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说起端午,必定离不开粽子。各地的端午节虽然有不同的风俗,但粽子却是大家共有的吃食。
粽子素有“南咸北甜”之分,然而对于吃货来说,粽子是没有甜咸之分的,只有好吃和不好吃的区别。
在网友的推荐下,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风景秀丽的梅街镇源溪村的曹阿姨家,实拍三个阿姨用最传统的手艺包着时下流行的粽子,感受用大锅灶煮出来的美味~
粽子好不好吃,粽叶很关键。得知我们的来意,曹阿姨毫不犹豫地跨上摇篮,准备多摘一些粽叶回来带我们一起包粽子。
粽叶品种繁多,咱们南方一般以箬叶为主。相比较菜市场买的粽叶,新鲜采摘的粽叶颜色碧绿、气味芳香。
糯米是粽子的主要食材,我们南方习惯用圆粒糯米,形状圆短,口感甜腻。
新鲜的糯米需要拿到水边冲洗干净,然后浸泡两小时,沥干水分备用。
阿姨们包的是蛋黄鲜肉粽,互不相干的食材组织在一起,舍弃了各自的个性互相包容,反而有了更好的口感。新鲜粽叶沸水煮后放在盆里,洗净浸泡过糯米圆润饱满,用酱油拌匀,颜色十分好看。
经过精心腌制的猪肉散发出浓郁香味~圆滚金黄的鸭蛋黄更让人食欲大增。
肉一般腌制24小时以上才能更好的入味,肥瘦相间让粽子的口感更好!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包粽子了,几个阿姨一人“霸占”一方。巧的是,在这个曹姓偏多的小村庄里,过来帮忙包粽子的几个阿姨都姓章~
一片片粽叶散发出自然清香,在阿姨手中翻转折叠,如同行如流水一般,毫无停顿和紊乱,才能出现一个个漂亮的粽子。 源溪人民总是富有人情味,人心也是宽厚善良,不会偷工减料,每一颗粽子都是丰满可口,料足、实在~
想要包好一颗粽子,除了时间和经验,没有别的答案。阿姨们包一颗粽子仅需几十秒,手法讲究,才能保留粽香。
将粽绳麻利地绕着粽子卷了一圈,用力打上结,一颗饱满的粽子就诞生了。别小看包的过程,如果没有用力压实,煮的时候吸了水就会影响口感。
除了蛋黄猪肉粽,还有腌笃鲜、南瓜桂花豆沙和红豆紫薯松仁等粽子,都是时下比较流行的口味。
这些馅料是阿姨的女儿和她的另一个小伙伴配好的,两个人是名副其实的吃货,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研究各种美食。
包粽子是一件很费功夫的事情,几个人忙碌了一上午,才包出了一箩筐~
粽子一定要用农村的柴火灶煮,因为柴火灶一般都是大锅,受热均匀,吸收自然融和,粽子熟透入味,软糯清香。
柴火灶不比高压锅,需要大火煮上两个半小时,这粽子差不多就可以出锅了。
轻轻地剥开一个,米粒上裹上油亮亮的酱油色,十分诱人。尝上一口,糯米软硬度刚好,米粒细软完整,米里带着猪油和酱油的油脂香,超好评。还有一丝糯米的微甜提味,结合起来别有滋味,蛮符合咱们池州人的口味。
瘦肉酥而不柴,肥肉糯而不腻,配合糯米的黏度和甜度,致命的猪肉香,口感来回推搡,满口油香,久久不去~蛋黄吃进嘴里,轻抿一下就绵密起沙,入口即化,吃完满嘴香~
让我们惊艳的还有阿姨们包的南瓜桂花豆沙粽,只看颜值就想给它打满分。豆沙沙甜爽口,加上南瓜的香甜和桂花的清香,让豆沙的口感不再单调,咬上一口给人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不管你是喜欢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你的味道。
其实,粽子对我们而言是食物,是寄托,是纽带,也是传承。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端午节习俗在创新中传承,古老的节日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图说城事”是池州人论坛持续推出的系列民生故事主题帖,本期已经更新到第99期了。图说城事选取最接地气的生活题材,用最直观的镜头画面,最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和极富感性色彩的语气,讲述发生在池州百姓自己的故事。各位人网网友,如果您有好的推荐,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哦!
|