龙凤呈祥、百年好合、驾鹤西去的木雕?不仅是平民百姓打家具、割寿材(为高龄老人预先定做棺材)找他,就连寺庙、庵堂里供奉的菩萨,也找他雕刻、修饰。是当时贵池周边几县赞誉的“三只半凿子”中的一只!
“谢雕匠”,人称谢师傅,本名谢树荣, 1903年生于青阳县,幼年跟随父亲迁居贵池,十五岁时就跟父亲学木雕手艺。他聪明、手脚灵活、悟性高、勤奋好学,至二十岁时,木雕手艺极其精湛,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贵池城西杜坞西庙里,供奉的梁昭明太子萧统的全身雕像,就是他与父亲一起雕刻的。深受贵池城百姓一致好评!因此有了名气,人称“谢雕匠”。
抗日战争爆发前,谢师傅应九华山各大寺庙当家师的邀请,进入九华山从事菩萨、佛像的雕刻和修饰。他的雕刻手艺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与施展,为九华山佛教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民国27年(1938)8月,日军侵占贵池城后,谢师傅携全家到下清溪避难。为谋生计,他弃木雕手艺改行做了木匠,触类旁通,木工活儿照样干得很好。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回到贵池城内的谢师傅,又可施展他的独门绝活——雕刻,曾应邀为贵池万罗山古寺雕刻菩萨像。此时,他在贵池城关南门(现翠柏南路右边卖种子、饲料、手机交费店一带)开了一个雕匠铺,雕些菩萨、古代戏剧人物和花鸟等出售,维持日常生活开销。
上世纪六十代初,笔者有幸目睹了谢师傅现场雕刻技艺。那是贵池县黄梅戏剧团上演现代剧目,要用很多长、短道具枪。一开始演出《霓虹灯下的哨兵》《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戏,找当时住在现老贵池区政府大院内的县中队借真枪来演,当晚演出结束后,立刻归还。好在人民影剧院与县中队驻地很近,数米路就到了,但是这样做不符合规定,也不方便。为长久之计,就把大名鼎鼎的“谢雕匠”请来了,借来几把长、短真枪作样品,让他拿木头仿造出来。
谢师傅,当时看上去就有六十出头的年纪,个不高,一米六左右,古铜色的皮肤,偏瘦,双眼皮,目光灼灼有神,精神矍铄,蓄着山羊胡子,人显得很精干,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
他背来一个木板做的大工具箱,在一条大砍凳上摆开:刨子、凿子、雕刻刀、钢锯条、钢丝、尺子、墨斗、铅笔、微型锯弓等,每样工具,都有好几种规格、型号。他的工具箱像个百宝箱一样,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两个儿子带来锯和斧头,下料锯板,协助父亲。木料、板块到了谢师傅手里,服服服帖帖,叫它怎样就怎样。照葫芦画瓢,很快就把手枪、三八大盖长枪、冲锋枪、卡槟枪、机枪等用铅笔在木板上画下来了,拿锯大致锯个轮廓,然后用窄锯条再锯细一点,拐弯抹角的地方用竹条弓固定钢丝,拿凿子把钢丝割出一个一个齿来,来回锯(贵池话叫“梭”),再用凿子、雕刀仔细雕琢枪的准星、扳机、保险机头、枪管等,而后拿粗、细砂纸打磨……经过这数道工序精心雕刻制作,一把把栩栩如生的手枪、驳壳长梭枪、步枪、冲锋枪、机枪等展现在我们面前,漆上乌亮黑漆,酷似真的一样!剧团演出现代戏,在舞台上扮演红军、游击队、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增色不少!
谢师傅不光为剧团演出现代戏雕刻制作各种道具,还为演《窦娥冤》《秦香莲》《天仙配》《女驸马》等优秀古装戏,雕刻制作了不少布景、道具。雕龙画凤的圆桌、古色古香有祥云的翘角书案、翎牌、箭令、签、香炉、枷锁等,无不出自谢师傅那双布满青筋的手。
谢师傅不擅言辞,只知道低头专心致志雕刻,或许他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话语、情感通过雕刻,倾吐在美轮美奂的木雕作品上……
平常他在剧团雕刻各种道具的时候,不是在舞台后的一个角落,就是在后台化妆室一个空地,再不就到剧场前面看戏花楼上,摆上他的大砍凳,雕刻制作起来,从不感到一人做手艺冷清、单调、枯燥。收工之后喜欢在家里饮一点酒,高兴的时候,晚上来剧场看看戏,同剧团里搞道具、布景的老职工汪昌延、周玉庭(均已故)聊聊天,见人点头笑笑,不啰嗦,生活过得平淡,一门心思做手艺。
谢师傅有三儿一女,老大和老二仅会木匠手艺,却没有继承他父亲雕刻技艺,老三与木头无缘,高中毕业后,从事商业工作,大女儿在农村安家(已故)。
历经沧桑风雨的谢树荣师傅,1985年在贵池南门家中病逝,走完了他一生雕刻生涯,正如他轻轻地来到这个世界,轻轻地离开这个社会,没惊动任何人,也不给人添麻烦,留下他的雕刻作品让后人牵挂。至今,池州剧团由他老人家雕刻的演出道具还继续在舞台上亮相,九华山大小寺庙里供奉由他雕刻的的菩萨供人们朝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